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血脂正常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服用阿托伐他汀,实验组采用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液生化检测与颈动脉超声,比较2组血糖、血脂相应指标及血管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2组血液学检查发现各组内FBG.HBAIC、TG、TC、LDL、HDL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各组内治疗前后除稳定斑块无差异,其他项目差异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同比较,斑块类型和数目无差异,实验组血管内径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使用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廷缓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CAS斑块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两者合用对CAS进展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孙健 《药物与人》2014,(10):155-156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我院88例H型高血压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纽(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IMT、血脂、血压以度Hcy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相应治疗,治疗组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值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所减少,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ey均有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mg/d或40mg/d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3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mg/d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混合斑数量减少,颈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汀10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颈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IMT和斑块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还能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减小IMT及斑块面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钠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使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血脂正常者为对照组,40例血脂异常者为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全部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血脂异常者同时加用氟伐他汀钠,加用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C、TG、baPWV均下降(P〈0.05)。结论联合使用氟伐他汀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baPWV,改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56例和瑞舒伐他汀组14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血脂指标;分别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检测两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计算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分别为(6.48±1.86)%、(6.51±1.93)%;治疗后分别为(8.26±1.70)%、(8.58±1.9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苯环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TG、TC、L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有效调节血脂、延缓颈动脉IMT增厚,从而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116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LDL-C、HDL-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IMT和斑块面积明显减小。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TC、TG、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新发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CDCPS)数据,分析333 例新发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24 个月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IMT的变化。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配对t 检验。结果 新发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TC、TG及LDL-C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为0.000),且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用药24 个月后股动脉IMT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22),颈动脉和髂动脉IMT并无显著变化;研究期间未观察到阿托伐他汀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一附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片联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NIHSS评分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斑块面积、颈动脉IMT、NIHSS评分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颈动脉IMT、NIHSS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小,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较对照组10.0%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缩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3例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9±0.19) cm2比(0.72±0.28) cm2,(2.76±0.4-1) mm比(3.27±0.57) mm,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20例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对照组(n=110)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n=110)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其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老年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伟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6):26-2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8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以氟伐他汀40mg1/晚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增高,再次复查后正常,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涞源县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且安全性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9.3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能全面改善血脂变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结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 mg/d)63例、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54例及C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5例,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脂、hs-CRP、颈动脉硬化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6、12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TC、rG及hs-CRP明显低于A组和B组[(3.52±0.55) mmol/L比(4.45±0.71)、(4.31±0.75) mmol/L,(1.20±0.12) mmol/L比(1.64±0.18)、(1.51±0.17) mmol/L,(4.22±0.28) mg/L比(5.34±0.48)、(5.02±0.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0.84±0.07) mm比(1.07±0.10) mm、(4.03±1.14)分比(4.34±1.18)分、41.8%(23/55)比78.2%(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内皮素及血栓素B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68.48±9.35) ng/L比(90.07±10.19) ng/L,(80.08±14.27) ng/L比(104.77±12.36)ng/L],一氧化氮及6-酮-前列腺素F1α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72.28±9.40)μmol/L比(61.88±10.01) μmol/L,(72.39±8.67) ng/L比(54.92±10.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个月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B、C组治疗12个月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11.12±1.00)%比(6.38±0.49)%、(13.43±1.11)%比(6.3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并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庄丽  许文举 《现代保健》2012,(15):36-37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0 年10 月-2011 年10 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 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IMT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以起到较好的降脂、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