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永强  叶婷  刘靳波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330-1334
目的 探讨beclin 1、RASSFA-1、p16、DAPK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37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 1、RASSFA-1、p16和DAPK 4 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通过与AFP的单一ROC曲线分析及其逐步Logistic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对单一及组合方式的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beclin 1、RASSFA-1、p16和DAPK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4%(2/37)、94.6%(35/37)、 73.0%(27/37 )和 35.1% (13/37),其中相应的癌旁组织RASSFA-1、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与肝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AFP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检测的敏感度(95.0%)和特异性(97.3%),曲线下面积最大(0.903),并获得高于单一基因甲基化的敏感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论 RASSF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AFP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能是早期筛查和诊断肝细胞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TMS1/ASC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MS1/ASC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为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χ^2=23.106,P〈0.05)。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4例同时伴有TMS1/ASC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5842,P〈0.05)。TMS1/ASC 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81.3%(26/32)、18.8%(6/32)(P〈0.01),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1/AS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RASSF1A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甲基化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及脑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检测46例脑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及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情况与临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6例脑胶质瘤组织DNA标本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为65.2%(30/46);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未发生甲基化;RASSF1A在胶质瘤和脑正常组织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在46例脑胶质瘤中RASSF1A有30例发生甲基化,其中低级别组14例(14/26),高级别组16例(16/20),两组之间甲基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中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63.2%(12/19)、68、8%(11/16)、63.6%(7/11),各组之间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1)。(2)RASSFI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脑胶质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SSF1A在胶质瘤中有甲基化发生,在脑正常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检测胶质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对临床判断肿瘤发生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SHP-1 、p15和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DLBCL淋巴组织标本中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50例DLBCL患者中有48例(96%)存在SH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26例(52%)有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28例(56%)有SOCS-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而15例对照(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生)组则无SHP-1、p15和SOCS-1基因的甲基化现象.结论 在DLBCL患者中存在的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初步表明SHP-1、p15和SOCS-1基因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对DLBCL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gLH1、E-cadherin及p16INK4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已被证实存在较高频率的甲基化.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癌组织中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E-cadherin、hMLH1、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7.1%(60/105)、20.9%(22/105)和50.5%(53/105),而癌旁食管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5%(11/105)、1.9%(2/105)和7.6%(8/105),均显著低于癌组织.E-cadherin(P=0.021)及p16INK4a(P=0.02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而hMLH1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6),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低分化癌有关性(P=0.024).hMLH1基因甲基化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食管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质表达缺失有相关性,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这2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并不直接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变过程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变化特征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林州地区32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缺失18例(56%),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缺失8例(73%);26例(81%)癌组织、7例(64%)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8例(67%)正常组织发生了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贲门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表达缺失一致率为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贲门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人mut1同源物(hMLH1)基因、p16基因、维甲酸受体(RAR)-beta(RAR-beta)基因、Reprimo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在胃癌及相应的癌旁对照组织中甲基化状态。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42例临床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42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FHIT基因、hMLH1基因、p16基因、RAR-beta基因、Reprimo基因和TIMP3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之间各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FHIT基因(1.50%,1.36%)、hMLH1基因(4.77%,0.48%)、p16基因(9.63%,10.36%)、RAR-beta基因(4.75%,4.17%)、Reprimo基因(9.71%,3.76%)与TIMP3基因(18.34%,14.06%)。癌旁对照组织与胃癌组织的Reprimo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患者Reprim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胃癌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岛中存在甲基化现象。Reprimo基因的高甲基化率可以作为胃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以便早期发现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所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DNMTs(DNMT1、DNMT2、DNMT3A和DNMT3B)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及p16、DNMT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甲基化状态,荧光定量技术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p16基因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5%(31/44)、37.1%(13/35)和9.1%(4/44),肝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的甲基化改变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例甲基化阳性组织中17例p16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13例甲基化阴性组织中2例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甲基化阳性与阴性的p16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4种DNMT mRNA水平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其中DNMT1、DNMT3A和DNMT3B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NMT1:P值分别为0.009和0.020;DNMT3A:P值分别为0.005和0.010;DNMT3B:P值分别为0.039和0.036。DNMT2mRNA的表达水平虽然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350。DNMT1、DNMT 3A和DNMT3B的表达与p16甲基化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13、0.025和0.041。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肝癌的早期、频发事件,其改变是其基因表达下降甚至失活的重要原因。DNMTs活性的改变可能促进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相似文献   

