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栓系的临床解剖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组发育畸形,包括脊髓圆锥被一种或几种硬膜内异常病变栓系住或被硬膜外之脂肪瘤、骨片、瘢痕疙瘩压迫,或内外终丝粗短,牵张所致的神经症状。手术关键在于解除其压迫及牵张、松解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  相似文献   

2.
低位脊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脊髓1例姬西团①唐立善①崔灵君①陈文凯①李迎山①低位脊髓临床又称栓系综合症或终丝牵张综合症,是一种神经轴先天性畸形,其病理变化主要为终丝增粗并张力增高,牵拉脊髓圆锥下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报道1例低位脊髓,无内终丝,脊髓与脊膜终端直接粘连。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的临床特点,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的空洞均向远端延伸形成终丝空洞,其中空洞位于腰骶部6例、胸腰骶部4例、颈胸腰骶(全脊髓) 2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和下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可合并脊柱侧弯、脊柱裂、脊髓纵裂和皮毛窦等其他神经管畸形。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终丝切断造瘘术,先游离并切断终丝,松解脊髓拴系,然后在切断的终丝末端做"V"型造瘘,达到引流脊髓空洞积水、防止空洞远端开口闭合的目的。根据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运动功能、反射和大小便功能,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全部病例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空洞无复发。结论对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的患者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治疗,创伤小,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空洞复发。  相似文献   

4.
骶管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骨性骶管246个,带软组织骶管100个。结果表明,骶管上宽下窄,高位穿刺操作较易,但上端有硬膜囊,静脉丛较丰富,管径也较大,引起出血可能性也较大。有些骶管腔宽大,常规药液量充盈不足,第1—3骶神经外包有较厚的神经鞘和脂肪,均可导致上位骶神经阻滞不全。硬膜囊与终丝前后方,纤维索及脂肪形成的“中隔”,可能引起单侧阻滞。  相似文献   

5.
国人的脊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等采用110例中国人尸体对脊髓本身及其周围关系进行了肉眼的观察,其中100例为乳儿至三岁的小儿(男43,女57),10例为成人(男8,女2)。 1.脊髓长度,从乳儿到三岁的脊髓全长随着年龄而增长,自17.21—24.50厘米男女两性无显著的差异。成人的脊髓全长平均数:男性为43.58厘米,女性为43.46厘米。 2.脊髓长与身长之比,从乳儿至三岁脊髓长的相对值较大。如与成人相比,则成人的身长的相对值大,因此小儿与成人之间有其一定的区别。 3.脊髓长与脊柱长之比,乳儿一岁及二岁都具有较短的脊柱和较长的脊髓,自1:1.58—1:1.65,到了三岁已与成人无多大差异。成人男性为1:1.71,女性为1:1.55,女性脊髓长的相对值比男性大。 4.脊髓长与坐高之比,乳儿、一岁及二岁,这三个时期都具有较长的坐高和较短的脊髓,到了三岁就显示出坐高短而脊髓长的现象,在成人更趋明显。 5.内终丝与外终丝,各期小儿的内外终丝随年龄而增长。成人的内终丝比三岁小儿长一倍,外终丝仅长1/3。内终丝与脊髓长的百分比,小儿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等于脊髓 1/3长。 6.脊髓的横径、背腹径及周径的长度,自一岁至三岁的小儿都随着年龄而增加。 7.脊髓各部的长度,小儿至成人颈部对脊髓全长的百分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部的百分比则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据观察结果,胸部的长度无论相对值和绝对值都比其他部分长。小儿的脊髓各部长度和成人一样,胸部最长,其次为颈部,再次为腰部,骨盆部最短。 8.脊髓各部长与当该部脊柱长之比,小儿与成人之间无明显的区别。然而腰部骨盆部的比值,小儿比成人大。 9.脊髓下端的位置,从乳儿至三岁,一般位于第Ⅰ腰椎上部至第Ⅲ腰椎下部,其中40%是存在于第Ⅰ腰椎,43%是存在于第Ⅱ腰椎的高度。与成人无显著的差异。 10.脊髓的重量,小儿时期从乳儿至三岁,都随着年龄而增加,到了三岁已达6.5~9.3克。成人脊髓的重量为17.0~24.5克。 11.硬膜下界的位置,从一岁至三岁一般都存在于第Ⅰ骶椎下部到第Ⅲ骶椎下部,只二岁男性一例存在于第Ⅳ骶椎,其中极大部分则位于第Ⅱ骶椎,占42%,与成人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胎儿脊髓脊柱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  张秀兰 《解剖学杂志》1998,21(3):229-232
