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羊水污染、胎心监护的状况,寻找预防与减轻窒息发生及发生程度的方法。方法:分析268例新生儿窒息的羊水性状及胎心监护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羊水污染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Ⅲ度污染、血性羊水者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者和Ⅰ、Ⅱ度污染者(P<0.05);268例新生儿窒息的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为67.91%。结论: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一旦出现粘稠或血性羊水、晚期减速、心动过缓、基线变异少的监护异常图形,应果断终止妊娠,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胎心监护23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结果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为提高围产期医疗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2304例孕产妇共4917例次的胎心监护资料。结果:①NST试验:混合型组及无反应型组分别与反应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高于反应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OCT试验:可疑组及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ST试验:可疑组及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各组图形比较:LD组、重度VD及基线平直组分别与正常胎心监护图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胎心监护图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T试验无反应型和混合型与胎儿缺氧、胎儿窘迫有相关性;OCT阴性、CST阴性提示胎儿相对安全,OCT阳性、CST阳性提示胎儿窘迫,需进一步评估或尽早结束分娩;OCT或CST出现重度VD、LD及基线平直提示胎儿窘迫,可能存在围产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新生儿窒息情况,2005年9月我院开始对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连续胎心电子监控,通过监护结果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结果观察组1464人中胎儿窘迫148例,占10.11%,新生儿轻度窒息27例,占胎儿窘迫数的18.24%,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占胎儿窘迫数的2.0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9例,占39.86%。对照组1290人中胎儿窘迫92例,占7.13%,新生儿轻度窒息35例,占胎儿窘迫的38.04%,重度窒息9例,占胎儿窘迫的9.7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3例,占57.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胎心电子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连续监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胎心监护对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作用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03年系统胎心监护的产妇 500例与 2002年随机选取的单纯胎心听诊的产妇 5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进行系统胎心监护能够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但能够增加一定比例的剖宫产率。结论: 系统胎心监护可正确、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 有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尽早使胎儿脱离缺氧环境, 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增加了剖宫产率, 需要医务工作者提高诊断水平, 提高胎心监护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判断胎儿宫内状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780例在该院妇保科门诊进行胎心监护的孕妇,孕32~36周每两周一次胎心监护,孕36周开始一周一次胎心监护。结果:780例中,孕妇出现NST无反应型41例,变异减速14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5例,发生率12.2%;NST反应型756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5例,发生率2.0%;780例胎心监护显示胎儿窘迫,终止妊娠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高危妊娠密切相关,胎膜早破,脐带脱垂、过期妊娠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27.3%)。结论:NST是筛选胎儿窘迫的首选监护项目,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敏感度高,在临产前胎心监护发现胎动减少或无胎心加速时,提示存在胎儿缺氧,应及时处理,若有妊娠合并症应尽快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6.
7.
胎心监护对328例胎儿窘迫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时胎儿宫内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分析328例胎儿窘迫的临床资料。结果:328例胎心监护显示胎儿窘迫,终止妊娠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高危妊娠密切相关,胎心率变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占27.2%,其次为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妊娠占20%,其余发生率相当。结论: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敏感度高,可早期发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诊断胎儿窘迫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胎儿窘迫孕妇看做实验组,将同期收治的36例正常孕妇看作为对比组,分析两组孕妇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出现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胎儿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8年诊治的孕产妇36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胎心监护,观察组188例采用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幼保健》2017,(6)
目的探讨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单胎低危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产程中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后采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产妇进行间断胎心听诊,比较两组的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脑瘫、围生儿死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转剖宫产(32.7%vs.20.7%)、阴道助产(31.7%vs.18.5%)、新生儿窒息(3.3%vs.9.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0.7%vs.0.7%)、新生儿脑瘫发生率(1.3%vs.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正常的阴性预测值为99.1%,胎心监护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为12.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结论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能够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也导致剖宫产率及助产率的升高,这就需积累更多的数据并联合其他指标以使电子胎心监护更大程度地为母儿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1.
