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影响DM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我科自1996年到2000年,采用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50%~80%,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80例住院的糖尿病性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用一般全身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效果欠佳时经山莨菪碱(654-2)股动脉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8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且具有下肢皮肤麻木、蚁走感、发凉,针刺痛、烧灼样疼痛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NDP)是糖尿病 (DM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60~ 90 %甚至可累及全部DM患者[1]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均可受到累及。表现为肢体疾病 ,肢体麻木 ,蚁行感、烧灼、肌无力 ,感觉减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是始动因素 ,神经缺血 ,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 ,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共同参与[1] 。治疗应针对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治疗 ,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神经供血 ,高肌醇饮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等。良好的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再辅以针对性药物治疗。近…  相似文献   

5.
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作者应用酚妥拉明联合丹参酮对DP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禚雪英  郇玉帮 《新医学》1998,29(4):193-194
1988~1996年间,笔者应用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 患者均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下列标准之一:1感觉障碍(疼痛、麻木、浅感觉、震颤觉及关节位置减弱或消失);2肌无力、肌萎缩;3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上需要排除感染、药物中毒、心肺疾病等其他各种影响因素。2.一般资料 将选择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对照(B)组。A组25例中,男7例,女18例,年龄为42.5~69(平均58.3)岁,糖尿病病程2.5~11(平均3.5)年,神经病变病程4~41(平均15.2)月,空腹血…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居芝  秦卫兵 《临床荟萃》2001,16(19):886-887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60 %~ 90 % [1 ] ,且治疗比较棘手 ,我们于 1992年 1月至2 0 0 0年 10月应用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治疗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 68例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1出现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 :蚁走感、麻木、烧灼、刺痛、撕裂样疼痛、肌无力等。 2检查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全部病例随机分两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经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肌醇加654-2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138例,随机分为肌醇加654-2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且岛素控制血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肌醇加654-2治疗,两组均4wk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感觉神经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感觉神经症状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果:肌醇加654-2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振川  窦世玲 《临床荟萃》1998,13(23):1077-107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NDP)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甚至可累及全部DM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均可受到累及,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随着DM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和酶动力学研究,对DM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有进一步认识,并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方江  张玉亮 《临床荟萃》1998,13(5):219-220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继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90%以上。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包括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组神经病变。表现为疼痛、末梢感觉迟钝、足溃疡和截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是始动因素,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自身免疫等共同参与。治疗应针对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神经供血、高肌醇饮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杨林  张双爱  毛月仙 《护理研究》2007,21(27):2466-246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糖尿病病人60%~90%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004年7月—2005年7月,我们采用WLTV—2000型伟力糖尿病电脑治疗仪治疗DPN病人59例,并设20例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79例,全部来自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岁~70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30个月。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糖尿病病程4个月~28个月,年…  相似文献   

12.
赵辉  王翀  朱琳  张馨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16-1019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5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普瑞巴林150mg/d,无效时加量至300mg/d;对照组选用卡马西平200mg/d,无效时加量至600mg/d。疗程8周,评价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服药1周时疗效评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U=2.028,P=0.046),服药8周时疗效评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U=3.54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服药1周时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5.13±1.76)、(6.74±1.52)分,P〈0.05)];服药8周时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13±0.45)、(3.27±1.04),P〈0.05]。治疗组有5例(20%,5/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0例(40%,10/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Hcy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0%(51/60),高于对照组为71. 7%(43/6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NCV分别为(49. 9±1. 6) m/s和(40. 8±2. 6) m/s,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分别为(45. 5±3. 4) m/s和(40. 3±2. 4) m/s,高于治疗前水平和对照组相关指标水平(P 0. 05);观察组TCSS评分(7. 8±0. 7)分,低于对照组(11. 4±0. 5)分(P 0. 05);两组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降低,观察组Hcy(13. 9±1. 8)μmol/L,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SOD和T-AOC水平升高,观察组分别为(86. 8±2. 8) nu/m L和(14. 5±2. 4) u/m L,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TCSS评分,可能与降低患者Hcy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DPN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自觉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甲钴铵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两组均1次/d,28 d为1个疗程。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显著加快,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CV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糖痹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自拟中药方"糖痹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DPN患者,采用中药自拟方"糖痹健"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弥可保(甲钴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痹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锌和甲钴胺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PN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硫酸锌组、甲钴胺组合联合组,每组35例,3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等糖尿病综合治疗。分别应用硫酸锌片、甲钴胺片及硫酸锌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测定患者治疗1月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均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甲钴胺组(P0.05);联合组正中神经SNCV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甲钴胺组(p0.05),联合组腓总神经的SNCV与硫酸锌组和甲钴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02)。结论硫酸锌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对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及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程度要优于单独应用硫酸锌和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娟  张燕  席平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03-1005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 ,生理盐水 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B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静脉滴注 ;C组 :32例 ,生理盐水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均为每日一次 ,疗程 14d。结果  3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30 %、93.3% ;16 .7%、70 % ;9.4 %、5 3.1%。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E1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热养阴、化瘀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采取相同的方法 控制饮食、适度锻炼和重新调整降糖西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以降糖通络方为基础方随症化裁,对照组口服活血通脉胶囊,疗程均30天.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TC、T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85.7%、51.4%,平均症状积分分别下降1.60分、0.5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清热养阴、化瘀通络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并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铺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本院分泌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甲钴胺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痹症组方的铺灸治疗。记录患者通过神经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调查统计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表(BP)评分、VA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BP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BP评分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VAS评分、B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铺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凸显了中医优势,减轻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