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区。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抗病毒疗效可能与感染的HCV基因型有关。本文综述了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HCV感染对全球约1.7亿人造成影响,并且处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病风险中.对HCV敏感性较高的物种主要局限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缺乏稳定的易感动物模型,极大限制了对HCV的感染机制、变异、复制、翻译以及与机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研究.本文就HCV动物模型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 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并对5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同时观察干扰素α-2b对其中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HCV单纯1b型感染、1b与1b混合感染及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14/20、2/21、5/7;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9/20、1/21、4/7;部分应答分别为5/20、1/21、1/7。1b与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1b型及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而单纯1b型感染组与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CV单纯1b型感染或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而1b与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玛依拉 《中外医疗》2008,27(32):173-173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易转化为慢性肝炎主要原因-病毒的免疫逃避.  相似文献   

5.
贺永文 Fer.  S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0):622-622
干扰素与病毒唑联用对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影响贺永文S.Ferencik刘薇,曾令兰,熊开均,罗端德近年来,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使约50%~70%患者的丙氨酸转移酶(ALT)降为正常,丙肝病毒RNA(HCVRNA)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在宿主天然抗病毒防御及外源性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然干扰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唯一治疗手段,干扰素抵抗广泛存在。HCV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参与其中,使得肝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信号传导及靶向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及干扰素(IFN)治疗疗效的最新发展。方法:以手工检索并参阅国内外20多篇文献资料。结果:综述了HCV基因分型、基因变异、结构及功能、IFN治疗及影响因素。结论:HCV基因变异和准种感染是影响IFN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临床应用IFN,减少治疗的盲目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公认对丙型肝炎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干扰素 ,其最终疗效亦只有 2 0 %左右。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 ,其中位于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第2 2 0 9至 2 2 48位氨基酸序列与干扰素疗效密切相关 ,该区域称为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ISDR) [2 ,3] 。干扰素的抗HCV作用机理并不完全清楚 ,有报道认为干扰素诱导的细胞内抗病毒作用部分是由干扰素诱导的RNA蛋白激酶 (PKR)介导的[4 ,5] 。我们构建了含不同ISDR的基因“盒” ,在体外表达相应的蛋白质 ,探讨它们与PKR的关系 ,试图从分子水平了解HCV对干…  相似文献   

