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2):71-72
目的:为了解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和牙轴的变化,探讨牙列拥挤不拔牙矫治的机理。方法:挑选8例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患者,在模型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SNA角,^1--AP矩、上唇-EP平面距。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及^1--AP距有明显改变(P〈0.05),牙弓后 相似文献
2.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3.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4.
减数拔牙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朝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29(4):376-377
对30例牙列拥挤病例,使用减数拔牙矫治方法后,认为该方法在牙列拥挤矫治中对解除牙列拥挤疗效可靠,方法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李鸿飞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0,14(5):547-548
目的 :对单纯性牙列拥挤的诊断、矫治计划的确立以及如何选用矫治器提供必要的帮助。方法 :通过模型分析 ,对牙量、牙槽弓长度进行测量 ,计算出牙的拥挤度、Bolton指数等。结果 :对于Ⅰ°拥挤一般不予减数矫治 ,Ⅱ°以上拥挤 ,一般均需减数矫治。结论 :固定矫治器在维持支抗、充分利用拔牙间隙排齐拥挤的牙列方面优于活动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可以用滑动法 ,也可以用关闭曲法 相似文献
6.
牙列拥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多采用扩大牙弓、减数等治疗方法。减数治疗中为保持牙弓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及牙弓的对称和协调 ,多采用对称性拔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牙弓一侧拥挤、反牙合伴拥挤 ,患者要求少拔牙 ,此时 ,也可采用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本文现对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的 2 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从临床就诊患者中选择牙列拥挤病例 2 0例 ,其中 ,男 8例 ,女 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15岁 ,最大 18岁 ,最小 13岁。病例选择分为 2类 ,标准如下。第 1类 :所选患者一侧磨牙关系为中性… 相似文献
7.
马朝霞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10(4):356-356
牙列拥挤的病因及矫治设计马朝霞(口腔科)牙列拥挤错畸形在牙畸形中最常见,发病率占牙畸形的60%~70%,其中前部牙列拥挤最为常见。诊断方法主要通过牙模型测量与正常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寻找出拥挤错的直接原因进行矫治。模型测量分析是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amonQ自锁矫治器对于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机制,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运用矫治体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在临床随机抽取20例牙列拥挤患者,使用DamonQ自锁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记存模型及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比其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矫治前后上下颌前磨牙、下颌磨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前牙不同程度唇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主要通过切牙唇倾和增加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来解除拥挤,适于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9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A组(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与B组(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均大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I-NA、UI-NA距低于B组,U1-L1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LP低于B组,Ls-E、Li-E、Snls-SiLi高于B组(P<0.05)。结论牙列拥挤采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可改善牙弓宽度及软硬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一直是正畸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有学者统计拔牙率在所有正畸患者中占50%~60%,随着正畸矫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牙齿三维空间移动的控制愈来愈精确,拔牙矫治的比例有逐渐减少趋势,而且拔牙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口腔牙列畸形矫治时,诊断和设计,均牵涉到每一个病例是否拔牙,拔多少牙,拔哪些牙的问题。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1],间隙明显不足的错畸形,必须拔牙矫治。通过拔牙才能达到牙量与骨量的协调,以及牙弓与口周肌肉张力间的平衡,从而使矫治效果稳定,不易复发。现就在矫治牙列拥挤畸形中拔除后牙的牙位选择作以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及年龄因素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8例16岁以下牙列拥挤拔牙患者,28例16岁以上牙列拥挤拔牙患者,在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减小;对比得出16岁以下组尖牙间宽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狭窄;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畸拔牙是一个复杂且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正畸界讨论的热点之一。通过拔牙达到牙量与骨量的协调,提高正畸远期效果,以防止复发。本文选择成人(20~25岁)正畸患者,拔除第三磨牙进行矫治,观察2年以上,远期效果满意,现将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和西安解放军朱雀门诊部口腔科前来医治牙列拥挤的患者5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6岁。他们牙颌畸形较严重,有第三磨牙正萌或已萌,同意拔牙和观察远期效果。纳入标准:1)牙列拥挤畸形较严重:上下前牙拥挤,开,磨牙近中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非拔牙对牙列拥挤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式非拔牙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轻?中?重度牙列拥挤进行矫正,评价其在排齐阶段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例恒牙列轻?中?重度拥挤错■患者,采用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正,观察排齐阶段的变化?结果:3例完成解除拥挤和排齐的矫治目标,1例转入传统固定矫治,2例调整邻面去釉,继续排齐?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并注意设计后牙支抗,在合理选择适应证条件下可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要,实现矫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牙列拥挤采取选择性拔牙的矫治方法。方法 将 15例成人牙列拥挤患者均行X线全颌曲面断层和头颅定位侧位片、采集记存模型 ,计算牙列拥挤程度、确定拔除牙齿 ,拔牙后戴矫正器 ,关闭拔牙间隙。结果 15例牙列拥挤患者在拔牙后 ,关闭拔牙间隙一般 2~ 6个月完成 ,平均每个月牙齿移动1.6mm ;矫治 12~ 2 0个月 ,再佩戴保持器 1年 ,均获较好效果。结论 关闭拔牙间隙是整个矫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成人牙列拥挤通过选择性拔牙 ,矫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 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贵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9,(3)
牙列拥挤为牙齿宽度与牙弓内可利用牙弓长度之间的不协调。其原因主要有乳磨牙早失,乳牙邻面(牙禹)、恒牙荫出顺序不当等。作者从1993~1998年对42例牙列拥挤患者,在无拍摄头颅定位X光片的情况下,采且观察面型、颁骨、牙槽基骨及牙列的检查和模型测量分析,综合考虑选择使用何种方法开 相似文献
20.
牙列拥挤错位是临床较常见的牙颌畸形。由于牙列拥挤的程度不同,采用矫治方法也不同。为获得足够的间隙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减数矫正。现就69例牙列拥挤患者减数矫治的牙位分布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