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改良的间苯二酚法,对194例病人(包括良性疾病64例,恶性肿瘤130例)和91例健康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1例健康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x±s)为0.135±0.032g/L;64例良性疾病为0.164±0.04g/L;130例恶性肿瘤病人为0.252±0.09g/L,阳性率为74.6%,其中以白血病、肺癌、胃癌、喉、舌及鼻窦癌升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测定6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及47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唾液酸(SA)含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血清SA含量66.19±10.86mg/L,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47.50±9.13mg/L;胃癌病人血清SA含量68.33±10.13mg/L,显著高于其它胃疾病组49.28±8.09mg/L;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SA含量72.42±8.45mg/L较其它肝病组血清SA含量43.45±11.22m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血清SA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1.7%,提示血清SA测定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随机选择的胃肠病住院患者检测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及活动性结核标志物(ATM)。结果显示:癌症组44例,结核组27例和其它病组105例血清LSA含量分别为158±52,154±49,93±23mg/L;3组LSA阳性率依次为86.4%,74.1%,10.5%,癌症组与结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两组与其它病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上述3组ATM阳性率依次为15.  相似文献   

4.
血清总唾液酸测定在鉴别肿瘤良恶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46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S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组血清总SA含量为710.25±71.82μg/ml,良性疾病组血清总SA含量为426.34±96.12μg/m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阳性率达90.00%,而良性疾病组阳性率为4.3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血清总SA测定可作为鉴别肿瘤良恶性质  相似文献   

5.
测定21例初诊鼻咽癌及35例对照组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初诊鼻咽癌息者血清唾液酸平均值为0.81±0.57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4±0.14g/L(P<0.01);放疗后未复发鼻咽癌10例血清唾液酸平均值为0.37±0.33g/L。另6例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为2.27±1.22g/L。结果提示鼻咽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患者的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对眼部恶性肿瘤较可靠实用的诊断和随诊方法。方法对眼部恶性肿瘤患者47例用RIA法测定了泪液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癌胚抗原(CEA)的含量,以良性肿瘤44例和正常人50例对照。结果恶性肿瘤β2-M含量,泪液14.61±5.57mg/L、血清1.54±1.08mg/L,另两组泪液β2-M含量均值分别为8.60±2.62mg/L,8.54±1.40mg/L.升高阳性率泪液71.11%、血清9.52%.恶性肿瘤组CEA含量,泪液83.24±47.26μg/L,血清11.11±5.25μg/L,另两组泪液CEA含量分别为24.26±9.92μg/L,20.17±3.46μg/L.升高阳性率泪液95.35%、血清4.76%.泪液β2-M和CEA值均升高的阳性率69.05%.恶性肿瘤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升高阳性率也明显高于血清。术后观察无复性者泪液两项值下降至正常,有复发者升高。结论泪液和血清β2-Μ,CEA检测并结合临床可作为眼部恶性肿瘤的一项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指标和随诊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酸性异铁蛋白和铁蛋白含量变化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3例老年肺癌,2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血清酸性异铁蛋白(AIF)和铁蛋白(Fer)含量。结果其值分别为262.4±124.2mg/L和160.4±74.2mg/L;141.8±82.5mg/L和102.2±58.2mg/L。同时检测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其正常值为102.6±53.4mg/L和71.2±38.4mg/L。老年肺癌的AIF、Fer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较老年肺结核组也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推荐血清AIF、Fer含量作为肺癌特异性诊断的两个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6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催乳素,并与2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比较。肺癌组血清浓度为21.4±11.48μg/L,对照组为13.75±5.44μg/L,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肺癌组有9例(34.6%)血清催乳素浓度高于正常,认为催乳素具有作为肺癌辅助诊断指标的价值,其特异性为92.31%,敏感性为34.6%。本文还初步观察了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浓度的变化,认为血清催乳素可作为疗效考核和预防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SA)水平。方法 应用快速比色法检测,结果 78例糖尿病(DM)患者sSA浓度(574.87±102.36)mg/L,明显高于40名正常(476.05±70.96)mg/L(P〈0.01),DM组伴有并发症者sSA浓度(681.25±96.42)mg/L(n=26)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521.68±51.20)mg/L(n=52)(P〈0.01),结论:DM患者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p(a)在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无冠心病和健康人群三组的血清Lp(a)水平,分析了其异常发生率;同时采用酶法测定了三组人群的TC、LDL-c、HDL-c和TG水平,分析了其与血清Lp(a)的相关性和异常发生率。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p(a)水平(417±150mg/L)明显高于其它两组(298±81mg/L和173±62mg/L);TG水平在三组中(分别为2.26±1.78mmol/L、1.58±0.58mmol/L和1.18±1.29mmol/L)亦有类似的变化,其它血脂水平变化在三组中差异较小。