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孔××,男,63岁,农民,滕州市人。1987年10月右肘发生红色斑块麻木闭汗,不久后全身起数个同样损害。1991年元月10号来院就诊时,面、颈、躯干、四肢有数片边缘较清,不对称,钱币大的暗红色斑块,痛触觉消失;右肘皮损周围有两个豆大的红色斑块;两耳大及左尺神经轻度肿大,右尺和两腓总神经中度肿大,均较硬而有压疼;右手肌轻度消瘦;查菌阳性(++),诊断为BT型麻风。用二联化疗一年又改为三联;病人始终按时服  相似文献   

2.
何××,男43岁,汉族,已婚,农民。1970年诊断为TT型麻风,后经11年单用DDS和1年MDT而治愈。1989年10月,面部发红,有蚁走感,双眉脱落,双小腿发红肿胀6个月余。经皮肤和神经检查,查细菌和病理,诊断为LL型麻风。  相似文献   

3.
患者陈某某,男,初诊年龄31岁,农民。1965年发病,1966年就诊,左下肢及胸背部散在红斑,查菌阴性,病理及临床诊断为BT。1966~1970年用氨苯砜与Tb_1交替治疗,1970年底治愈。  相似文献   

4.
患者寿××,男,62岁,1984年4月因右足皮肤麻木一年就诊。全身皮肤有浅在性浸润,色红,感觉迟钝;颈部可见散在黄豆大的结节,质软;两侧耳大、尺及腓总神经粗大、无明显压痛。皮肤查菌BI 3.75,MI14%。病理见表皮萎缩,真皮上部有无浸润带,浅层为片状融合性浸润,主要为梭形泡沫细胞伴巨噬细胞和  相似文献   

5.
Ⅰ型麻风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0岁.因左足踝部红肿疼痛3个月于2001年4月12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开始左足出现麻木干燥,冬天皮肤皲裂,走路时有鞋子跑丢也未发觉的现象,曾按末梢神经炎治疗,效果不佳.最近3个月骤然发生局部两处红斑,踝部以下肿胀疼痛,尤以夜间明显,影响睡眠,1个月前左股内侧又发生白果大红色疙瘩,以风湿性关节炎连续内服清热活血化淤中药60剂,症状日渐严重,曾先后临床诊断为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寻常狼疮等.  相似文献   

6.
患者查××,男,43岁,已婚。1985年12月被诊为BT型麻风,给予RFP DDS 4个月。1986年4月开展MDT,又继续治疗6个月,皮损消失,BI为0,判治愈监测。1995年1月面部轻度浸润,双膝关节处水泡;手背浮肿,有蚁行感;面部发红。疑为复发,查菌BI 2.2;皮肤病理检查,为BL型麻风活动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现52岁,1956年发病,诊为结核样型麻风。用TB_1和DDS治疗,病情好转,1960年双手是Ⅲ度残疾。1982年临床治愈,多年未出现不良反应,查菌阴性,进行3年巩固治疗至1985年。1990年2月感无力,颜面蚁行感,呈轻度醉酒状,半月后颜面肿胀,脱眉,两耳大神经不对称肿大,细菌检查6个部位有5处+~++,BI1.17,临床诊断为BB型麻风。此病例DDS治疗规则,临床治愈已8  相似文献   

8.
9.
657例用DDS治愈的多菌型麻风又用一年的联合化疗(RFP、B663各1200mg每月监服,DDS100mg每日自服),以期降低复发率。治疗规则,完成疗程的620例(94.27%),然后监测5年以上的已有548例(83.4%),未发现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水族,已婚.因发热伴左肘部肿块、疼痛1个月余,右肘部肿块、疼痛5d于2011年9月2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7℃,经抗生素治疗高热不退,注射地塞米松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左肘部出现一蚕豆大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红肿热痛,肿痛剧烈,有发热,无皮肤破溃.在多家医院拟诊为发热伴皮下肿块待查,皮肤软组织感染?肿瘤?败血症?予抗生素、地塞米松、双氯芬酸钠片等治疗后,肿块能缩小,疼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肿痛复发.5d前右肘部发生类似肿块,疼痛难忍.在外院取左肘部红肿皮肤做组织病理检查,抗酸染色阳性,转至本院.既往体健,有青霉素过敏史.出生在贵州,18岁外出打工,1年前到浙江.妻与1子及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结核病、麻风病史.追问病史,患者2009年8月起左前臂及左小指皮肤有麻木感,但因曾做左肘部小肿块切除术,被认为是手术的后遗症,经治疗无改善而放弃就医.  相似文献   

