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85~199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达最高峰;1991~1996年发病率连续下降并达历史新低;1996~2002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幅度较小,维持在85/10万以下;2、痢疾、未分型肝炎、甲肝和伤寒副伤寒是危害我区居民主要肠道传染病。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 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霞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并掌握深圳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深圳市2008-2010年肠道传染病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深圳市肠道传染病共报告病例61 457例.伤寒、菌痢的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全市各区...  相似文献   

4.
1992~2002年深圳市福田区丙类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92~2002年丙类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92~2002年丙类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92~1994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后迅速下降;1995~2002年发病率波浪形上升;2)流行性腮腺炎是福田区最重要的丙类传染病,占全部丙类传染病约60%,急性结膜炎和流感也占相当比重,且疫情相当集中于某年;3)福田区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56.56/10万。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丙类传染病仍呈较高发病水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结膜炎和流感等主要丙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潜江市月波村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14.76%,病例构成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其次为老人,男女之比为1.011。病种以肠炎最多,占48.26%,其次为痢疾,占27.91%,伤寒占14.53%。该村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由于饮用水源受工业污染,村民饮用未经处理的坑塘水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衢州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年来衢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5类15 193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64.74/10万~124.81/10万,呈单峰分布,2007年最高。发病病种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占70.62%。发病时间集中在5~12月。报告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χ2=457.92,P<0.01)。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0~岁组发病最多,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04,P<0.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山市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山市1950--2002年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68.43/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痢疾80513例,发病率为310.05/10万;其次肝炎、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分别报告为28262、12158、388、322例,平均发病率为108.83/10万、46.82/10万、1.49/10万、1.24/10万;脊髓灰质炎己连续27a无病例报告,同时近5年肝炎发病占据第1位,维持较高发病率水平。结论昆山市肠道传染病近5年一直维持在86.48/10万-121.60/10万的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发病特点,为政府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1—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斌  黄夏萍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62-2765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29961例,年均发病率114.53/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为0.09/10万。共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18起,报告病例1258例。发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7.52%和37.97%。南宁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郊县高于城区(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段。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肠道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发生,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性防治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嘉善县近6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嘉善县的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1 068例(其中甲类115例,乙类953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4.14%,占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7.25/10万,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疫情以散发为主,6~10月发病数占全年肠道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27%,男女性别比为1.5∶1。发病数以农民、民工及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虽低于全省发病平均水平,但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仍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1.
某区200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评价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54.49/10万和55.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0.65/10万和0。与2000年相比,甲乙类和丙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4.94%和55.64%。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6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08%。结论:该区法定传染病总趋势是下降的,控制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应加强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南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将南宁市2008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的手足口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出,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10年5月31日年发病率分别为123.35/10万、203.31/10万、350.98/10万;2~6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75.23%;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69︰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9.09%。总体上55.48%的实验室诊断病例显示EV71阳性,但各年度的优势病原不同;89.56%的重症病例和全部死亡病例由EV71感染所致。[结论]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托幼机构和流动人口聚居区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重点。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为毒力较强的EV71。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肠螨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肠螨病在深圳市部分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螨种类。方法:询问病史、粪检(饱和盐水漂浮法)及对部分螨阳性者进行血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对928人作粪检,螨阳性者59例,检出率6.36%,检出的螨经鉴定有8种,即腐食酷螨、粗脚粉螨、甜果螨、家食甜螨、隐秘食甜螨、粉尘螨、屋尘螨和谷跗线螨。肠螨病患者中有28例作了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计数均数为0.69×109[(0.36~0.74)×109]/L,分类中其构成比均数为0.08(0.04-0.10)。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腹部不适、乏力和精神不振等。结论:深圳市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群及儿童中,肠螨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特定职业人群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方法]用基于信息再利用的方法,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结果]用基于信息再利用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模方法,建立了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的GM(1.1)模型。[结论]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的GM(1.1)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屠平李刚  陈嘉慧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36-1336,1347
目的:了解龙岗区HIV/AIDS情概况,为艾滋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4年龙岗区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997-2004年共发现HIV/AIDS病例数115例,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99例,占86.09%。经性途径感染居首位,占73.91%,其次,静脉吸毒感染占14.78%。感染人群以暂住和流动人群为主,占81%;无业人员占58.26%。结论:龙岗区HIV/AIDS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对暂住和流动人群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降低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某院大学生发生法定传染病6种,共475例,总发病率为24.7‰。痢疾的发病率最高;甲肝呈散发形式,乙肝有寝室内聚集现象;结核病在一年级大学生中发病最多;93年麻疹流行;流行性腮腺炎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五年中仅出现疟疾一例。文中并对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重庆段2004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的第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三峡人群健康监测点传染病流行情况。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人群健康监测方案》收集资料,采用“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年各监测点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2种共2260例,报告发病率为579,0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877例,报告发病率为224.72/10万。发病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以病媒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仅有乙型脑炎发生,发病率为0.77/10万。结论:三峡库区2004年传染病发病为5年来最高水平,与国家实行网络直报有关。由于蓄水前的库底卫生清理工作进行了大面积的消毒、灭鼠工作,随着工程施工、移民新址建设和移民搬迁,与环境变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耿荣  王宁  宋爱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67-4568
[目的]为深入了解丰台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全面评估报告质量,针对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报告质量的对策,使报告信息更好地为疾病控制服务,我区开展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评估。[方法]本次抽取了全区21所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其中漏报率调查抽取了2 377例样本,准确率调查抽取了833例样本,完整率调查和迟报率调查均对整体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级、分类比较,统计分析在SPSS10.0统计软件实现。[结果]医院分级比较结果发现二级医院漏报、不准确率、不完整率、迟报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直报质量较高,三级医院不准确率较高,迟报率较低,其它指标处于中等水平,一级医院不准确率较低,迟报率较高,其它指标处于中等水平,乡镇卫生院各个指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直报质量较差。[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对各级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荆州市1951~2008年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1951~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8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种,共12013849例,死亡37119例,年均发病率为2472.25/10万,年均死亡率为7.6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疟疾、痢疾、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分别为:1426.62/10万、476.56/10万、268.88/10万、106.84/10万、79.26/10万。[结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后又有所回升,肺结核、乙肝、性传播疾病成为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李少鹏 《现代医院》2014,14(9):94-95
目的探讨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提高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方法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运作。结果医院传染病报告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由原来的98.35%、98.70%和99.78%全部提升到100%。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改进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有效促进传染病防控出现连续持久的改善,是当前医院传染病防控要求的需要,也是传染病管理工作者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