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及其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百色地区494例正常人和79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48±0.32mmol/L,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SA水平为2.32±0.38mmol/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SA与其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比,结果提示血清SA为较理想的有助于肿瘤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0例肺癌患者血清视黄醇含量,并以10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作为病理对照组。结果表明,肺癌组视黄醇含量1.62±0.02u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33±0.58umol/L)、糖尿病组(2.46±0.01umol/L)和肺结核组(2.06±0.12umol/L),P<0.01。有52.5%的肺癌患者处于视黄醇缺乏状态。血清视黄醇含量在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三个病理类型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维生素A类可以控制上皮细胞的分化,缺乏时即可增加了机体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发生癌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用显色多肽基质检测法对2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他肝病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AFU活力为每小时765.74±256.48μmol/L、肝硬化组为每小时486.51±150.30μmol/L、慢乙肝组为每小时440±76.44μmol/L,正常对照组为每小时316.41±78.5μmol/L。原发性肝癌组与各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AFP水平与AFU活力不相关,在AFP阴性的84例原发性肝癌中AFU阳性57例,阳性率占67.85%,表明同时测定血清AFP和AFU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4.
用F-8836专用试剂检测了60例正常人,20例良性瘤及炎症患者,112例几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TS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水平,并将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项检测指标对各类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而良性肿瘤及炎症患者阳性率低,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两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定性意义,但经X2检验,两指标无显著差异。在恶性肿瘤的临床监护中,血清TSA和LSA动态水平测定,能够及时反映病情变化,估计预后,并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对33例健康人及32例肾脏病患者进行唾液及血液尿素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血尿素氮健康组为(123±31.8)mg/L,病人组为(522.2±149.1)mg/L,唾液尿素氮健康组为(30.4±8.3)mg/L,病人组为(151.9±45)mg/L,健康组r=0.5966,P<0.01,病人组r=0.7731,P<0.01。二者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与血清唾液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80例正常人和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采用快速比色法,在国产722型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唾液酸的检测分析。结果:正常组与各类恶性肿瘤组有显著差异。正常人阳性率为0%肺癌组阳性率92.5%、肝癌组阳率88.5%、胃癌组阳性率90%、食道癌组阳性率89.4%、乳腺癌组阳性率75%、卵巢癌组织阳性率7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74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血清甘胆酸(CG)的浓度,结果ICP患血CG浓度显升高(13.52±9.54mg/L),为正常孕妇(2.67±1.92mg/L)的5~10倍,根据血CG浓度将ICP患分为〈10、10~20,〉20mg/L3组,将3组胎儿出生情况与正常组相对照,结果显示血CG浓度〈10mg/L组羊水胎粪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与正常组无差异,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探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 80例正常人和12 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采用快速比色法 ,在国产 72 2型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唾液酸的检测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各类恶性肿瘤组有显著差异。正常人阳性率为 0 %肺癌组阳性率 92 .5 %、肝癌组阳率 88.5 %、胃癌组阳性率 90 %、食道癌组阳性率 89.4%、乳腺癌组阳性率 75 %、卵巢癌组织阳性率 75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测定60例健康成人和80例胸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和唾液酸含量。肿瘤患者血清游离过氧化脂质和蛋白结合唾液酸含量分别为2.36±0.55μmol·L-1和0.74±0.24m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61±0.20μmol·L-1、0.48±0.14mmol·L-1)。游离过氧化脂质的特异性为98%,蛋白结合唾液酸的特异性96.7%,敏感性分别为76.3%和57.5%。两者联合测定敏感性高达87.5%,是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手术后2周内患者血清游离过氧化脂质和蛋白结合唾液酸含量仍处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Svennerholm和蒋谷人等的方法略加改良,测定了蚌埠地区113例正常人,71例恶性肿瘤患者和82例非肿瘤疾病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的含量。正常值为12.4mg/dl(SD=±3.6mg/dl),71例不同肿瘤患者的平均值为28.2mg/dl(SD=±9.7mg/dl),阳性率为88.7%,82例非肿瘤疾病患者的平均值为16.82mg/dl(SD=±5.4mg/dl),假阳性率为17%。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平均CV=3.6%)和回收率(平均回收率=101.4%)测定结果是满意的。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血清LSA测定对肺癌、白血病、胃癌和食管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