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3名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各自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支冠脉病变组IMT明显增厚(P<0.05),2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IMT明显大于2支病变组(P<0.05)。高血压痛、糖尿病患者IMT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H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就诊的60岁以上,曾发生胸闷的20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IHT及斑块的形态,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IMT及斑块的形态的发生率.结果 206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于50%者130例,同时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72.1%,冠脉基本正常者76例,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2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冠脉粥样硬化者中分为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2.2%;40.3%)、(P<0.05).结论 颈动脉的IMT及斑块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在发生胸闷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方法检测42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LVH组颈动脉IMT增厚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不伴LVH患者。前者IMT明显高于后者,且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左室肥厚程度越重,则IMT增加越明显。结论 颈动脉IMT增厚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内科的住院病人 14 2例 ,分别以高频超声检测其IMT ,并以IMT≤ 1.0mm或 >1.0mm分成正常IMT和IMT增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 :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血糖 (FBG)、尿酸 (UA)、肌酐 (Cr)、尿素氮 (BUN)等 ;所有病人均做CPn IgG检测。分别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以上因素及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吸烟、年龄与IMT的关系。结果 以IMT增厚与否进行分组 ,两组间年龄 [(5 2 .3± 10 .5 )对 (6 4 .1± 7.7)岁 ;t=7.5 6 8,P <0 .0 0 1]、收缩压 [(18.17± 3.0 3)对 (19.4 4± 3.0 0 )kPa ;t =2 .4 12 ,P =0 .0 17]、BUN[(5 .5 6± 1.74 )对 (6 .2 8± 1.6 5 )mmol/L ;t=2 .394 ,P =0 .0 18]、UA[(32 1.2± 82 .7)对 (35 6 .3± 86 .7)mmol/L ;t=2 .386 ,P =0 .0 18]、LDL[(2 .5 4 3± 0 .80 6 )对 (2 .96 7± 1.16 3)mmol/L ;t=2 .2 96 ,P =0 .0 2 4 ]有差异 ;两组间CPn IgG阳性率略有差别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6 .1%对 6 0 .4 % ;χ2 =2 .72 3,P =0 .0 99) ;其余包括吸烟史、舒张压及各项生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和LDL是IMT增厚的  相似文献   

5.
韩兵  王新民 《医学综述》2007,13(15):1162-1164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糖尿病(DM)患者易发生动脉IMT增加。现就DM患者动脉IMT的检测、诊断价值及其与DM各种慢性并发症和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100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56例,比较各组间血生化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各组间空腹血糖、年龄、胆固醇、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甘油三酯、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但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颈动脉IMT增加,血尿酸水平依次增高,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空腹血糖、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将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者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血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CA)、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胭动脉(PA)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36例,选冠状动脉照造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颈、股、股浅月、国动脉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股、股浅、月国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8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排除严重肝、肾、肺、脑及其他心脏病。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45例,2支病变组31例和3支病变组30例。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颈动脉IMT、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1、2和3支病变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呈逐级增高趋势(P<0.01)。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亦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结论:颈动脉IMT、血浆BN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颈动脉IMT、BNP和UA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来预测冠心病的方法。方法:对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后壁IMT,并检测有无粥样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以双侧IMT值、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年龄、性别为自变量,冠心病发生与否为应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1)左侧IMT老前辈了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冠心病组的左侧IMT较非冠心病组的左侧IMT厚0.0289cm。右侧IMT增厚率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病的发病率增高。这种预测冠心病的正确率为88.9%。结论:可以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侧内中膜厚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2.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30例,观察颈总动脉IMT、斑块在各组中的变化及IMT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在对照组和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冠脉病变的血管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冠脉狭窄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四组:正常、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其最大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亦随之增加,经统计分析(P〈0.01,P〈0.05)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发生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4.22%,特异性为96.8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总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痛组(A组,20例)、合并冠心痛心肌缺血组(B组,38例)及合并冠心痛,心肌梗死组(C组,15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井观察粥样斑块特征,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IMT、斑块积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高于A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斑块检出率B、C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C组软斑和渍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特征,既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并与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莉  姜静 《西部医学》2010,22(1):142-143
目的探讨冠心痛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9例,同时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研究对象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男性别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前瞻性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且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予以评估,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AS)的关系.方法 以14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AS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应用超声测量VFT,根据VFT值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值3组.结果 与低值组比较,中、高值组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较大,三酰甘油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Gensini积分随着VFT的增加而增大.Gensini积分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FT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和VFT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VFT与CAS呈明显正相关,VFT测量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 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在海南 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 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与超声颈动脉IMT、斑块特点。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糖、总胆固醇 (T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颈动脉IMT 厚度、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 回归 分析显示,TC、血糖及血管病变数目为影响冠心病颈动脉IMT 的危险因素(P <0.05)。选择诊断临界点 为IMT=0.90 mm,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0%、87.5% 和78.9%(P >0.05);选择颈动脉斑块 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2%、91.7% 和77.6%(P >0.05)。结论 超声颈动脉IMT、 斑块可全面反映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情,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窗口,对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临床 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