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其中52例在24h内行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59例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内镜治疗组成功率为94.23%,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术后第三天血淀粉酶、总胆红素及谷氨酰转移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镜介入下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2 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乳头切开减压治疗 ,并于常规治疗的 2 7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可早期缓解症状 ,减轻病情 ,提高治愈率 ,缩短住院时间等。结论 早期内镜减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具有创伤小、生理干扰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明确为胆源性 ,即应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3组:保守组、内镜组、手术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早期内镜干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患者均获治愈,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组。结论早期内镜干预可解除胆胰管开口梗阻,通畅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方案禁饮食、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除急诊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明确病变、程度、性质等,根据病情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32例诊断为梗阻型行急诊ERCP,明确梗阻位置、性质及程度后行ENBD、EST,手术均获成功;单纯行LC 24例,非梗阻型24例择期手术无中转开腹;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胰腺囊肿3例、腹腔囊肿2例,2例出现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经保守治疗恢复;治疗组体温、生化指标及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发病早期(72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R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患者A组较B组在48h、72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R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发病早期(72 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K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 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A组较B组在48 h、72 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K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等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6年4月我院单独用腹腔镜或十二指肠镜以及两镜连用治疗1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有2例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或十二指肠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全部治愈。结论对无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采用保守治疗,2~4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微创,值得推广。而对有胆道梗阻的ABP应早期先行内镜下治疗,2~3周后择期行LC,这样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减少水肿性胰腺炎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可预防ABP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行治疗性ERCP的2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9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考虑合并有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于发病72h内行急诊ERCP选择性插管以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稳定择期行内镜下胆管取石或外科手术治疗;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内科非手术治疗,待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后,行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评估胆总管梗阻情况,再行内镜下一次性取石.结果 23例患者内镜下插管成功率100%,其中ERCP选择性插管20例,EST 3例.并发胆道出血1例,经内镜下局部止血成功,并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7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14例达临床治愈,9例于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联合部分肝叶切除术.结论治疗性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患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结果 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后,还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能够促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唐秋林 《现代保健》2012,(17):32-33
目的:观察早期非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中药口服以及灌肠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内镜介入。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评价中优者以及优良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联合中药制剂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制剂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用内镜介入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从而研究出效果高、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5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介入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程度及时间、以血清淀粉酶恢复的正常有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指标,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内镜介入治疗,具有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可靠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河  黄文欢 《医疗装备》2020,(6):127-128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结石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雷忠 《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65-166
目的探讨微创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消化科收治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特点、有无梗阻等因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性保守治疗,实验组单用腹腔镜或十二指肠镜或两镜联用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48例患者33例术后痊愈,治愈率68.8%;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3.7%,死亡率2%;对照组34例患者,10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73.5%,死亡率8.8%。2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实验组47例患者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5例胰腺炎复发,2组在复发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需先行确定有无结石梗阻,对无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可达到控制的目的 ,若无效改为微创切除胆囊手术;对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或二者联用等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配合十二指肠奥狄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正常时间指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肠道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正常时间三项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较快,整体病程时间更短,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更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诊断和治疗隐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93例急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常规进行内镜乳头切开,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和复发情况.结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62.4%(58/93),其中经内镜诊治隐匿型胆源性胰腺炎占27.6%(16/58),内镜治疗缓解率93.8%(15/16),无手术和复发病例.结论 隐匿型胆源性胰腺炎占有一定的比例,容易漏诊和复发,内镜是目前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行早期(48 h内)ERCP的ABP患者(内镜组),观察患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并与35例保守治疗的ABP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组均成功完成ERCP,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乳头部结石嵌顿11例,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但未发现明确结石5例.50例患者给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其中4例放置鼻胆管引流管;7例给予单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内镜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57±3.98)d比(8.12±4.33)d、(5.22±2.15)d比(8.12±1.98)d、(15.24±4.24)d比(21.78±5.47)d,P<0.05].结论 通过行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有利于减轻ABP患者痛苦,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ABP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开腹手术,63例研究组患者予ER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与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MS、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APACHEⅡ评分、TNF-α与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缩短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与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病情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疾病早期诊断过程中,分析生化指标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6年0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60例以及对照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分组依据为疾病类型是否为胆源性。观察组:胆源性;对照组:非胆源性;针对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于临床展开生化指标检验,最终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ALT、TBIL以及AST等系列指标阳性灵敏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AMY阳性灵敏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对其实施生化指标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发挥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