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Coronin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食管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胸中段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80例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oronin3基因检测其表达情况,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食管癌组织中的Coronin3 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38.8%,其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食管病变长度及T分期无关(P>0.05),但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 TNM 分期呈正相关(P<0.05),Coronin3表达阳性者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于Coronin3表达阴性者,分别为29.2% vs 68.0%(P=0.010)和45.6% vs 78.5%(P=0.003)。Coronin3表达阳性者的复发转移率高于阴性者分别为51.4%和28.9%(P<0.05)。结论 Coronin3基因表达阳性率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个数、TNM 分期、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复发转移率呈正相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刘华  刘勇  王艳  杨培  钱立庭 《安徽医学》2016,37(2):184-186
目的 检测PI3K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6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I3K基因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中的PI3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3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6%(44/56),在正常食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Bcl-2在中国地鼠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正常中国地鼠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鳞癌组织中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异常增生上皮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鳞癌组织中Bcl-2与Bax、caspase-3、caspase-9呈负相关(P< 0.05)。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鳞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而caspase-3、caspase-9、Bax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本实验在中国地鼠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降低而Bcl-2表达上升,揭示了caspase-3、caspase-9、Bax、Bcl-2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口腔颊囊黏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些线索或并为评价OSCC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制成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随机选取20例患者取其癌组织旁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这两种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单因素分析,发现Ⅰ型胶原蛋白、TGF-β1的高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以及pTNM分期有明显的关系,且发现二者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744,P=0.000)。结论 在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以及TGF-β1存在明显的高表达,且这两种指标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伟  龚磊  杨锦雷  王可兵 《安徽医学》2018,39(9):1125-1127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食管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组),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的表达水平,同期检测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K1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血清TK1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患者TK1水平为(2.81±1.80)p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TK1阳性率为5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K1水平、TK1阳性率均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及阳性率显著升高,术后血清TK1水平及阳性率逐渐下降,血清TK1在食管鳞癌的诊断及手术疗效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ST -π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 )对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GST -π在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 ,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 (P <0 .0 0 5)。在单纯性增生时 ,GST -π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中层 ,在不典型增生时以中、表层分布为主 ,原位癌几乎均为全层表达。结论 :GST -π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一个早期酶学标志物 ,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及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保存宫颈活检组织或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228例患者按2014年WHO女性下生殖道肿瘤分类标准分组,分别纳入慢性宫颈炎组(n=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2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55)、宫颈鳞癌(CSCC)组(n=119)。通过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法检测宫颈组织HPVE6/E7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ATG12、Tie-1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 E6/E7mRNA、ATG-12、Tie-1表达情况对HSIL+(HSIL、CSCC)的筛查价值。结果 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L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LSIL组(P<0.05),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H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HSIL组(P<0.05);ROC曲线显示,单一HPV E6/E7 mRNA、ATG-12、Tie-1筛查HSIL+时,Tie-1阴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筛查灵敏度为78.16%,特异度为83.33%,3者联合筛查HSIL+的AUC值上升至0.8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6%、81.48%,高于HPV-E6/E7 mRNA阳性、ATG-12阴性、Tie-1阴性筛查的AUC值(P<0.05)。结论 不同SIL病理分级的宫颈组织HPVE6/E7mRNA、ATG12、Tie-1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较单纯HPVE6/E7mRNA筛查HSIL+,联合ATG12或Tie-1检测可提升筛查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ALL4、Bmi-1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正常食管黏膜、70例异型增生黏膜和12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Bmi-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3种蛋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异型增生黏膜组和食管鳞癌组中SALL4、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逐渐升高,食管鳞癌组和异型增生黏膜组 SALL4、Bmi-1的阳性表达率、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均P<0.01),食管鳞癌组Bmi-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高于异型增生黏膜组(均P<0.01),而SALL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组和异型增生黏膜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型增生黏膜组,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1)。123例食管鳞癌组中SALL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Bmi-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123例食管鳞癌组中SALL4、Bmi-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两两正相关(SALL4和Bmi-1:r=0.373,P<0.01;SALL4和β-catenin:r=0.214,P<0.05;Bmi-1和β-catenin:r=0.204,P<0.05)。结论 SALL4、Bmi-1和β-catenin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并在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作用;三者可能通过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FEZ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EZ1蛋白在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株EC-1和高分化细胞株EC9706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EZ1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0%,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6.0%)(P=0.000);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FEZ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加(P=0.007),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EZ1蛋白在食管癌低分化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食管癌高分化细胞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FEZ1基因的失表达,其缺失与食管鳞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F131784在胃癌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134例组织样本(包括104例胃癌组织和3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AF131784的表达量。