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以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所有参加产检的孕妇登记在册,筛查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管理。结果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共登记孕妇1547倒,其中高危孕妇256倒,追踪至分娩,及早发现及早诊治。结论参加高危管理对降低固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资料,加强高危妊娠产前的护理管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时筛出的高危妊娠孕妇资料。结果高危妊娠孕妇中名列前3位的高危因素是:胎位异常,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年龄大于35岁,分别为40.5%,32.4%和27.0%。实施护理干预后部分高危妊娠转为正常妊娠。296例高危孕妇中剖宫产280例(94.6%),顺产16例(5.4%);臀位助产3例(1.6%),流产3例;引产2例。产后出血3例。无孕产妇死亡,围生儿病死率3%。结论高危妊娠产前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危妊娠孕期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强高危妊娠孕期监护管理水平,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宁波市鄞州区妇幼保健所妇女保健科高危门诊2005年9月-2006年9月高危妊娠孕妇的监测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孕妇总数为2858例,孕早、中、晚期筛查出高危孕妇608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1.27%。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提高早孕建卡率,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测、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妇女保健和产科质量,保证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唐晨芬 《现代保健》2010,(23):50-51
目的 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追踪服务和专项管理,提高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全县孕产妇病死率、围产儿病死率和病残儿出生率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广西孕产妇保健规范〉中的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对2008~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即利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软件管理〉检查的孕妇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49%,排在前6位的高危因素是轻度贫血,胎位不正,年龄≥35岁,人工流产≥2次,难产史,乙肝携带.高危因素主要集中在孕妇本人基本情况方面,而内科合并症则较少.经规范追踪服务及管理,高危妊娠不良结局并不高.结论 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规范高危妊娠管理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孕妇从高危因素的筛查,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秦淮区妇幼保健所2015年至2017年建卡孕妇按照南京市高危妊娠评价标准进行筛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3 275例孕妇中筛查出1 205例高危孕妇,高危孕妇妊娠发生率36.79%。随访1 176例高危孕妇,分娩围产儿1 213例,高危因素中1种高危因素占67.2%,2种高危因素占23.7%,3种高危因素占7.4%,4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占1.7%。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年龄≥35岁、24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24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实施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随访至分娩后3月,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均为轻度子痫前期;剖宫产140例;无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早产7例、产后出血10例;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9.17±0.32,体重(3.02±0.21)Kg。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相关管理,其妊娠结局良好,能有效地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余姚市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提出降低高危孕妇发生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收集余姚市妇幼保健所高危筛查门诊筛查的孕24~28周孕妇2239例,对其中1148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比较山区与平原高危孕妇发生率。结果:2239例筛查孕妇中高危孕妇1148例,高危发生率为51.3%,其中山区筛查孕妇560例,发现高危孕妇420例,占75.0%;平原筛查孕妇1679例,发现高危孕妇728例,占43.4%。结论:余姚市高危孕妇因素呈多样性,以流产史居首位,山区高危孕妇发生率高于平原。通过筛查可以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加强三级保健网络的管理,有利于对高危孕妇的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24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实施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随访至分娩后3月,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均为轻度子痫前期;剖宫产140例;无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早产7例、产后出血10例;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9.17±0.32,体重(3.02±0.21)Kg。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相关管理,其妊娠结局良好,能有效地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冯望德  宫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32-2433
目的: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测质量,使高危妊娠管理更加规范化,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河南省"降消"项目县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和管理办法中《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4 650例孕产妇中的1 252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26.92%;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98.40%;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1.60‰。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和发展,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及母儿死亡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评价广州市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的效果,对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2508例孕产妇围产保健卡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是997例高危妊娠者。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9.75%,严重高危发生率为19.90%;高危妊娠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高危妊娠管理,与一般孕妇相比,高危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但与一般孕妇组及一般高危妊娠组相比,严重高危妊娠组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明显偏高(P<0.05)。不同孕周的严重高危因素发生率排位不同,羊水过少居临产前高危因素首位。由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区高危妊娠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进而提高产科的质量与安全。方法对洗马河街道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产检的55例高危孕妇的产检结果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来自洗马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检管理的55例高危孕妇没有出现孕产妇死亡案例。结论:对妊娠各期的孕妇都要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并且将影响因素纳入管理系统,进而推进高危孕妇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953例高危妊娠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19-20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本院3 120例孕产妇中筛选出953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追踪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0.54%,单一高危因素占83.84%,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组转头位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经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胎位不正62.63%转为正常,羊水过多56.92%转为正常,先兆早产治愈率65.78%,IUGR治愈率达78.26%.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35‰.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本院3 120例孕产妇中筛选出953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追踪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0.54%,单一高危因素占83.84%,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组转头位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经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胎位不正62.63%转为正常,羊水过多56.92%转为正常,先兆早产治愈率65.78%。IUGR治愈率达78.26%。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35‰。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燕嫦 《现代医院》2005,5(10):86-87
目的了解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转归的影响,以提供产科门诊护理工作方法的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在本院产前检查的部分高危孕妇与2003年同期同类高危孕妇作比较并观察其转归。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危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比较,部分病种两组差异较大。结论加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配合,从而及早发现并降低部分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减少严重畸形围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徐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0-1452
目的:进一步识别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管理,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青海省西宁市"降消"项目县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和管理办法中《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城东区妇幼保健站妇保门诊2 627例孕妇办理母子保健手册进行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妊娠,统一建册,每月例会及时反馈于辖区各办事处、卫生服务站妇幼专干,定期随访管理。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7.66%,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为96.12%,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26.91‰。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合理科学饮食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发展,减少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慈溪市1998年高危妊娠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央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0,15(9):556-557,584
慈溪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狠抓高危妊娠管理 ,孕产妇死亡率 1996年为 12 .34/ 10万 ,1997年为 8.93/ 10万 ,1998年下降至 0 ,认识到加强高危妊娠管理、追踪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首要环节。本文对 1998年慈溪市 1~ 12月份 9341例孕产妇中筛选出的 12 6 7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高危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旨在更规范地做好高危妊娠管理 ,提高孕期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地高危妊娠孕妇的早孕建册率、高危因素及管理率等,探讨预防高危妊娠的工作重点。方法:对辖区内2003~2009年12月1日期间建册的333例外来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孕妇(A组)及79例本地户籍高危妊娠孕妇(B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高危妊娠孕妇筛选率、高危因素中≥两次人工流产及瘢痕子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孕建册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因素≥B级20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妇保医生及村卫生室联合计划生育等社会其他部门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宣传,做好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常德市农村高危孕妇5125例分析龚桂初,刘云跃为了解我市农村高危孕妇的发生率及其发生因素,以便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保护孕妇身体健康。我们于1993年1~12月对8个区(县)发生的5125例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按照《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9.
田瑛 《现代保健》2010,(17):62-63
目的 观察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孕妇实施干预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接受系统干预管理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接受管理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药物预防、产前检查及监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并发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胎盘早剥、心衰、肾衰)减少,剖宫产比例低,围生儿情况好(宫内发育迟缓、死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少).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干预管理可以改善母婴结局,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高危妊娠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9 2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每组各4 618例,分别采取常规高危妊娠管理和强化高危妊娠管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常规管理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提前终止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强化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胎膜早破和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常规管理组自发性早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强化高危妊娠管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