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产妇产程中通过应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本院280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产妇于产程中通过胎心监护仪进行密切的监护,同期对照组产妇则未提供胎心监护仪监护,对比2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漏诊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10.00%,2组对比,P>0.05;胎儿宫内窘迫漏诊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29%,胎儿宫内窘迫漏诊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观察组为1.43%,对照组为4.29%,P<0.05;产妇剖宫产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而顺产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顺产产妇中阴道助产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而顺产非阴道助产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新生儿脑瘫、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在产妇的产程中通过应用胎心监护仪进行全程监护有利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降低其漏诊率,同时可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央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1200例孕妇(研究组)进行中央胎心监护系统进行全产程监护,对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的145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常规多普勒听胎心,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窒息的检出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分别为10.5%、5.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6.25%、10.37%;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分别为0%、0.92%;研究组剖宫产率相对增高,为8.5%,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6.7%。结论产时应用中央胎心监护网络系统对产妇进行全程监护能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胎儿窒息率,相对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恰当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本院122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脐带绕颈组)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分娩的240例无脐带绕颈的产妇(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脐带绕颈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带绕颈的胎儿在产程中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加强产程观察和胎心监护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并应根据产程进展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而不能以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的单一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内复苏术在足月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足月胎儿宫内窘迫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宫内复苏术治疗,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脐带血血气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胎心正常率(88.24%)高于对照组(67.65%)(P<0.05);观察组碳酸氢根、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第5天的NSE、S-10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内复苏术应用在足月胎儿窘迫中,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促进胎心恢复正常,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预防新生儿窒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0例孕妇的胎心监护,208例胎心监护异常者作为观察组,472例胎心监护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能较准确地反应胎儿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窒息、病死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其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宫内窘迫患儿150例,以出现新生儿窒息患儿62例设为观察组,以未出现新生儿窒息患儿7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孕期贫血、羊水污染、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胎动消失、剖宫产及产程过长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组患儿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及孕期贫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羊水污染及胎动消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胎心率异常及胎动消失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剖宫产及产程过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污染、胎动消失、剖宫产及产程过长等均是宫内窘迫胎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应当给予完善产前指导,严密产程监护及围产期护理干预,注意高危妊娠处理,从而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王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78-5279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7年5月~2011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20例产妇在围产期行胎心监护,并与既往在围产期未行胎心监护的产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16.36%和3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和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重度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18%和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和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在围产期的正确应用,可以对胎儿窘迫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邹萍 《医疗装备》2020,(5):173-17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门诊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门诊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然分娩率及传感器安放错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传感器安放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中,可降低传感器安放错误发生率,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叶枫  余瑾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75-137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将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300例按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图是否异常分为2组,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组(观察组)128例,正常FHR图形组(对照组)172例,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的新生儿结局。结果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发生率为42.7%,常见类型为轻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弱和轻度心动过速。其中基线变异减弱、晚期减速、重度变畀减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羊水过少、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发生率较高。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及基线变异减弱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关,其他图形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试产。  相似文献   

11.
易亮 《现代养生》2014,(16):149-150
目的:观察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426例,按照产妇自由意愿,其中212例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设为观察组;剩余214例采用了常规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分娩方式比例、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可以有效缩短第一产程,减轻分娩过程的疼痛,同时不会影响母儿结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应用连续胎儿监护在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周≥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护方式分为连续胎心监护组(实验组)和非连续胎心监护组(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胎心监护可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筛查胎儿窘迫,预测围出儿结局,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利于农村地区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儿中心监护系统在产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实验组的1960例孕妇临产进行连续胎心监护,并与对照组的1820例孕妇未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的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评估指标两组相同。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应用胎儿中心监护系统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贺英英  徐芳  曾春映 《智慧健康》2022,(34):127-130
目的 研究产房自由体位实施降低产程中胎心延长减速发生率的专案措施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8月于医院产房进行分娩的102例产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研究组51例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产房干预,研究组则开展专案措施干预。对比两组胎心延长减速发生率、催产素使用率以及因胎儿窘迫所致的手术中转率、助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分娩控制感。结果 研究组胎心延长减速发生率、催产素使用率以及因胎儿窘迫所致的手术中转率、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以及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分娩控制量表(L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房自由体位实施降低产程中胎心延长减速发生率的专案措施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胎心延长减速发生率,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下肢麻木/疼痛的发生,改善分娩控制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单胎低危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产程中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后采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产妇进行间断胎心听诊,比较两组的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脑瘫、围生儿死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转剖宫产(32.7%vs.20.7%)、阴道助产(31.7%vs.18.5%)、新生儿窒息(3.3%vs.9.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0.7%vs.0.7%)、新生儿脑瘫发生率(1.3%vs.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正常的阴性预测值为99.1%,胎心监护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为12.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结论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能够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也导致剖宫产率及助产率的升高,这就需积累更多的数据并联合其他指标以使电子胎心监护更大程度地为母儿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妊娠晚期常规进行胎儿电子监护的1890例产妇为观察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传统监护方法分娩的1786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孕妇孕期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情况:观察组胎儿窘迫1015例,占53.70%,对照组601例,占33.99%;分娩结局:观察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正常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监测胎儿可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和缩短宫内窘迫时间,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0-1291
目的探讨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监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296例高危妊娠孕产妇分为两组各148例;在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上,对照组采取胎心监护,观察组采取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监测;根据脐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S/D)值、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种方案监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S/D值≥3.0、胎心监护异常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42.91%(127/296),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2±1.45)分,而S/D值及胎心监护正常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8±1.29)分(P<0.05)。观察组监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监测可协同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水平,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率,可用于早期筛查胎儿宫内窘迫,评估胎儿宫内窘迫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诊断过程中胎心监护仪的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8例胎心监护异常孕妇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58例胎心监护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危险因素存在率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的早期诊断过程中胎心监护仪的运用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在发现胎心监护异常时需要注意,并联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脐带绕颈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采用分娩前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对产妇脐带绕颈类型与方向进行确定,针对绕颈类型与方向,通过产妇卧姿,对其胎心与产程变化进行观察,以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胎儿宫内窘迫者产程活跃期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宫口开大3cm,羊水Ⅱ度或Ⅲ度污染,仍可进行经阴试产的产妇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产妇静脉应用间苯三酚80mg,对照组除不用间苯三酚外,其余处理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小时出血量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产程活跃期静脉应用间苯三酚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