用193例正常胎儿尸体观察测量了脊髓的全长、重量,体积,颈膨大,腰骶膨大及终丝等方面出生前的逐月发育值及的变化。在4个月时脊髓已脱离了骶管;出生时脊髓下端位于腰2 ̄腰3椎体间高度;硬脊膜囊下界位于骶1 ̄骶2椎体间高度;外终丝止点基本在尾1 ̄尾2椎体间;脊髓长与身长之比逐月下降,至出生前约为1/3;脊髓重与体重之比始终保持在0.1%左右,脊髓发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上述结果可为教学及临床提供基本的参考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脊髓圆锥部进行SPR和SAR手术提供定位、入路和辨认神经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 14具儿童脊柱标本 ,显露脊髓圆锥及其马尾神经。观测该区域神经根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脊髓圆锥末端大多数平对L1椎板。L1神经根硬膜出口亦位于L1椎板范围内 ,神经根在该区域按顺序排列。S1后根最粗 ,S2 明显变细 ,S3~ 5最细。神经后根进入脊髓角度以L5最大 ,S1其次 ,S2 角度骤然变小 ,与脊髓接近平行。结论 :仅处理L1椎板即可满意显露所需处理的神经根。 6cm皮肤切口即可达显露要求。根据终丝 ,L1神经根硬膜出口 ,S1和S2 的形态特征以及节段血管等四个方面综合鉴别能准确辨认神经根。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 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 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所用材料是专供学生局部解剖的童尸60具(男33、女27)身长自52-128cm,并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所观测深部位保留完好,由作者直接解剖剥离,将胸腰段脊椎的椎板及骶中嵴两旁切除剪开硬脊膜,进行定点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结果如下:一、脊髓圆锥下极位置与推骨的关系,脊髓下极位置不仅在小儿与成人有区别,同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脊髓圆锥下极的测定点,由于脊髓圆锥乃逐渐移行于内终丝,故用肉眼严格地确定其界限并非易事。本文以尾神经根丝离开脊髓的平面下缘作为内终丝上端,即脊髓圆锥下界。儿童脊髓下界的位置观测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感染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后,出现脑炎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终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毒感染猴体温升至39℃以上后的第2天,注射单克隆抗体(McAb)制剂进行治疗。结果McAb经肌肉、静脉、硬膜下加肌肉等不同途径注射后,均显示良好的疗效,对恒河猴的保护率达100%;其中以硬膜下加肌肉途径注射McAb的效果最佳。多次注射McAb,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提示将鼠源性McAb用于灵长类安全可靠,若过渡到临床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中针对单纯拴系的小切口微创手术与常规松解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根据MRI检查结果,将仅需做终丝切断的终丝紧张型脊髓拴系及脊髓纵裂(Pang氏Ⅱ型)共4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松解术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13例患儿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为观察组。对2组患儿手术后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伤口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3例患儿获随访3个月至2年,对照组手术的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伤口大小的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显微手术治疗在保证单纯拴系患儿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手术的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术区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促神经再生复合剂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即时制备以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剂(N6,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15594.1);将N6按不同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再按治疗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按治疗剂量体外行凝血和溶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前后实验动物的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对脑和脊髓无不良刺激作用,对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肠道、脑和脊髓组织无伤害作用;N6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N6鞘内注射具有良好的的生物安全性,可以作为新型药物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嗅鞘细胞具有促进轴突再生、为受伤的宿主细胞提供营养支持以及调节炎症反应的能力,是修复脊髓损伤具有潜力的细胞。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移植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移植时间窗。方法:SPF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脊髓半横断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脊髓损伤后注射嗅鞘细胞1 d移植组、3 d移植组、7 d移植组、10 d移植组及PBS对照组。应用荧光量子点标记嗅鞘细胞;分别于1,3,7,10 d时间点通过尾静脉移植应用量子点标记的嗅鞘细胞;PBS对照组脊髓损伤后注射PBS。注射后1 d取损伤处的脊髓;应用小动物成像仪测定不同时间点转移到损伤处荧光的数值,通过荧光的强度衡量转移到损伤处细胞的量;应用嗅鞘细胞Anti-p75 NGF Receptor抗体做损伤处脊髓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经宁夏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7-073)。