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了解肇庆市城区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探索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与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肇庆市城区及农村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2a跟踪,同时开展膳食营养干预活动,并进行2轮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城乡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均有明显改善(x2值分别为7.181,111.500,P值均<0.05),营养知识与自感健康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超重肥胖为主,农村以营养不良居多;干预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有逐渐趋同的趋势.结论 采取针对性强的行为干预措施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体质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2.
杨春雷  陈薇  郭燕萍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649,679
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择两所中学初一学生共826人,3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7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专项健康教育培训及开展各种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经过两年健康教育,学生口腔知识及行为较健康教育前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患龋率、龋均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牙周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干预前。结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249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a的心理干预,分别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EMBU和EPQ量表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上升,而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显著下降(P<0.05或P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健康教育对预防近视的作用 ,上海市长宁区组织了 30位社区医生 ,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上海市虹桥街道两个居委会及 1所小学一至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虹桥街道、虹东、何家角居委会一至四年级小学生及安顺路小学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 1个班 1 32名学生作为干预组 ,以天山路街道天山一小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 1个班 1 3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 方法 分别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摸底、造册、视力检查 ,为干预组发放自编的健康教育处方。每月上门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  相似文献   

5.
儿童肥胖健康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家长、教育系统实施肥胖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地区7所学校部分肥胖学生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就其中一所学校106名肥胖儿童与相应对照人群进行生理、心理指标检测,并对抽取的肥胖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研究.结果通过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指导体能训练、及时心理指导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干预后,生理指标改善明显,肥胖度、收缩压、甘油三脂、血尿酸等多项指标降低,饮食行为中总热能及脂肪摄入减少,且运动形式转变、运动量增加.心理指标中除人格测定中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次干预对肥胖儿童生理指标改善明显,但对心理健康改善不显著.心理影响一旦形成便不易纠正,这更说明预防肥胖及对超重和轻、中度肥胖患者进行健康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中小学生的卫生行为现状和卫生知识水平,为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廊坊市8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卫生行为和卫生知识水平的调查。一、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3所小学、2所中学的20个班级,共8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五年级10个班,初中二年级4个班,高中二年级6个班。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昌平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蕾  蔡利国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31-932
为了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现状 ,及对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昌平区健康教育所于 2 0 0 4年5月对 3所中小学 2 63名学生进行了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本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状况 ,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五年级两个班、昌平区第三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昌平区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 ,共计 2 6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 1 2 9人 ,占49 0 5% …  相似文献   

8.
蒋光清 《中国保健》2007,15(11):4-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抑郁、焦虑心理状况、指导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保健.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17名在校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二年级在校高职生SCL-90总分≥70分者明显偏高,一年级学生的抑郁、焦虑心理明显高于二年级,经统计学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女之间统计学u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职院校学生的抑郁、焦虑心理状况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应加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效果,为中小学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筛选标准招募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1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测试.结果 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5,4.88,2.30;2.92,5.65,2.53,P值均<0.05).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性态度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前、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9,26.54,7.29,4.07,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肥胖中小学生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采用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方法,观察和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参加合肥诺康营养中心夏令营的19名肥胖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1 d的封闭式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干预前、后的体重及其他体格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9名受试者在干预期体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均减少(7.27±1.72)kg,干预前、后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P<0.01).其他与肥胖相关的体格指标也都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综合干预方式对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的减肥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2.
李婷  王宏  刁华  杨连建  蒲杨  金凤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3):375-378,382
了解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改善青春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促进青春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在重庆某区选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学校,将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作为同伴教育干预组,由接受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干预;另1所小学和1所中学相同年级作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roy of Middle-SchoolStudents,MMHI-60)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结果 同伴教育干预校学生总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39.9%,55.3%,38.8%,37.9%,43.9%,40.5%,42.7%,48.0%,52.5%,32.1%降低到干预后的36.8%,46.1%,36.6%,33.3%,37.2%,38.8%,40.9%,45.7%,49.2%,30.3%,干预后适应不良的检出率(39.8%)高于干预前(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校青春期中小学生的总心理健康、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检出率分别是对照校学生的0.63(95%CI=0.49~0.81)、0.73(95% CI=0.58~ 0.91)、0.75(95%CI=0.60~0.95)、0.60(95%CI=0.47~0.76)、0.67(95%CI=0.53~ 0.86)、0.72(95% CI=0.56~0.91)、0.68(95%CI=0.54~0.86)和0.71 (95%CI=0.56~ 0.91)倍(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中小学生青春卫生课开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浙江省中小学生"青春卫生课"开设状况,为"青春卫生课"开设的必要性及课程开设最佳时段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 2008-09/2009-07,采用自行设计的《青春期调查表》,抽样调查浙江省城乡48所中、小学(4~6年级),共5723名在校学生,男2539名,女3184名。结果 5723名学生中,共有2284名中小学生受过不同程度的"青春卫生课"教育,占总调查人数的39.91%。其中小学4~6年级学生受教育率仅占16.22%。被调查者中28.46%学生愿在小学4~5年级开设"青春卫生课",61.54%愿在小学6年级时开设课程,仅10%的学生希望6年级以后开设。并且要求小学6年级以前开课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P0.01)。结论浙江省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青春卫生课"教育率较低,多数学生希望"青春卫生课"教育最佳时段为小学6年级上半学年,小学女生希望提早1学年接受青春卫生课教育。  相似文献   

14.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3所乡中学77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1项的阳性检出率为72.4%,但与非留守及曾留守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生恐怖倾向阳性检出率为16.5%,非留守初中生为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初二年级留守学生冲动倾向得分为(4.49±2.25),明显高于非留守学生(2.64±2.08)及曾留守学生(3.91±2.41)(P0.05);非留守男生自责倾向得分为(5.34±2.39)明显高于留守男生(4.69±2.54)及曾留守男生(5.02±2.41)(P0.05);初三年级非留守学生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得分为(5.85±2.21),(5.84±2.10),明显高于留守学生(4.86±2.31),(4.78±2.22)和曾留守学生(4.42±2.71),(5.50±2.84)(P0.05)。结论与非留守初中生比较,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但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转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榆林市52所学校173名转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和对照组(81名).干预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情感的培训,每周1节,共32周;对照组不参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进行心理焦虑的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转学学生的MHT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个学期后,干预组学生的MHT得分为(35.46± 14.01)分,低于对照组的(40.17± 12.97)分(t=2.29,P<0.05);干预2个学期后,2组学生的MHT得分差值进一步扩大(t=2.59,P<0.05).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组转学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持续降低.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转学初中生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4-2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另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男生在对人焦虑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量表上变化明显。结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初中生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态度,为确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调查问卷,调查了372名初中生和80名初中教师。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指导是初中生最需要帮助的内容;在情绪控制和升学择业方面,二者观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学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人际交往技能、异性交往方法、乐观态度养成、升学择业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肥行为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82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自己体重偏重和太重的学生中只有19.4%是真正超重和肥胖的,有73.8%的人在调查前的1个月中曾经通过锻炼的方式来减肥或防止增重。有23.4%的男生和31.5%的女生报告近一月内有不良减肥行为(节食、长时间绝食、无指导服减肥药、催吐或腹泻行为),其中以通过节食、减少热卡或脂肪的摄入来减肥或防止增重为主,占26.1%,女生的发生率(31.5%)明显高于男生(23.4%)(P<0.01);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重与肥胖、性别、学生类别(初中生)、消极和焦虑情绪和学习成绩与青少年不良减肥行为显著相关,其OR值分别为4.135、1.853、1.157、1.386、1.138和1.093。结论 中小学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来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的不良减肥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