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循证的方法为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成立护理循证小组,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搜索,并由循证护理小组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制定出康复护理方案,采用深浅感觉输入法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讨论将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运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和良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问,减轻病人负担;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戚青花  任磊 《现代保健》2012,(14):73-7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急性脑梗死入院早期运用循证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入院3周后进行肢体功能缺失评定。结果: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Barthel记数的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进行康复是恢复患肢功能的关键,能减少运动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的抽取30例进行研究.在取得30例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3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则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上下肢功能差异性不大(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情况良好,且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循证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时,循证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循证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肢体锻炼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护理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敏 《中国保健》2010,(3):137-138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83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38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7例肢体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4%,语言功能障碍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结论 对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重视脑梗死的护理,也要注重糖尿病的护理,只有将两者辨证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进行研究,采取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20例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具有突出效果,不但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完全改善,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推荐临床实践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各种康复要求的卧位、按摩、床上翻身训练等方法,对4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另40例作为对照,以Barthel指数积分与PMA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经平均2个月治疗,康复组患者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明显增大(P>0.01).结论 在中风急性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生命体征平稳、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及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护理干预时间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组在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非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两组病例均在入院24小时内及治疗后1个月对Fugl-mgyer(FMA)进行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功能,可减少残障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肢体锻炼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八一医院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0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12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干预后改良Barthel AD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干预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护理干预后脑卒中生活专用量表(SS-QO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干预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后期也大大提高患者自理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全面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展开探究。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康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功能康复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 0,P<0.05)。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语言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运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使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且使其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倪忠梅 《中国卫生产业》2014,(8):33+35-33,3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结果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脑梗死康复,16例脑梗死改善,1例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脑梗死康复,13例脑梗死改善,15例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好,P〈0.05。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结合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ADL评分情况,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梗塞患者早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行为护理措施护理),均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FMA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4.12%同对照组患者的76.48%相比,P<0.05。结论: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行为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使用综合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的康复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6,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方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运用针灸康复护理效果,为提高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 抽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采取随机表格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运用针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行为护理措施护理),均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和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FMA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4.12%同对照组患者的76.48%相比,P<0.05。结论: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行为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牟洪英 《现代保健》2010,(11):95-9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浅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上肢P〈0.05,下肢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