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包膜外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0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病理检查确诊SLN阳性、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患者共89例,总结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特征及其对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结果SLN阳性率为17.8%(89/500),49.4%(44/89)出现N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脉管浸润、SLN阳性数、SLN阳性率相关(χ2=4.062、36.084、7.003、10.889,P=0.044、<0.001、0.030、0.004)。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SLN阳性率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OR=46.142,95%CI:11.821~258.472,P<0.000 1;OR=10.482,95%CI:2.564~51.312,P=0.002)。 结论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其原发肿瘤分期、肿瘤是否多发、脉管浸润、SLN阳性数、SLN转移率与腋窝NSLN转移相关。其中,脉管浸润及SLN阳性率≥0.5是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的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196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53例(25.5%)。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年龄、月经状况、原发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Ki-67表达、HER-2表达、免疫组化分型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阳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2.355)。结论: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是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重要因素,对于原发肿瘤2cm,尤其阳性SLN数超过2枚的患者,建议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1~2枚转移乳腺癌病人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cT_(1~2)N_0女性乳腺癌病例,SLN活检提示SLN 1~2枚转移,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共263例。回顾性分析NSLN转移的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P=0.024)、脉管癌栓(P=0.038)、SLN阳性个数/与SLN活检个数比值(SLN+/SLN,P0.001)和术前超声ALN异常状态(P=0.020)是NSLN转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最大径2 cm(OR=1.97,95%CI:1.08~3.60,P=0.028)、SLN+/SLN比值≥0.5(OR=3.00,95%CI:1.65~5.48,P0.001),术前超声ALN异常(OR=1.93,95%CI:1.03~3.63,P=0.041)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0、1、2或3项独立预测因素的病人,NSLN转移率分别为10.1%、21.3%、36.5%和58.3%。结论:对于cT_(1~2)N_0、SLN 1~2枚转移的乳腺癌病人,肿块大小、SLN+/SLN比值和术前超声ALN异常状态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具有≥2项独立预测因素的病人,NSLN转移率较高,在免除ALND时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科行SLNB提示SLN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9例,其中NSLN阴性33例(47.8%),阳性36例(52.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与SLN总数(P=0.021)和SLN+/总SLN(P=0.003)有关,与患者年龄(P=0.805)、月经状态(P=0.627)、肿块大小(P=0.110)、是否有脉管癌栓(P=0.088)、SLN转移数目(P=0.102)以及ER(P=0.847)、PR(P=0.453)、HER2(P=0.071)、Ki67(P=0.623)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比例(SLN+/总SLN)为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结论 SLN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存在较高的NSLN阳性风险,SLN阳性比例为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SLN+/SLN比值≥0.5时,NSLN转移率显著增高,在免除ALND时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SLN阳性并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获取的SLN均按示踪剂浓度排序并测量浸润灶大小。对各种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预测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NSLN转移与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最小SLN转移(P=0.02)、SLN最大转移灶大小(P<0.001)有关。全部SLN转移者NSLN转移可能性较非全部SLN转移者大;随SLN阴性个数增加,NSLN转移率下降;染色剂浓度越大SLN转移机会越大,浓度最小SLN转移者较浓度最小SLN无转移者SLN ,其NSLN转移几率更高;最大转移灶>2 mm者出现NSLN转移可能性比SLN最大转移灶≤2 mm者大。结论〓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最小SLN转移(P=0.02)、SLN最大转移灶大小(P<0.001)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状态下前哨淋巴结(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on- SLN)免疫细胞密度的改变。方法5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SLN不同转移状态分为阴性、游离肿瘤细胞及微转移3组。从各组随机选择6对SLN和Non-SLN与DC-LAMP,CD68,CD123,Foxp3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估染色细胞密度改变;所有SLN和Non-SLN蜡块切片均行与DC-LAMP抗体免疫反应的免疫组织学检查以确认成熟树突状细胞(DC)。蔡司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每个淋巴结DC-LAMP阳性细胞的相对密度(DC-LAMP阳性细胞面积/淋巴结面积)。Wicoxon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别用于DC-LAMP阳性细胞的相对密度的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DC-LAMP阳性细胞密度改变显著。组内比较显示阴性组和微转移组SLN内DC-LAMP阳性细胞平均密度较Non-SLN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微转移组SLN和Non-SLN内DC-LAMP阳性细胞密度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SLN和Non-SLN内DC-LAMP 细胞平均密度在淋巴结肿瘤转移形成早期发生改变,揭示SLN在肿瘤与引流淋巴结免疫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亚甲蓝生物染色的方法确定60例Ⅰ、Ⅱ期乳腺癌SLN并活检,44(73.3%)例SLN取材成功。每一枚SLN均进行冰冻病理切片、石蜡病理和角蛋白Keratinl9(CK-1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44例SLN冰冻病理切片、石蜡病理切片和CK-19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7.8%和100.0%、88.9%和100.0%、100.0%和82.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97.7%和86.4%,诊断指数分别为0.778、0.889和0.829。结论:CK-19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提高SLN活检的准确性。但CK-19检测与冰冻病理病理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临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的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死因,在美国位居第一位。由于临床Ⅰ、Ⅱ期(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MCC)病例尚缺乏全身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利的证据,故通常未进行化疗。