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高胆缸素血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换血治疗前后的血清胆虹素水平和血细胞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经换血治疗后,患儿血清中的总胆虹素、直接胆虹素,间接胆虹素明显l争低,差异显著(P〈0.01)。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患儿血清中红细胞和血虹蛋白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刘瑜  郑洪 《妇儿健康导刊》2020,(4):68-69,71
目的分析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行换血治疗的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血量换血新生儿15例、双倍血量换血新生儿23例。总结比较两组患儿换血有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置换率差异不大(P>0.05);但双倍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血糖水平指标值变化较单倍组更明显(P<0.05)。结论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能获得与双倍血量换血相近的疗效基础上,可减小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15例患儿采用腋静脉-桡动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换血在NICU辐射抢救台密闭的系统中全自动完成。监测换血前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pH、电解质及心率、呼吸、血压之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7.87%,换出前为(492.6±70.23)μmol/L,换血后为(249.45±47.26)μmol/L,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水平稳定,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改良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其病情给予合适的同步换血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换血,痊愈率达到94.6。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晶 《工企医刊》2012,25(2):7-9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2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检测比较换血前后患儿的胆红素、血常规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尽早的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电解质、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尽可能保证供血新鲜,如出现高血钾症、贫血、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做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为主要的换出、输入途径,在保证出入量平衡的情况下,同步换血法治疗63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监测换血前、中、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中、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总胆红素水平由换血前的439.2±118.2umol/L下降至换血中的278.2±77.2umol/L和换血后的215.6±67.4umol/L,平均换出率为61%。但换血中和换血后易出现低血钙、低血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应监测血钙、血钾及血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6.15%,间接胆红素换出率46.61%,血清钙离子、血糖、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轻微改变。结论: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汁酸(TBA)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例,经综合治疗前、后抽股静脉血,使用日本产OLMPUS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GT、ALP、TBA明显增高,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1);AST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胆汁淤积及血清酶、总胆汁酸代谢异常;高胆红素血症有轻度肝功异常,需早期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进行治疗,换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下降,6例患儿出现贫血,22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无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隙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RD有限公司提供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试剂,无菌抽取患儿换血前、中、后静脉血液2.0ml分离血清,试验用。结果:高胆患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换血后比较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隙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换血中与换血后比较,血中各种细胞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在换血前、换血中、换血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隙因子均有不同水平的变化,证实了换血疗法是病理性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23-1324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换血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采用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血电解质、血生化、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结果,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剩余碱(BE)值、p H值、血小板、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血钠、血氯以及血钙等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以及血小板减少,通过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换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不过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换血适应症以及相关指征进行严格控制,并对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52.66%、52.25%,换血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显著下降,血钾和血钙显著下降,血钠和血氯无明显变化,换血后无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实用、可行、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丽雯 《现代医院》2009,9(3):44-45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通过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研究病例均疗效显著,有效率100%。结论新生儿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在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及血液多项相关项目的密切监测下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采用以桡动脉或肱动脉、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18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效果。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分两组:一组间歇光疗,二组持续光疗,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光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测定无显著差异(P>0.05),光疗时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副作用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间歇光疗既可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又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蹇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1-152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人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3例.对所有入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机体内环境不会造成过大影响,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10月收治的1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给予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光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2/56),9.7%(52/58),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结论光疗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时配合适当护理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7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液中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钙、pH值等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及血糖较换血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及血钙较换血前降低(P〈0.01)。胎龄≤32周、体重〈1500g、换血时患儿患病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自动动静脉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血红蛋白、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7例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浅动脉抽血,同步进出速度为100~150ml/kg,配血量为150~180ml/kg,(其中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并进行比较。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3.4%、54.92%,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血钾、钠无明显改变,血钙略有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