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 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天 分别接受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 2h后再灌注22h处死;对照组两次均为假手术,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 死体积及NGF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NGF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 组(P<0.01)。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F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期高压氧预处理后是否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取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采用连续5d,每天1次,3.0ATA,100%O2高压氧(HBO)预处理,每次60min,末次预处理后24h,运用改良的经典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再灌注2h。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HBO+MCAO组(n=5)。造模后24h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精神状态及体重变化情况、用Rogers DC and Hunter AJ描述的神经功能7分评分法对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估,TTC染色测梗死面积,并对脑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行Nissl、TUNEL染色,利用显微镜对神经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失,TTC染色未见梗死灶,镜下观察未见坏死细胞。MCAO组和HBO+MCAO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HBO+MCAO组神经功能缺失较MCAO组轻;TTC染色MCAO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大于HBO+MCAO组;镜下观察,MCAO组梗死区内尼氏小体明显少于HBO+MCAO组。结论短期高压氧预处理后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ogo-A/NgR通路参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预处理组(IPC)、Tat-NEP1-40组和Tat-β-Gal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0min作为IPC,IPC组在IPC后72h建立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和免疫组化研究Nogo-A和NgR表达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IPC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大鼠的NDS[2(1.5~3)和1(0~2)](P<0.01)、减少脑梗死容积[(309.65±54.61)mm3和(65.09±26.06)mm3](P<0.01),NgR拮抗剂NEP1-40可部分逆转IPC的神经保护作用(P<0.01),而其溶剂β-Gal对IPC的神经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免疫组化显示Nogo-A和Ng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MCAO后导致的缺血区域,缺血后24h大鼠缺血区域Nogo-A和NgR表达明显增强,IPC可抑制缺血引起的Nogo-A和NgR表达增强。结论Nogo-A/NgR通路可能参与IPC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保护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对TNFRSF expressed on the mouse embryo(TROY)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6h组(IVC-6组,11只)、预处理72h组(IPC-72组,11只)和缺血组(CI组,11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 10min作为IPC,IPC-6和IPC-72组分别在IPC后6h和72h制作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TUNEL染色研究细胞凋亡情况和免疫组化观察TROY表达变化。结果与CI组比较,IPC-72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24h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两组评分分别为2(1.5-3),1(0—2)],减少脑梗死容积[(299.33±70.98)mm^3,(69.25±47.66)mm^3],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TROY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11,87±17)(P〈0.01)。结论IPC对其后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与TROY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5.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S+SS)、缺血预处理组(IPC+SS)、假手术+缺血组(SS+MCAO)、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C+MCAO),每组各12只.运用TTC染色、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和图像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大鼠梗死灶体积、超微结构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结果 与SS+MCAO组相比,IPC+MCAO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改变较轻.IPC+MCAO组及SS+MCAO组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均较IPC+SS组增高,但二者相比,IPC+MCAO组明显低于SS+MCA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的轻微炎性过程可能是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各16只。各组均灌胃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梗死灶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上调。结论丁苯酞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诱导缺血耐受的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能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缺血预处理SD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 (SI)、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BCAO)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并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 (BCAO +SI)预处理 ,每次持续 3min ,间隔 7min ,反复 3次 ,2 4h后作线栓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观察处理对MCAO缺血对侧肢体活动、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MCAO后 2 4h和 48hBCAO +SI预处理组神经损害体征和脑含水量较SI和BCAO两组轻 ;MCAO 72hBCAO +SI组脑梗死体积也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BCAO +SI预处理能诱导脑组织明显缺血耐受 ,是研究缺血耐受机制比较理想的缺血预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3h、24h、3d、7d、14d及21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标记的梗死体积。结果缺血2h再灌注3h组已经出现较明显的梗死灶(梗死体积占前脑体积14.4%),再灌注24h组梗死体积最大(24.3%),显著大于再灌注3h、7d、14d、21d组(P<0.05)。再灌注3d组梗死灶仍较大 (23.8%),再灌注7d组梗死体积缩小(5.0%),再灌注14d组梗死灶进一步缩小(1.2%),再灌注21d组梗死灶基本消失(0.2%)。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梗死体积之间呈显著相关(r=0.61,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于24h达最大,21d时基本消失。