结果 AF13178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成对的癌旁组织降低2.1倍(P=0.000)。AF131784在早期胃癌组织及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AF131784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筛查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Ets-1 mRNA和蛋白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Et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ts-1 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及食管鳞癌组织中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随着食管鳞癌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Ets-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Ets-1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43,P<0.05)。结论 Ets-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LCE1蛋白的表达变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正常、癌旁及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LCE1蛋白的表达。结果 PLCE1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83%(P<0.05);高发区/低发区及家族史阳性/家族史阴性亚组分析PLCE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 PLCE1蛋白和ESCC癌变有关,PLCE1可能作为致病基因促进E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YB-1蛋白对食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0株食管癌细胞系中YB-1蛋白的表达情况。将YB-1高表达质粒和siRNAs瞬时转染至KYSE450和YES2细胞系中,分别检测其mRNA及蛋白的变化量;利用Transwell检测YB-1蛋白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利用克隆形成及xCELLigence Real-time Cell Analyzer (RTCA)-MP系统检测YB-1蛋白对细胞克隆形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选取KYSE450和YES2作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高表达YB-1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增强克隆形成能力,促进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敲降YB-1则结果相反。结论 YB-1蛋白影响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28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MMP-1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MM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11%、81.25%及17.86%(P<0.01),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VEGF-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75.00%及25.00%(P<0.01),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P<0.01和P<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1、VEGF-C两者协同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的分子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Jun和Ras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5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12例正常上皮,34例基底细胞增生和8例间变。在29例EGFR测定中,正常组织未见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分别出现39%和80%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在所有活检正常和癌前病变组织中未观察到C-Jun和Ras蛋白表达。提示EGFR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CLDN1对食管鳞癌TE-1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含3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30例食管远端组织)中CLDN1的表达,比较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LDN1的表达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5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组织和食管癌细胞株CLDN1的表达,分析CLDN1在肿瘤细胞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内的分布;构建包含CLDN1 shRNA序列的慢病毒并转染TE-1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LDN1干扰效果及细胞内分布。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Rhodamine phalloidin染色TE-11细胞骨架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肌丝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DN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 P>0.05),但在高分化和中分化的食管鳞癌组织CLDN1呈强阳性表达,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CLDN1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CLDN1在TE-11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干扰CLDN1表达后,TE-11细胞增殖明显减慢,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下调CLDN1表达后,TE-11细胞骨架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表面肌丝减少。结论 CLDN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在TE-11中具有促癌作用,其表达及分布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食管鳞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色素镜(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2%的卢戈液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纤维内镜下碘染后,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以及花斑状,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P<0.05),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2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碘染组)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4/179)和74%(14/19),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36%(65/179)和26%(5/19)(P<0.05)。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4%的间变检出率。结论:色素镜(碘染色)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利用色素镜检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127-3p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的80 例ESCC 患者癌组织及癌 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7-3p mRNA 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SKI 蛋白在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对所有患者进行≥ 3 年的随访。同时检测ESCC 细 胞株Eca109 和Kyse150 及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 中miR-127-3p 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 学染色结果表明,癌组织中SKI 蛋白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升高(P <0.05);ESCC 细胞株Eca109、Kyse150 中miR-127-3p 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P <0.05);临床分期Ⅲ期患者miR-127- 3p 低表达率高于Ⅰ期和Ⅱ期(P <0.05),有淋巴结转移和饮酒史患者miR-127-3p 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 结转移和无饮酒史患者(P <0.05),miR-127-3p 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进展期较高表达患者短(P <0.05)。 结论 miR-127-3p 通过靶向调控SKI 蛋白的表达参与ESCC 的发生,其低表达可能参与ESCC 的侵袭及转 移过程,并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Rb和P16蛋白表达。结果:在25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8例食管正常上皮、13例基底细胞增生和4例间变。在正常组织未见Rb和P16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中Rb和P16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6%和9%,间变均为33%。提示: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已发生Rb和P16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