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地屈孕酮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1.7%和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7%和0.0%,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314.53±90.31)g和(3279.86±87.25)g,治疗时间分别为(12.51±3.96)天和(12.26±3.49)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先兆流产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注射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孕酮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孕酮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时,使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与保胎率,但地屈孕酮改善效果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期间的先兆流产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2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生儿结局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保胎成功率为85.48%,高于对照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畸形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6周、8周、10周的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治疗费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较黄体酮有更高的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更高,缺点是价格稍偏贵,建议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盛  胡倩倩 《现代保健》2012,(19):114-115
目的:通过观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首剂给予地屈孕酮40mg口服,随后每12h口服地屈孕酮10mg,B组给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d,并加用维生素E50mg口服,3次,d,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后减量用药1周。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流产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可以治疗先兆流产,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地屈孕酮片在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黄体支持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8月~2016年7月,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50例患者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对照组50例患者为空白对照,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先兆流产率、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死亡及先天畸形。结论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贾苒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37-4239
目的:探讨保胎治疗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并行保胎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15例为保胎组,随机选取同期无先兆流产史孕妇115例为对照组。观察保胎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两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保胎组115例孕妇保胎成功102例(88.7%),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以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以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积极行保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尽早评估宫内胚胎发育状况,测定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定期产检,并在传统健康宣教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74.5%)(P0.05);两组治疗前阴道出血量、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4.9%)与对照组(10.6%)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与地屈孕酮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rrjk》2017,(2)
目的:评估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9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5例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应用地屈孕酮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保胎成功率,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孕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与黄体酮注射效果相当,而且地屈孕酮应用更加方便,而且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早产孕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一氧化氮(NO)的影响,为先兆早产孕妇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94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并保持12 h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新生儿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及治疗结束血清IL-6、IL-10及NO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出生体质量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足月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孕妇入组时血清IL-6、IL-10、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 d、7 d及治疗结束时,两组孕妇IL-6、IL-10、NO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硫酸镁联合地屈孕酮可快速降低孕妇IL-6、IL-10、NO水平,降低炎症水平及宫缩,延迟宫颈成熟,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稳定母体环境,保胎疗效确切且安全,新生儿结局良好,治疗先兆早产孕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滋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免疫功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6例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屈孕酮组28例,滋肾安胎汤组28例,联合组30例。地屈孕酮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滋肾安胎汤组给予滋肾安胎汤治疗,联合组给予滋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检测3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性激素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NK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IL-10、hCG、孕酮、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地屈孕酮组、滋肾安胎汤组相比,联合组IL-10、hCG、孕酮水平较高,NK细胞、TNF-α、TNF-α/IL-10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均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地屈孕酮组(67.86%)、滋肾安胎汤组(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通过滋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hCG、孕酮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口服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治疗的9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屈孕酮进行口服治疗,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妊娠结局、新生儿存活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成功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用药剂量,提升护理质量能够提高口服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时胎心率的特点,并结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评估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140例孕7~10周的先兆流产者,其中继续妊娠组(A组)91例,难免流产组(B组)49例,观察其胎心率特点,就诊当日检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1周后复查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胎心率为153.54±21.18次/分钟,B组胎心率较慢,为100.21±11.30次/分钟,以120次/分为胎心率分界点,特异性为86.8%,敏感性为71.4%.就诊当日两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9,P>0.05),两组孕酮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710,P>0.05);1周后两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0、10.439,均P<0.05).结论 妊娠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滴度变化结合阴道B超可预测早期有胎心博动先兆流产的结局,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地屈孕酮与孕三烯酮治疗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孕三烯酮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妊娠率、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1年累积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50%、17.50%,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对照组转氨酶升高11例发生率27.50%,观察组无转氨酶升高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SH、E2、LH治疗前后均无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酮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孕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地屈孕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地屈孕酮安全性高,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抑制素A、糖链多肽抗原125(CA125)及雌二醇(E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该院妇产科诊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h CG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地屈孕酮口服治疗,分析相关疗法对患者的保胎成功率、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中抑制素A、CA125及E_2检测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β-h CG与孕激素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应指标与治疗前对比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变化明显,说明h CG可以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病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保胎成功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尤其保胎率高达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5 9,P=0.022 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抑制素A(398.5±124.1)pg/ml及E_2(868.3±3 065.3)pg/ml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25水平(26.6±6.9)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58 2,P=0.000 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抑制素A、E_2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4.87%、89.74%与94.87%、92.3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仍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地屈孕酮联合h CG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突出,并有助于结合CA125、抑制素A和E_2指标来有效预估先兆流产患者的病情,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保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对照组地屈孕酮片联合肌注黄体酮,观察组地屈孕酮联合口服黄体酮胶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7.5%)与对照组(95.0%)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能够迅速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孕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其疗效与地屈孕酮联合肌注黄体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好,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流产率、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g、 D-二聚体、 LAR、 IFN-γ、 IFN-γ/IL-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PT、 aPTT、 IL-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习惯性流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调节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实施低分子肝纳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安全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1.62±0.21)g/L、(213.11±29.89)×109/L、(3.54±0.27)μg/L]均低于对照组[(1.81±0.21)g/L、(232.10±31.49)×109/L、(4.01±0.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地屈孕酮片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保胎成功率为89.13%(41/46),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69.5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可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于淼淼 《中国妇幼保健》2016,(15):3122-3124
目的探究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对于诊断早期先兆流产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阴道出血孕妇300例,孕周6—8周。根据盆腔检查官口表现分为先兆流产组和难免流产组各150例,另取同期门诊正常妊娠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空腹状态下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差异。结果3组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两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经过2周的孕激素补充治疗,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孕妇继续妊娠,9例发展为难免流产。难免流产组中,血清孕酮检测的灵敏度为75.3%,β-hCG检测的灵敏度为85.3%,两指标并联后灵敏度可提高至96.4%。结论与正常妊娠相比,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有所下降,两指标并联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此外,随着程度加重,指标进一步下降提示预后不良。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可及时诊断异常妊娠并指导治疗,提高保胎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黄体酮阴道凝胶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进行监测排卵指导同房。确认妊娠后研究组采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黄体支持直至妊娠90d,对照组采用黄体酮针剂肌肉注射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先兆流产症状发生率、难免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后妊娠率及妊娠后血清hCG及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流产等先兆流产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难免流产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URSA史的患者给黄体酮阴道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再次妊娠难免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