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药师尽快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药师参与跟踪的在厦门市中医院住院的67例CH-B患者资料、56例住院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资料、34例住院并注射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药学服务模式。结果:67例患者中,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1.94%;56例患者中,口服核苷类药患者自行停药发生率为27.78%,注射干扰素患者中无自行停药者;34例患者中,干扰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主要为流感样症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药师由此建立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应从不同角度参与CH—B患者的药学服务,如预防低血糖反应的药学监护、乙型肝炎病毒学突破的药学监护、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的药学监护、降低用药成本的药学监护等,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伴肝硬化时,常出现糖代谢紊乱,病情十分复杂,治疗中需要解决的药学问题有很多。本文以降糖药物、保肝药物及抗菌药物使用监护为切入点,结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的3例典型病例,提出慢性病毒性肝炎伴糖代谢紊乱药学监护要点为:降血糖药物应避免使用损害肝功能的口服降糖药物,尽量选用胰岛素;保肝药物应避免使用可能升高血糖的甘草酸制剂等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应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及对血糖有影响的抗菌药物。实施这些药学监护,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糖代谢紊乱患者血糖控制、肝功能恢复等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师对1例乙肝透析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参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服药方法的药学监护,并进行疗效评价,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药学监护与临床药学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药学监护与临床药学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天津300142)临床药学的开展,为医院药学向药学监护转变奠定了基础。1988年,Hepler[1]首次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的概念,第一次将“监护”...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学与药学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祥  王玉荣 《中国药事》1997,11(2):126-127
临床药学与药学监护黄祥王玉荣杨永华刘梅李勇史爱兰(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临床药学专业在国内已被确认为医院药学的内容之一,十几年来发展较快,在推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健康水平方面做出了贡献。而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这...  相似文献   

6.
王会清  刘钰佩  段毅力  曹武奎 《河北医药》2010,32(20):2894-2895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0%左右慢性化,免疫调节方法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方面正在被深入探讨研究,或可能成为攻克此类疾病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就可能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如病初表现、性别、年龄、用药及有无合并症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转归多因素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本文着重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67例8个月~13岁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7例中慢性乙肝占91%,发病年龄大于7岁者占96.4%,母亲HBV标志物阳性占70.6%,97%的患儿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慢性为主,重型少见,黄疸及消化道症状少,学龄期后发病率明显增高,母婴垂直传播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仍是儿童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慢性乙肝患者106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结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母亲的阻断HBV感染情况,为母婴阻断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HBV感染的289例孕妇,孕28周起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共3针,产科干预+新生儿联合免疫+人工喂养方式.观察新生儿股静脉血HBV并进行后期随访情况.结果 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阳性率9.69%(28/289),HBeAg阳性率33.9% (98/48),HBV-DNA阳性率6.23%(18/289),抗-HBs阳性率26.99%(78/289).7个月复查阻断成功率98.6%(285/289).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进行综合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减少了病毒性肝炎乙型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乙肝五项进行检查,并探究分析其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由检验科的主管检验室为其乙肝五项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乙肝五项的检查结果。结果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与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阳性(大三阳)有39例(39.80%),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与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阳性(小三阳)有21例(21.43%)。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84.69%)明显高于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10.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为患者检查乙肝五项可以有效地减少乙肝的发生,更好地预防乙肝,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慢性HBV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国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和治疗药物品种遴选严重滞后。本文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慢性HBV治疗中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药品目录遴选,以期为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药物治疗品种选择等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慢性HBV治疗现状,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和遴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品种,制定医院临床用药目录和治疗方案,评价单病种治疗药物和方案,指导公众选择药物。结果:开展慢行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的经济学研究和评价,有利于为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最大效益。结论: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药物治疗品种选择、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药物治疗品种选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X蛋白含量、HBVDNA、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蛋白,PreS1;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HBVM,FQ-PCR定量检测HBVDNA。乙型肝炎X蛋白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肝炎组患者的X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癌组X蛋白阳性率高于肝炎组,乙型肝炎DNA测定值阳性X蛋白阳性率高于阴性,HBeAg抗原阳性中X蛋白的检出率也高于阴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X蛋白在疾病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对病毒的复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庚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和病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璋  徐俊杰 《江苏医药》1996,22(12):818-820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4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30树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肝炎(HNA-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庚型肝炎病毒核酸(HGVRNA),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6.7%(2/30)。对6例庚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初步观察提示该病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通过输血感染;(2)很少出现黄疸,ALT多在100U/L以下;(3)临床症状较轻,多系体检发现,(4)一般降酶护肝药很难奏效,病情容易反复;(5)慢性化发生率较高;(6)肝脏病理改变较轻,多属CPH。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其中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而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占总人口的3.2%左右,总数约为4 200万,其中多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部分患者可进展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如何阻止疾病的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00mg/次,3次/d),对照组46例口服肝得健(600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 4周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及黄疸显著减轻,肝功能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和76.09%(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并对抗病毒治疗药学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住院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的药学监护实践,并统计分析药学服务后的效果。结果:抗病毒治疗总体实施率为88.7%,门诊与住院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经济因素(占28.6%)、担心耐药(占27.8%)、生育问题(占22.2%);临床药师对262名住院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前后,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实施率较高,经济因素、担心耐药、生育问题是目前制约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临床药师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确保药物疗效和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崔爱玲  范天利 《中国药业》2008,17(15):22-2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后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和一般保肝药物,对照组患者服用一般保肝药物。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益肾颗粒具有促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38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中的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胎儿早产、孕妇死亡、围生儿死亡、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由于危害性大,倘若未给予积极有效治疗,随着孕周的增加,病情会逐步恶化,从而给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本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检查和保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在妊娠晚期病情加重导致治疗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