9.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基因(CAGE)、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1(MAGE-A1)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MAGE-A3)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状态改变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7例内镜活检标本分为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3种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各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CAGE:80.0%(24/30)、37.5%(12/32)和4.0%(1/25);MAGE-A1:60.0%(18/30)、21.9%(7/32)和0(0/25);MAGE-A3:46.7%(14/30)、12.5%(4/32)和8.0%(2/25),呈下降趋势。3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阳性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胃癌至少发生1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的有27例;至少发生2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23例;7例同时发生了3种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结论:这3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改变可能发生于胃癌发病早期,且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起到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胃癌去甲基化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 N-myc 下游调节基因1( 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 NDRG1)及NDRG2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estry, IHC)法检测45例LSCC组织、18例癌旁组织中 NDRG1、NDRG2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LSCC组织中 NDRG1及NDRG2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6.7%(30/45) vs 33.3%(6/18),53.3%(24/45) vs 22.2%(4/18),均 P <0.05\],其高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 P <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吸烟史、年龄和性别无关( P >0.05)。在LSCC组织中,NDRG1及NDRG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7.8% (17/45) vs 88.9% (16/18),33.3%(15/45) vs 83.3%(15/18),均 P <0.01\],其低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 ( P <0.05)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吸烟史、年龄和性别无关( P >0.05)。LSCC组织中 NDRG1及NDRG2 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1=-0.713, P <0.01; r 2=-0.472, P <0.01)。结论:在LSCC组织中 NDRG1及NDRG2 基因均呈高甲基化及低蛋白表达状态,这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NDRG1及NDRG2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抑制它们蛋白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组织中GNAT1基因的表达、杂合性丢失及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i HM  Ren CP  Peng D  Zhou L  Li H  Yao KT 《癌症》2007,26(1):9-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8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肝组织、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40例(69.0%)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27例(46.6%)发生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在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ASC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5).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直径(P=0.001)、生长方式(P=0.003)以及国际抗癌联盟第6版TNM(TNM6)分期(P=0.001)有关.以ASC基因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为参照,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3例出现ASC基因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14例出现低表达或表达缺失,而在肝硬化及肝炎肝组织中ASC基因mRNA均呈正常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细胞癌组织中ASC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26例出现mRNA低表达.结论: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肝细胞癌中的频发事件,可能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RASSF1A和p16基因在国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转录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其转录失活的机制,为NSCLC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96例NSCLC及远癌正常肺组织中RASSF1A和p16基因mRNA的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 (1)53.12%(51/96)的NSCLC中RASSF1A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36.46%(35/96)的p16表达下调或缺失,而远癌正常肺组织均表达良好。(2)96例NSCLC中RASSF1A甲基化率48.96%(47/96),该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的51例中39例(76.5%)出现甲基化,表达正常的45例中8例(17.8%)出现甲基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NSCLC中33例(34.38%)检测到p16启动予区甲基化,p16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35例中20例(57.1%)出现该基因CPG岛的甲基化,而表达正常的61例中13例(21.3%)出现甲基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96例远癌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此两基因启动子有甲基化。结论 RASSF1A和p16基因mRNA在国人NSCLC中较高比例的表达下调或缺失;甲基化可能是两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7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BRCA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 BRCA1基因启动子 CpG 岛总甲基化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4%(2/37)]和正常胃组织[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1、5.021,P均〈0.05)。胃癌组织中BRCA1 mRNA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4.6%(35/37)]和正常胃组织[10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5、5.520,P均〈0.05)。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BRCA1 mRNA表达成负相关( r=-0.515,P〈0.05)。结论 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BRCA1 mRNA失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原纤蛋白-1(Fibrillin-1,FBN1)与原纤蛋白-2(Fibrillin-2,FBN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探讨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相关性,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检测方法,检测9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的FBN1、FB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蛋白含量,并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6.3%(82/95)和5.3%(5/95); FBN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2.1%(78/95)和8.4%(8/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分化程度、TNM分期、性别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甲基化明显影响蛋白表达,使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对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潜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4例PLC患者血清p16基因和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PLC患者血清p16基因和DAPK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6.6%(49/64)和40.6%(26/64),而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肝部疾病组血清未检出p16基因和DAPK基因甲基化;p16基因和DAPK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HBsAg、分期及转移状态无明显关系,而与AFP有关联。结论p16基因和DAPK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参与了PLC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PLC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同时观察5-杂氮胞苷对E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SP和RT-PCR方法检测3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状况及ER mRNA的表达状况,并用5-杂氮胞苷处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结果:30例HCC组织中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阳性率为60.0% (18/30),而30例癌旁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阳性率为30.0%(9/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 0.037.30例HCC组织中ER mRNA阳性表达12例(40.0%),其中甲基化组织和未甲基化组织中ER mRNA表达率分别为22.2%和66.7%.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与mRNA表达呈负性相关,χ^2=5.93,P=0.024.同时,ER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与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增高呈正相关,χ^2=12.13,P=0.001.细胞培养结果提示低浓度的5-杂氮胞苷可诱导肝癌细胞系ER mRNA重新表达.结论:肝癌组织中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是个频繁事件,因此沉默ER基因的表达有可能促进肝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Ma L  Zhang JH  Liu FR  Zhang X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57-659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8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结果 8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为52.5%,而相应痛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均未发生甲基化(P〈0.05)。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和内膜样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4.2%、52.4%和45.5%,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临床Ⅰ期、Ⅱ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1.4%和16.7%,明显低于临床Ⅲ期(66.7%)和Ⅳ期(77.8%)。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牛率分别为34.5%和35.0%,均低于低分化组(80.6%)。结论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16基因启动子CpG区甲基化的改变与大肠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MSP法)研究大肠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12例(40.0%)呈p16CpG区甲基化阳性。DukesC、D期组织p16CpG区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有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16甲基化发生率(84.6%)明显高于无转移者(5.9%)。结论p16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p16抑癌基因失活,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大肠癌组织p16CpG区甲基化与Dukes分期、肿瘤转移有关。p16甲基化可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红兵  陈卫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23-142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例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0/10)。30例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阴性表达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均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未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  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