结果与结论:①荧光量子点可以标记嗅鞘细胞;②荧光测定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3,7,10 d时间点通过尾静脉移植的嗅鞘细胞均有细胞转移到损伤处,7 d移植的嗅鞘细胞转移到损伤处的最多;③结果说明,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注射的嗅鞘细胞均可以转移到脊髓损伤处,损伤后7 d移植的嗅鞘细胞转移到损伤处的细胞数量最多,可以作为移植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院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前及术后的症状程度,对患儿的手术疗效做出评估。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28例手术治疗有效,手术总有效率为65.1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无终丝紧张(P0.05)、手术方式(P0.05)及发病时间(P0.05)是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受到有无终丝紧张、手术方式及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恒河猴感染日本乙型脑炎南毒(JEV)后,出现脑炎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终日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毒感染猴体温升至39℃以上后的第2天,注射单克隆抗体(McAb)制剂进行治疗。结果McAb经肌肉、静脉、硬膜下加肌肉等不同途径注射后,均显示良好的疗效,对恒河猴的保护率达100%:其中以硬膜下加肌肉途径注射McAb的效果最佳。多次注射McAb.未圪现任何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提示将鼠源性McAb用于灵长类安全可靠,若过渡到临床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马尾近端SPR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为限制性椎板切除的SPR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脊柱标本上,对近端马尾神经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结果:马尾近端,L1前后根之间有最下一对齿状韧带,前根位于相应后根的前内侧。各节段后根在马尾近端呈冠状位的内外平排,从内向外依次为S2~L1的后根;各节段后根进脊髓处,L5和S1后根之间有明显分界线,相邻节段后根之间,均有恒定小静脉分隔。以终丝起点为定点,各节段后根与终丝之间的距离和成角从S2到L1逐渐增加。结论:在限制性椎板切除的SPR术中,前、后根的鉴别主要依靠脊髓的外侧索和L1前后根之间的最下一对齿状韧带;后根节段的鉴别主要依靠后根连脊髓处,L5和S1之间有明显分界、相邻节段后根间有恒定小静脉来定性鉴别。也可根据终丝起点水平,各节段后根与终丝之间的距离和成角来鉴别后根节段  相似文献   

17.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如何观察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转归情况,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内的迁徙情况。 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经尾静脉移植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 L-1) 1 mL,连续注射2 d。对照组未行脊髓损伤,与实验组同一时间同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后5,10,15 d,制作损伤脊髓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于移植后5 d,在脊髓损伤组织血管内出现少量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 d后有血管外弥散,15 d后有广泛弥散。对照组均未见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后,能透过血脊髓屏障向损伤脊髓组织迁徙。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脊髓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我们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观察其对血压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酚妥拉明引起大鼠血压明显下降:6例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酚妥拉明30μg/10μl,结果平均动脉压下降27.2±14.4mmHg,P<0.01。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隙内脊神经根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纪荣明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1996,19(5):395-395,468
脊神经硬膜外部的形态学研究报道较多,蛛网膜下隙内脊神经前、后根及其根丝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和为椎管内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在30具(男24,女6)60侧成人尸体上,自正中线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去除椎管后壁,切开硬脊膜与蛛网膜,暴露脊髓及其神经.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观察测量了蛛网膜下隙段神经根的长度,测硬膜处的前、后根的前、后径,以及对应脊髓节的高度.自枕骨大孔处横断脊髓及其被膜,在椎间孔外侧切断所有脊神经根,取出脊髓后沿前正中线切开硬膜及其蛛网膜,用测量后根的相同方法测量前根及其根丝,其结果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