9.
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使用中已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报道,但多为个案报道,经报道的患者几乎均为接受高剂量干扰素治疗、本身有心脏疾病或以前接受造成心脏损害药物治疗的患者。而丙型肝炎病毒本身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诱导心肌线粒体损伤等众多途径对心肌造成损伤,其极易变异,可逃避宿主免疫而长期存在于人体内。故干扰素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被夸大了。在治疗过程中,如定期监测心功能的敏感指标(如心肌肌钙蛋白),发现异常尽早对症处理,干扰素的使用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全长约9.4kb,其序列为:341b的5’非编码区(5’URT),编码3011个氨基酸的长开放读框,约27b的3’非编码区(3’URT)。在病毒复制中,氨基端有三个蛋白(C、E1、E2/NSl),羧基端有四个蛋白(NS2、NS3、NS4、NS5)。由于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及缺乏校正功能,HCV呈高度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中HCV分离株,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均有显著差异^[1][2][3]。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试剂在临床运用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14例确认HCV感染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非HCV感染的其他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CVcAg?抗HCV和HCV RNA,并对78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分析 HCVcAg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14 例确认丙肝患者HCVcAg检测162例(75.7%)阳性,且HCV RNA水平越高,HCVcAg检出率也越高?当HCV RNA载量>106/ml时,HCVcAg与HCV RNA检测的符合率达98.7%;60例健康对照和40例非HCV感染的各种肝炎HCVcAg检测均为阴性,显示了HCVcAg对诊断HCV感染得高度特异性?对78份HIV感染者样本进行HCV RNA测定,有16例阳性,以HCVcAg法测定有15例阳性,以抗HCV法测定仅有9例阳性?结论:HCVcAg可作为HCV感染诊断的血清病毒标志物,也可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HCV产生受到抑制的患者,以及在一些不具备开展PCR的医院实验室作为HCV RNA检测的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实施核酸检测(NAT)后去掉一次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方法 从献血者血样中留取常规抗-HCV ELISA双试剂(国产金伟凯或万泰及进口Ortho)2次筛查中任一试剂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NAT检测及重组免疫印迹(RIBA)抗体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不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或可疑标本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自然转归.分析去掉一次抗-HCV 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性.结果 213970人份献血者血样中常规血清学双试剂检测HCV不合格953份(0.445%).该953份不合格标本中,有9份为国产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试验确证阳性,有10份为进口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如果去掉该进口ELISA,采用该国产ELISA试剂和NAT,那么将有4.20/10万(9/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如果去掉该国产ELISA,采用该进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将有4.66例/10万(10/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漏检抗-HCV确证阳性血液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一方面,我中心自开展NAT研究及常规NAT检测以来(2007-2013年,约92万人次),尚未从“2次ELISA筛查”合格的血液中检出确证的HCV RNA单独阳性血液,因此“进口ELISA+NAT”或“国产ELISA+NAT”分别比“2次ELISA筛查”少检出4.66/10万及4.20/10万抗-HCV RIBA确证阳性的血液.结论 就献血者血液HCV筛查策略而言,实施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ELISA检测需慎重.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病毒RNA定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及HCV RNA量与干扰素(interferon,IFN)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并利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对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基因分型及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HCV-Ⅲ型患者对IFN孤完全应答率高于HCV-Ⅲ型(P<0.05);治疗前血清HCV RNA低水平者,完全应答率高,且完全应答组血清HCV RNA量明显低于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P<0.01);治疗结束时3组血清HCV RNA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停药后半年,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血清HCV RNA量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仅完全应答组保持治疗结束时的低水平状态。结论:治疗前血清HCV RNA量及HCV基因型可作为预测IFN疗效的参考指标;治疗及观察过程中血清HCV RNA量的变化对IFN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初,非胃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目前世界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HCV感染易慢性比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倍受医学界重视。近年来学们在丙型肝炎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有了很大进展,本对有关HC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谢茂兴  陈运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48-548,57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HD)患者与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54例HD患者和227例CAP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确定透析治疗时间、透析液用量和抗-HCV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论HD患者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CAPD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越长,抗-HCV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庄辉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8-140
病毒准种是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病毒准种的存在可能与患者持续性感染、肝损伤、抗病毒治疗和免疫预防有关,因此,对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5型肝炎病毒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常引起慢性感染。因此,对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较多。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引起慢性感染,至今尚未见关于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18.
周炳华  张琼 《新疆医学》1999,29(2):114-115
我们从1994年6月至1997年5月,应用抗-HCV第二代酶联免疫试验,对乌鲁木齐地区不同人群进行了血清抗-HC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收集乌鲁木齐地区不同人群血清标本3012人份,其中: 1.健康人群480人,为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无肝炎病史及无输血、手术史的健康体检者。 2.中学生组360人,为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地  相似文献   

19.
彭惠利  蒋伟伦  顾士民  唐美芳 《上海医学》2001,24(5):277-277,294
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IgM抗体 (抗HCV cIgM ) ,作为HCV活跃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1,2 ] 。为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α 干扰素 (α IFN)治疗时 ,血清抗HCVcIgM检测结果与疗效的关系 ,我们对 35例接受α 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和随访期的系列血清检测抗HCVcIgM ,同时根据HCVRNA和血清ALT的检测结果将此 35例患者分为治疗应答组、无应答组和反复组 ,对各组的抗HCVcIgM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35例慢…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阳  刘德东  迟宝荣 《吉林医学》2005,26(2):158-159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至2003年收治的237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7例ALC患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79例(33.3%),其中乙肝病毒感染67例(28.3%),丙肝病毒(HBV)感染8例(3.4%),乙肝与丙肝病毒混合感染4例(1.7%),无肝炎病毒感染158例(66.7%);感染组的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显著(P<0.025);感染组血清AST、ALT明显升高的比率分别是38%和22.8%,非感染组分别是22.8%、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5);感染组肝癌的发生率为19.3%,而非感染组仅为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酒精与肝炎病毒在肝损伤过程中起协同作用,肝炎病毒感染增加了ALC肝癌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