11.
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对DDS单疗治愈者进行DDS+RFP抗复发,疗程6个月,共1001例,其中1989年483例,1991年518例。从1991年至今共复发5例,均是1989年抗复发治疗的TT型;用DDS时,服药规则,疗程19~22年,已愈5~10年。复发诱因均为劳累过度,复发病期已1~10个月,表现为界线不明的红斑,表面光滑,浅神经粗大,有不同程度压痛,BI2.5~5.5,AFB 3~+~6~+。复发后为BL 3例,LL 2例。  相似文献   

12.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Ⅱ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化疗(MDT)方案中多菌型(MB)麻风Ⅱ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2年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83例,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II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化疗 (MDT)方案中多菌型 (MB)麻风II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 83例 ,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II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83例MB麻风患者均采用WHO -MDT(MB)治疗方案。即DDS 10 0mg 日 ,B6 6 35 0mg 日 ,RFP 6 0 0mg (次·月 ) ,B6 6 330 0mg (次·月 ) ,所有药物均为监服。男71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为 5 .8:1;年龄 16~ 77岁 ,平均 4 2岁。化疗时间 1~ 2 4个月 ,病期 1~ 4 6 8个月 ,平均 5 2个月。对…  相似文献   

14.
该县于1986开始用MDT,治疗多菌型病人213例,少菌型88例;后者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2.27%。例一:男、23岁、农民,TI型,于1986年4月开始用MDT—PB方案治疗,10月停药转入监测,未发生麻风反应;1990年7月,躯干及四肢有红斑,左尺神经中度粗大,经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活动期。 例二:男、19岁、学生。1986年8月诊断为BT麻风,用MDT—PB方案治疗。于1987年2月完成疗程,未发现麻风反应。1992年5月发现颜面轻度浸润,四肢有浸润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人再也不必终生服药了。用MDT使其治疗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对MB型者,但经过不同的治疗期,病人深部组织中仍都有麻风菌存在;化疗只能将细菌杀死,而死菌及其碎片只能由免疫系统来清除。因此,麻风病人即使已治愈,也还可能发生麻风反应。作者在卡里吉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2岁,1993年4月诊断为BL型麻风,即用MDT。7月中旬发生Ⅰ型麻风反应,用地塞米松15mg,维生素C2.08、10%葡萄糖水50ml及5%葡萄糖水静脉滴注;三日后地塞米松减至10mg,在滴注完毕,患者腹部起多数红色风团,并迅速发展至全身,瘙痒,T37.2°C,BP12/8kpa,P82次/分,诊断为急性荨麻诊,即予扑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农民.因"左下肢红斑4个月余,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9年8月中旬无诱因左下肢出现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务工地点自行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无效.2019年12月中旬,面颈部、躯干、四肢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20年1月6日到广南县皮防站门诊就诊,怀疑麻风...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对氨苯砜 (DDS)单疗愈后Ⅰ型麻风反应情况少见系统报道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 1988例DDS单疗治愈病人中的Ⅰ型麻风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88例均为DDS单疗治愈病人 ,其中男1430例 ,女 5 5 8例。TT 934例 ,BT 6 75例 ,BB 6 0例 ,BL 6 1例 ,LL 2 5 8例。1 2 调查方法 从病人治愈时起至抗复发治疗或愈后死亡、外迁时止 ,调查 1~ 2 0年 ,平均 9 5 2年 ,以随访记录为主要依据 ,结合走访病人 ,了解愈后Ⅰ型麻风反应发生情况。1 3 Ⅰ型麻风反应诊断标准 Ⅰ型麻风反应是机体对麻风菌抗…  相似文献   

19.
例1:男,37岁,农民,已婚。1985年3月诊断T型纯神经炎麻风,给予DDS,1985年12月给予二月(RFP LDS)化疗。1987年6月临床治愈。1990年3月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0岁,1954年5月发病,1956年7月确诊为LL型麻风病,而作单D治疗。1985年11月经临床检查,细菌,病理检验达临床治愈标准,申报治愈,留院寄养。1996年9月在寄养病人临床复查时,发现面部皮肤红肿,双侧上臂后侧,右背部皮肤可见数块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