然而却有约20%~30%的局限于肠壁、“无转移”的早期病例(约55%),虽然施行了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仍然于5年内不可避免的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因为隐蔽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漏诊,将临床Ⅲ期病例误诊、降低分期为Ⅰ、Ⅱ期,而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且确诊前哨淋巴结(SLN)阳性,行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描述,其中连续变量使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对与NSLN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建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NSLN转移的预测概率,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转移灶大小及SLN阳性率相关(P<0.05);将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阳性率为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绘制研究对象的ROC曲线,计算AUC为0.792(95%CI为0.651~0.93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03。 结论肿瘤大小、淋巴血管是否受侵犯、SLN阳性率为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对NSLN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辅助临床医师术前判断,选择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1977年,Cubanas在对阴茎癌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概念。1992年,Morton将染色剂注入黑色素瘤体后,发现染色剂从原发肿瘤经淋巴管流入第1站淋巴结。通过对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病人的研究,人们给SLN下了以下定义,即最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和首先可能发生微转移的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如果SLN阴性则其他区域淋巴结也较少发生转移,因此SLN的检测结果可作为是否行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理念更新迭代,从个体的经验医学到目前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外科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乳腺癌外科治疗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使得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渐走上个体化精准之路。腋窝的处理也从单一的手术治疗逐渐演变为需多学科干预的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中心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并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符合本地区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10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并进一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这些临床病理因素与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2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接受了ALND,其中36例NSLN发现有转移,NSLN转移检出率是35.3%(36/102)。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χ~2=8.8214,P=0.0030)、SLN转移率≥0.5(χ~2=5.2377,P=0.0221)、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 (χ~2=4.3290,P=0.0370)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N转移率≥0.5(OR=1.63,95%CI:1.29-2.10,P=0.001)、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OR=1.34,95%CI:1.02-2.12,P=0.032)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LN转移率≥0.5、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是预测乳腺癌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因素,进一步用来构建符合本地区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高危因素,为腋窝淋巴结的个体化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2015-05—2017-05间收治的120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项临床变量与早期乳腺癌腋窝SLN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等变量在SLN转移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继续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000,P=0.001)。结论脉管浸润可作为预测早期乳腺癌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进行定位;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IP法染色,对定位成功的122枚SLN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I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SLN定位成功61例(95.3%),共获取SLN122枚。(2)定位成功的61例中,有6例9枚SLN常规HE染色阳性;余55例113枚SLNHE染色阴性,其中免疫组化染色CK20阳性15例(27.3%),端粒酶阳性12例(21.8%),两者联合检测SLNMM阳性21例(38.2%)。(3)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组癌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而与DukesC期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C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侵犯肠管周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均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值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CK20和端粒酶,可提高大肠癌SLNMM的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能精确大肠癌的Dukes分期,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142例SLN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Logistic回归分析NSLN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腋窝临床阴性患者共194人,术前15分钟将l%亚甲蓝4ml注射于外上象限皮下组织及乳晕和腺体内的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选取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且淋巴结转移1~2枚共48例。结果发现乳腺深浅淋巴管有各种独立的前哨淋巴结,而不是以往认为的深浅淋巴管引流至共同淋巴结。而且深部淋巴管引流的淋巴结较浅的更加容易发生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深浅淋巴管引流至各独立前哨淋巴结,且深组淋巴结更加容易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乳腺癌 (T期 )腋窝淋巴结转移并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范畴内 ,但也存在非前哨结转移的可能。为此 ,作者复习数据库 2 12例乳腺癌资料 ,均已作腋窝淋巴结清扫 ,采用多因素 log回归分析 ,以探索非前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浸润、放射性核素检测前哨淋巴结及其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2 12例乳腺癌患者是由美国 Mount Sinai医学中心于 1997~ 1999年收治的 ,计 T1a期 12 .1% ,T1b期2 7.9% ,T1c期 4 4.2 % ,T2 期 15 .3% ,T3 期 0 ,T4期0 .5 3% ,伴淋巴浸润 2 7.9% ,浸润型导管癌 6 7.9% ,浸润型小叶癌 15 .3% ,两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