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喂养3个月后,对血清中骨形成生化指标碱性酸酶(AKP),骨钙素(BGP)和骨吸收生化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D)及雌二醇进行检测,结果: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对实验大鼠的子宫、卵巢无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可影响骨代谢生化指标,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41.6mg/k.bw)具有同时抑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使骨转化率降低,但对骨吸收的作用大于骨形成。结论: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抑制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 (BMD)与绝经年限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为防止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地区 5 0~ 75岁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185例询问其绝经年限 ,测定 T4 - L5椎体侧位摄片 ,并计算出楔形指数 ,检测其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年龄组骨密度与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骨折率随绝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和骨钙素 (BGP)成负相关。骨折年龄与非骨折年龄差异无显著性。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的 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比较显示尿磷 /肌酐比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其它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MD对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有一定价值。BGP对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是一项较敏感的生化指标。绝经年限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预测和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代谢标志物及其在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骨代谢新的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的不断出现,对骨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这些新的指标正在逐渐应用于儿科。由于骨生长发育的特殊性,骨代谢在成人和儿童有很大区别,因此其生化指标在儿童的意义不同。尽管它们在成人医学的临床应用已有很多论述,但在儿科却尚未引起重视。我们仅对近年来几种较新的非传统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点及其在儿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尿吡啶酚(PYD)及传统的Ca/Cr、HOP/Cr比值对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高骨转换率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86例糖尿病人及50例正常人的上述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值(BMD)做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BGP、PYD指标显高于各对照组且与BMD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特别是部分糖尿病人传统生化指标及BMD尚达不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诊断指标时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BGP、PYD是反映糖尿病骨量减少的早期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原发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后,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骨宝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阿法迪三,两组共服用药物4个月。治疗后再次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密度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上升,骨代谢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治疗过程中,分析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2月收治的10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对骨质疏松症疾病治愈率以及观察组骨转换指标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治愈率(96.23%)同对照组骨质疏松症患者(60.38%)比较,增加程度显著(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指标表现同治疗前比较,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以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对于患者的骨形成情况以及患者的骨吸收情况可以有效加以敏感反应,从而对于骨质疏松症疾病疗效的提高可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取34例老年尘肺患者和30名非尘肺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尘肺患者的跟骨骨密度T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老年尘肺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蛋白(BGP)值和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值明显降低,而血清中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值明显升高(P0.05)。提示老年尘肺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可能高于同龄的健康者,应预防因骨质疏松症导致尘肺患者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钟波  范晨  潘志雄  李晓冬  李硕 《现代医院》2023,(6):979-980+984
目的 探讨加减续断接骨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续断接骨汤加减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碱性磷酸酶(ALP)、人降钙素(H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Ⅰ型胶原蛋白N-羟端肽(s-PINP)、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加减续断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显著改善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春期女性中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探讨其对少女骨密度(BMD)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是否存在弱势ER基因型别的群体。方法选取年龄12~14岁、无相关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58名。采用(1)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ER-α进行多态性分析;(2)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及前臂的BMD;(3)进口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测定骨转换生化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钙调激素(活性维生素D、雌二醇)水平。分析ER-α基因多态性与机体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各骨转换生化指标在ER-α基因型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PvuⅡ的各基因型别间表现出pp>PP>Pp的趋势。在XbaⅠ各基因型别间未见明显趋势。Px单倍体组与non-Px组间也未显示出差异(P> 0.05);(2)未见ER-α基因型别间全身及前臂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Px单倍体组各部位的BMD普遍大于Px单倍体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青春期少女的ER-α基因多态性未显示出对其骨骼生长发育(BMD和骨转换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该基因型可能不是主要影响该人群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2例中老年女性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受检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发病率很高,达51.2%。骨代谢指标按年龄分析,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是1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以及ISS儿童IGF-1与骨代谢指标、骨龄/年龄比值(BA/CA)和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7例ISS儿童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GF-1、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OC)、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前肽链(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比较两组水平差异;对IGF-1与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龄/年龄比值(BA/CB)和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SS组血清IGF-1、OC、PICP、ICT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SS组IGF-1分别与OC、PICP、ICTP、BA/CA、HtsDs呈正相关(P<0.05).[结论]ISS儿童骨转换水平明显降低,IGF-1水平降低与ISS儿童骨转换及骨形态学改变显著相关,应警惕ISS患者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量丢失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去势后大鼠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骨量丢失的抑制作用。方法:腹腔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对照组、SI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并设假手术对照组,喂养16w后,测定雌二醇、骨生化指标、骨密度、骨钙、骨磷等指标,扫描电镜和组化分析观察骨小梁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SI显著降低血清中骨吸收指标TRAP活性,同时明显提高骨形成指标BGP含量;SI具有弱雌激素作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密度和骨钙、骨磷含量增加,松质骨的骨丢失得到抑制。结论:SI可降低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对去卵巢引起的骨量丢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分泌的骨蛋白 ,骨钙素水平与成骨细胞活性成正相关 ,是一项很好的反映骨形成与骨转化的生化指标。小儿骨生长发育有自身特点 ,骨钙素水平的改变类似儿童身高生长曲线 ,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及监测生长障碍患儿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骨钙素与儿童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分泌的骨蛋白,骨钙素水平与成骨细胞活性成正相关,是一项很好的反映骨形成与骨转化的生化指标。小儿骨生长发育有自身特点,骨钙素水平的改变类似儿童身高生长曲线,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及监测生长障碍患儿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P0.01),骨转换指标BGP、BALP及尿NTX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洛昔芬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260例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3.5%(139/260),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57例、骨量减少64例及骨质疏松139例,骨质疏松组血清OC、PⅠNP、Cathe K、TR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利于积极防治早期骨质疏松,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绝经前子宫切除和自然绝经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比观察绝经前行子宫切除妇女38例、自然绝经后妇女40例及生育期健康妇女40例的骨代谢血尿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绝经前子宫切除组和自然绝经组的尿钙、尿脱氧吡啶、血硷性磷酸酶、骨钙素明显高于生育期健康组(P<0.05);自然绝经组的尿钙、尿脱氧吡啶、血骨钙素高于绝经前子宫切除组(P<0.05),血硷性磷酸酶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子宫切除和自然绝经后妇女骨生成和骨吸收均增加,自然绝经妇女骨转换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8.
李培轩 《健康天地》2010,4(8):49-4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高。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煎剂防治去卵巢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骨代谢生化、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强骨煎剂组、尼尔雌醇组。对实验大鼠血清钙、无机磷、碱性磷酸酶,血清雌二醇、骨钙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强骨煎剂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骨钙素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骨生物力学指标高于尼尔雌醇组,骨密度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强骨煎剂能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阻止骨量丢失,对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保护素与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BMD)测定和骨保护素测定,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骨密度和骨保护素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保护素水平能反映其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