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胰腺外科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操作和配合,观察组进行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实施手术室标准护理配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提高。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有效减少了手术创伤,提升护理满意度,使手术顺利完成,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应用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术中实施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同时择取同期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施常规吻合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实施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更小,可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提高血清淀粉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接受FTS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应用FTS护理模式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价值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以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间入住该院的胰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60例分析,均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并于术后以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方案,再予以专业护理,观察60例护理效果.结果:60例手术患者中,有2例(3.33%)发生腹胀问题,2例(3.33%)发生腹泻问题,予以处理后,上述症状都消失.同时,其肛门排气时间(38.51±8.02)h,且其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都改善(P<0.05).结论:对于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的患者,在对空肠营养管有效应用的同时,配合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在对腹胀问题以及腹泻症状有效控制的同时,改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创伤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术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A组)与1998年~2000年进行该手术20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16例,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8.1±1.4)d;B组治愈10例,并发症10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25.1±3.7)d。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和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A组)与1998年~2000年进行该手术20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16例,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8.1±1.4)d;B组治愈10例,并发症10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25.1±3.7)d.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法、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n=50)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组(研究组,n=5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止痛药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20.0%(P<0.05)。结论老年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2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密切配合并做术后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1例开腹探查无法实施手术,行开关术;1例术中大出血,经快速修补吻合后控制出血,手术顺利完成,其余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医生对手术室护士配合十分满意。结论规范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配合流程,密切严密的配合手术,尽可能缩短其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者60例,无肺部感染者60例,比较2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机械通气、输注红细胞、术前低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入住ICU、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COPD史、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手术时间≥ 2 h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年龄>80岁、COPD史、糖尿病史、进行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 2 h会增加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83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9.90%,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Child法、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年龄≥60岁、保留幽门、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病情更严重(P<0.05),其中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采用改进型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腹部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发生率;高龄和合并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60岁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和59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时间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血液透析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对经分析32例老年(〉60岁)和30例非老年(〈60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指征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在2002-01~2006-12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8例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与54例小于75岁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等情况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患者中没有输入新鲜冷冻血浆,而非高龄组患者术中平均输入(1.33±2.54)单位新鲜冷冻血浆(P<0.001);高龄组没有发生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两组腹腔内感染率均为4%;高龄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率为0%,而非高龄组为6%(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高龄组胆管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55.6%vs 25.9%,P=0.021)。结论 75岁以上高龄患者和小于75岁的患者一样能够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能从中获益;高龄的壶腹周围肿瘤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率最高,提示在对高龄人群进行体检或疾病筛查时,要高度重视对胆道系统的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对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行性,为无痛内镜检查在老年患者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40例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用药量、术后恢复时间、镜检结果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安全地完成无痛结肠镜诊疗,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技术安全可靠,检查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 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 <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 <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 <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 <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 <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 <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胃溃疡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胃溃疡(老年组)及281例60岁以下胃溃疡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和内窥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在发病机制、溃疡位置及大小、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方面与非老年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及P<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发病机制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多见,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高位溃疡及巨大溃疡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经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同期行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下的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139例,胃溃疡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复合溃疡14例;中青年组110例,胃溃疡3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0例,复合溃疡8例。两组相比胃溃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6.8%,直径>2cm的溃疡占29.4%,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3.9%,差异均较中青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伴随疾病多,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溃疡面积较大,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老年患者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及兄弟医院在2004年9月—2013年2月期间采用游离皮瓣治疗的各种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治164例,按年龄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老年组(≥60岁)54例,年轻组(<60岁)110例。其中口腔肿瘤78例,四肢创伤66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10例,头皮缺损5例,放射性骨髓炎5例,所有组织缺损均采用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主要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皮瓣坏死率、血管探查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均无死亡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皮瓣坏死率及血管探查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游离皮瓣技术修复老年患者组织缺损是安全可靠的,高龄并不是游离皮瓣手术禁忌症,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注意并存疾病对手术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