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科临床医师正确掌握好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好患者用药时间,抗菌谱、剂量、途径,对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择期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完成甲状腺手术的1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A组)和围手术期持续应用抗生素组(B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结果2组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2组术后体温正常天数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与B组相比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术后没有必要持续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清洁切口,污染切口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4%和6.3%,而随后的切口感染率为9%。外科领域中预防感染的措施,除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精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机体内在各种抗病因素外,抗生素应用于细菌感染发生前,使血液、组织内药物量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且维持于手术感染危险期,可使术后感染明显减少。现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系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结果及结论: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为手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9月该院外科手术病例425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率达100%;术前0.5~2.0h应用抗菌物占63.53%,术后应用抗生素占100%,抗生素平均应用时间为11.3d,最长达26d。应用的抗生素有6类共22种,其中口服药6种,注射剂16种。结论: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率偏高、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各类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比例过高;用药目的和针对性不强,亟待实施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朱耀国 《医药导报》1994,13(5):224-225
抗生素可用于感染的预防。目的在于防止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预防用药偏于过滥,是临床上滥用最严重的一类药物。因此,严格掌握预防用药指征,合理预防用药甚为重要。1 预防用药指征及药物选择 1.1 风湿病的预防 风湿病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在急性风湿热得到控制后,由于新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复发。青霉素G是预防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因为这组细菌对青霉素G不易产生耐药。每月肌肉注射1次120万U的苄星青霉素G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使风湿活动的年复发率下降到0.4%。也可选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磺胺药。对经常发生链球菌咽峡炎的患者采用此种预防措施能防止风湿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在糖尿病病人外科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报告抗生素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实验组98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I类清洁切口13例,Ⅱ类清洁-污染切口35例,Ⅲ类污染切口15例,Ⅳ类污脏切口35例。对术后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进行分析,18例术后感染中,I类切口无一例发生,Ⅱ类3例,Ⅲ类3例,Ⅳ类12例。脓液培养结果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葡球菌;厌氧菌以脆弱类杆菌为主。敏感抗生素依次为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结论是对Ⅰ~Ⅲ类切口以手术开始前(麻醉诱导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为宜,而Ⅰ-Ⅲ类切口术后发生感染和Ⅳ类切口的病例则选择治疗性抗生素,没有药敏结果前根据病灶部位经验性选择抗菌谱广、组织穿透性强、肾毒性小、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有良好作用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对预防和治疗人类细菌性感染疾病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抗生素不加节制地、不合理地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急剧增加,进而增加院内感染。为了摸清我院外科病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有效地预防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降低院内感染,对我院1998年7月份的外科...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降低术后感染、子宫复旧具有明显效果 ,各学者已达成共识 ,但抗生素种类的选用及使用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 ,本文通过 4年来我院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方法不同进行研究 ,旨在探索出一种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 1996— 0 3~ 2 0 0 0— 0 3在本院妊娠足月需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 ,排除有青霉素过敏史及术前有感染的病例 ,共收治 10 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4 8例 ,对照组 5 2例。1.2 给药方法实验组于麻醉后术前 5 m in给青霉素 4 80万 u,氨苄青霉素 2 .5 g加入 5 %葡萄糖 2 5 0 ml静…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某院非毒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1-01-12非毒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手术患者357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该类患者平均住院日为(6.57±2.13)d,平均药物费用为(2236.06±872.19)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72%,以7月份为分界线,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差别较大,下半年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该院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经过严格整治后明显减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6-8月(干预前组)、2011年6-8月(干预后组)行开胸手术、术前无感染、肝肾功能无异常的患者,对其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干预前组100例,干预后组104例。干预后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及应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1),合理性显著提高;2组患者均未见切口及器官/腔隙感染,干预后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提示感染或炎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3);2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干预后组患者的抗菌药物总费用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1)。结论:规范、合理地预防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外科手术术后感染,降低抗菌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军卫一号系统"查阅2008年1~12月骨科围手术期的3 229份病历,对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用药时机和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96.72%(3 123例);手术类型Ⅰ类切口2 468例(76.43%)、Ⅱ类切口404例(12.51%)、Ⅲ类切口357例(11.0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开始时机:术前2 h内给药的444例,占14.28%,术后1~3 h给药2 426例,占78.03%,术后预防性持续用药时间3天内有964例(31.00%),3~7天1 719例(57.61%)。抗菌药物用药方式:单用、二联和三联分别为2 861例(91.61%)、260例(8.33%)和2例(0.06%);以单用为主,主要品种为头孢菌素(77.91%)、氟喹诺酮类(14.61%)及其他(7.48%)。结论: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用药种类较多,用药时间较长,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按规范要求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奕如  蔡德  魏敦灿  谢少锐  黄楚珠 《中国药房》2008,19(29):2257-2258
目的:评价我院腹部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1~10月538例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4%的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共7大类近40个品种,甲硝唑的应用率最高(占48.6%),其次是替硝唑(占16.9%)、头孢匹胺(占15.8%)、加替沙星(占12.3%)、头孢哌酮/舒巴坦(占10.4%)。最常见联用形式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占83.6%。结论:我院腹部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在品种选择及治疗性用药上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选择不合理、联用药物较多、配伍不合理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分两步制定干预措施,督促落实.对干预前(2011年)及干预后(2012年、2013年1~6月)心脏介入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诊断性介入造影术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0.72%、99.07%下降至0,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预防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3d以上缩至为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有效地促进了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茵药物预防感染的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正常围产期妇女的剖宫产病例360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频次、给药时间、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抗茵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剖宫产患者术前30min-2h或麻醉时用药只有3例,占0.8%。其余均为术后预防性用药,占99.2%。用药时间≤2、3、4、5、≥6d的比例分别为0%、0.8%、6.9%、74.8%、17.5%。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7%。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在给药时间、疗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普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100份(对照组)及2011年干预后手术病历100份(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和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4d,与对照组(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对规范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微创碎石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调查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160例泌尿外科微创碎石手术患者资料,其中2012年5~12月为管理前组,2013年1-8月为管理后组,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调查内容,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间、给药时机、使用品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管理后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6±1.08)d,显著短于管理前组的(5.18±2.91)d,(P〈0.05);术前0.5~2h使用合格率由管理前组的68.75%提高到管理后组的91.25%,(P〈0.05);应用的药物由管理前组的6大类11个品种集中到管理后组3大类4个品种。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经质控管理后明显好转,需继续加强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奇数组:A组100例(围手术期用药组);偶数组:B组100例(传统术后用药组)。两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经济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奇数组:A组(围手术期用药组);偶数组:B组(传统术后用药组)。A组50例,选用头孢噻肟钠与替硝唑,于手术前30m 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B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 替硝唑静脉滴注5d。结果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