出现晚期减速监护图形往往是因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良 ,发生缺氧 ,致胎儿心肌受抑制而引起 ,再加上宫缩和缺血触发胎心率晚期减速。所以晚期减速的出现 ,是胎儿预后不良的信号 ,易导致新生儿窒息、死亡 ,在临床开始后行胎心监护可作为及时了解胎儿能否承受产程进展的指标。现将我院 1993年 1月至 1998年12月在临产开始进行胎监出现频发晚期减速的 168例产妇及新生窒息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0~ 35岁 ,平均年龄 2 5岁 ,孕37~ 4 3周。头位 142例 ,臀位 2 3例 ,横位 3例 ,均为单胎 ,初产妇。1·2 监护对象 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胎心监护细变异减少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STAR5000E胎心电子监护仪,对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选择试验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的孕产妇98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胎心基线变异正常的孕产妇1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羊水粪染、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8、18.69、6.25、6.61,均P<0.05).两组围产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结论 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减少或消失是新生儿宫内危险的报警信号,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熟练识别胎心监护图,正确指导产程处理,减少围产儿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26例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27%,母体高危因素为65.87%,产程处理因素为42.06%。结论: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主要与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有关,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程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章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3,(4):46-46
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对961例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产妇进行了胎心监护检查,发现异常图形161例,并记录了她们分娩时的病理原因。以此互相对照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1.观察对象及年龄 正常孕妇或高危孕妇妊娠34周后。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共计961例。 相似文献
16.
孕晚期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9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妊娠晚期孕妇456例在产前孕37周开始进行外监护并临床分析,判断新生儿结局。结果:456例孕妇出现NST无反应型24例,变异减速8例,新生儿窒息3例,发生率12.5%。NST反应型424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8例,发生率1.8%。结论:NST是目前筛选胎儿窘迫的首选监护项目,在临产前胎心外监护发现胎动减少或无胎心加速时,提示胎儿缺氧存在,及时终止妊娠,特别是有妊娠合并症尽快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7.
1283例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1 283例患者,观察胎心监护异常与术中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高危妊娠等的关系,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缩负荷试验阳性组羊水污染率为51.35%,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15.94%,宫缩负荷试验可疑组羊水污染率为30.00%,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7.13%,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羊水污染=58.224,χ2Apgar=25.031,均P<0.01).宫缩负荷试验阳性组脐带异常为38.05%,宫缩负荷试验可疑组脐带异常为39.0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96,P>0.05).随着孕周的延长,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χ2羊水污染=173.415,χ2Apgar=54.825,均P<0.01).高危妊娠中羊水污染发生率为53.14%,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12.67%,非高危妊娠中羊水污染发生率为11.91%,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6.59%,高危妊娠与非高危妊娠羊水污染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7比较有显著差异(χ2羊水污染=214.723,χ2Apgar=11.745,均P<0.01).结论 胎心监护异常是行剖宫产术的一个重要手术指征,但不是绝对手术指征,应结合胎儿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做到手术指征明确,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汪四仲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42-42,44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某院分娩的产妇2417人产前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及缩宫素激惹试验(OST)。结果:观察组415例中有37例发生轻度新生儿窒息;12例为重度新生儿窒息,其中3例死亡。对照组2002例中有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前的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胎心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356例胎心异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心异常与正常所出现的新生儿窒息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不同的胎心异常类型,新生儿窒息率不同(P<0.01);胎心异常有无合并羊水混蚀所出现的新生儿窒息率不同(P<0.001);胎心异常有无合并脐带缠绕所出现的新生儿窒息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心率过缓或频发减速者应及时终止妊娠。胎心异常合并羊水混浊考虑为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与新生儿窒息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探讨胎心监护对第2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998例正常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用多普勒听诊的992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及分娩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窘迫率24·9%,脐带绕颈率32·4%,新生儿窒息率2·8%、新生儿死亡率为0,会阴侧切率33·0%,胎吸术产钳术率16·8%,剖腹产率8·0%;对照组分别为18·7%、28·2%、5·8%、0·3%、16%、9·5%、7·4%。统计学处理除新生儿死亡、剖腹产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