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阶段,早期识别SCD可以将AD的防治关口前移。在SCD的众多诊断方法中,神经影像技术被认为是比较有前景的。本文就SCD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PET/SPECT等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早期诊断SCD对AD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在SCD的各种诊断方法中,生化诊断手段是一种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创伤小的诊断方式。将生化诊断方法与神经心理评估方式相结合,在SCD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就SCD的脑脊液、血浆、尿液等生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倪虹  李晖  李坤成 《安徽医学》2018,39(4):494-49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影响认知功能且累及脑神经的退行性疾病,患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AD前期,患者虽然有认知功能轻度损害的临床表现,但不影响日常活动;与没有MCI的老年人相比,MCI患者很可能进展为AD[1].1982年Reisberg等[2]报道了患者自诉的记忆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但在临床检查中认知功能无明显异常改变.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联合发表了新的诊断指南(简称NIA-AA诊断标准),将AD视为连续病程,且分为无症状临床前期、痴呆前有症状期及痴呆期三个阶段.主观认知减退(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为无症状临床前期的第3个阶段,这个阶段内容包括AD样生物学标志物证据和轻微认知减退的个体,这类人群认为与自身基线相比认知功能有所下降,但由于此阶段还未达到 MCI的临床诊断标准,在认知评估中很可能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病情险、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容易导致误诊。现行临床影像学方法严重滞后了本病的诊断,耽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找到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诊断AD,使AD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现就AD生物学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激增,但目前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为延缓病情甚至减少疾病的发生,前期诊断和干预变得尤其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TI)对白质损伤极其敏感,现对DTI在主观认知下降上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数十年,大脑已出现AD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被认为是临床前期AD最早出现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认知水平较前下降,但不伴有客观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AD尚无靶向的药物治疗手段,在疾病早期,尤其是SCD阶段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非药物干预的方式很多,包括冥想、音乐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认知训练、光刺激、功能性食品和益生菌补充等。非药物干预具有经济适用、不良反应小、人群可推广性等特点,可成为早期AD的优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正迅速成为本世纪最严重和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可治愈或延缓AD疾病进程的药物, 因此需要识别具有危险因素或临床体征的高危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是介于完整认知和客观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认知状态。先前的研究证明, SCD可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由于SCD和AD在认知功能正常个体中与β淀粉样蛋白(Aβ)、总Tau蛋白和p-Tau181蛋白存在病理学关联, 美国国家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lzheimer′s Association)将SCD定义为AD的早期症状。因此调查SCD对于MCI和AD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并可能为延迟MCI的发作提供关键机会, 甚至阻止痴呆的进展。本研究基于湖北老年记忆队列(Hubei Memory and Aging Cohort Study, HMACS)(ChiC...  相似文献   

8.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line,SCD)作为AD的临床前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充分认识SCD可能对痴呆的尽早预防有重要意义;若严格掌握的SCD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像学表现可能对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结局有预测作用,从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延缓痴呆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手段还比较局限,大多数学者均采用部分影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对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概述、国内外影像学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A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早期临床干预可以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该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持续进展的神经变性病,在过去不到30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球第5大死因,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精准的诊断AD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便捷、有效并且能够反映AD内在病理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将有助于进行二级预防和药物研发。脑源性外泌体是一种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利用免疫沉淀技术能够通过外周血直接获得,现有的证据表明其特异性的内含物,不仅能够反映AD典型的病理特征,而且在AD患者的症状期甚至是临床前期就已经出现了表达量的改变。本文将根据AD不同的病理机制,围绕脑源性外泌体在AD诊断中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为止不能治愈。现存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但由于其测试的侵入性和高成本,阻碍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血液样本生物标志物由于其易得,价廉的特点,有望可以实现AD的早期诊断。该文总结了目前AD常见的几种生物标志物以及它们在AD患者中的变化,并对未来AD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炎症反应是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机制,血清中的炎症标志物不仅可以作为对心力衰竭进行危险分层、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更有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靶点.对血清炎症标志物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及现实意义.该文即对常见的几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并评价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难、对传统治疗不敏感、易复发等特点,预后不佳.其诊断方法中的立体定向活检术在脑深部病变活检中仍存在较高风险,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DNA检测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低.因此,需探索和发现临床样本,获取简易且风险性低、结果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脑脊液中的循环生物学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DNA、微RNA以及代谢物,有望对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提供准确的评估.本文对上述脑脊液循环生物学标志物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潜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关于其预后评估指标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探讨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前尚无单一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等已检测到生物学标志物的预后评估价值仍存在争议。多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一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应成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艾阳 《医学综述》2011,17(17):2671-267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在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作为新兴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应用于ACS测定心肌损伤及危险分层。现对IMA的概述、形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的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其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病理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的变化,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的标志物,但不同的标志物目前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同。本文主要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诊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系统综述,重点评述此类标志物对目前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以及未来在心衰诊断、风险评估、指导治疗、预后评价和早期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视网膜是AD脑内病变的窗口, 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OCTA)的研究显示痴呆期和临床前期AD患者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均发生显著改变, 与认知功能、脑组织结构改变等显著相关, 并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下降, 提示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的改变可为AD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廉价、实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AD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改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述, 以期为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专题讲座主要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近10 年来的临床诊断和临床药理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功能、病理等多模态神经影像,脑脊液、外周血等标志物对AD病程进展、分期、疗效观察的准确鉴别与诊断;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和小分子药物、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药物的Ⅱ~Ⅲ期临床研究。同时,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有关临床诊断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天俊  邢星  许静  吕佩源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29-731
<正>1 2010年:痴呆研究的进展和挑战2010年,痴呆的研究路程是喜忧参半,在针对痴呆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包括一些期望值很高的Ⅲ期临床试验在内的研究却没有取得预期结果。1.1评价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标记物仍是研究热点。近年来,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的识别已经成为早期阿兹海默病(AD)诊断标准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