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梗死体积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 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 d、3 d、7 d、14 d、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l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⑴IP+MCAO组中1 d、3 d、7 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⑵IP+MCAO组1 d、3 d、7 d亚组中HIF-l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 d、7 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l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源性CO浓度变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4), 一组为梗死灶体积组, 一组为脑含水量组.每一组又分为3小组, 分别为HO诱导剂、 HO抑制剂、生理盐水组(n=8).使用HO诱导剂、 HO抑制剂腹腔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组, 1 h后制成MCAO模型.栓塞后24 h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改变, 同时检测CO浓度、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HO诱导剂组CO浓度明显升高(P<0.01), 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明显降低, 各为(P<0.01、 P<0.01、 P<0.05), 而HO抑制剂组CO浓度明显降低(P<0.01), 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加剧, 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明显升高, 各为(P<0.01、 P<0.05、 P<0.05).结论内源性CO是一种信使分子, 浓度升高对局灶性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和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前两组分别在 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前 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 ,MCAO后 2 4小时处死 ,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 3天的假手术 ,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SP70的表达。结果 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 5 2 5 4 % (P <0 0 1) ,HSP70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P <0 0 1)。结论  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 ,增加HSP70表达。HSP70表达上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在2h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d给予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后24h处死,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3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预缺血组HIF-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53.15%(P<0.01)(P<0.01)。结论:病灶性脑缺血可诱导HIF-1α表达。HIF-1α表达上调可能是脑缺备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两次相前3天的假手术,其余两组分别在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及22小时再灌注前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变化及NF—κB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小53.15%(p〈0.01),神经元损伤、坏死轻于后者,NF—κB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抑制NF—κB表达。NF—κB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各30只;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C),分别于再灌注24、48、72 h后留取大脑皮质组织; 采用Longa的等级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2)缺血再灌注组TLR2蛋白在再灌注24、48、72 h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缺血后处理组TLR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减少(P<0.05); TLR2 mRN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TLR2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及最佳预处理时间剂量 ,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反应。方法 采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 ,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脑梗死体积分析及病理形态学变化 ,评价不同的缺血预处理时间剂量 (10分钟、2 0分钟、30分钟 )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预处理 2 0分钟未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 ,但使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减轻 ,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 ,2 0分钟缺血预处理组及重复缺血组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预处理侧广泛激活。结论  2 0分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能够有效诱导脑缺血耐受。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与脑缺血耐受中神经元的存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缺血预处理组大鼠钳夹阻断两侧颈总动脉15min;3天后,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线栓阻塞右大脑中动脉8h。非缺血预处理组除不钳夹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步骤相同。右大脑中动脉阻塞8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大脑皮层及海马的NO含量。结果:(1)缺血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非缺血预处理组有显著改善(P<0.01);(2)缺血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非缺血预处理组大鼠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预处理及HSP70表达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探讨蛋白合成在脑缺血预处理(PC)诱导脑缺血耐受(IT)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建立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短暂性脑缺血20min作为PC,PC 后24h给予永久性MCAO(PMCAO),并与未进行PC者比较。免疫印记法测量PC后24h及给予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后HSP70的变化,PMCAO24h后观察脑梗死的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在PC前或PC后PMCAO 前给予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PC后24h行PMCAO,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 神经功能评分减低(P<0.05);PC前给予放线菌酮消除了以上影响,但在PC后较长时间而在PMCAO之前给予则没有以上影响;HSP70在PC后24h明显表达,而在PC前30min给予防线菌酮抑制了HSP70的表达。结论 PC能够通过减少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对之后发生的脑缺血产生脑保护作用。PC诱导脑缺血耐受有赖于新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