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股动脉组84例,桡动脉组85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4.05%(79/84),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29%(81/85)。两组在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相似,且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因此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魏恒 《智慧健康》2023,(11):150-153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需要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80例为样本,以穿刺部位不同作为分组依据,40例选择经典桡动脉穿刺的为对照组,40例选择经远端桡动脉穿刺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血管内径、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血肿发生率相比(P>0.05);研究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有利于降低桡动脉痉挛、闭塞发生率,适合作为替代经典桡动脉的方式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连线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的方法,探讨连线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中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将60例进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穿刺方法上对穿刺的进针角度、穿刺定位方法上对传统穿刺方法加以改进,运用连线法定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3%,对照组73%,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组观察6%,对照组13%,无差异性(p>0.05);2组患儿桡动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组平均每例用时间3.017min,对照组平均每例用时间3.87min,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连线定位穿刺方法优于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林举俏 《现代医院》2010,10(12):95-95
目的提高小儿术中动脉采血选择颞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成功率。方法将本组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颞动脉采血,对照组选择桡动脉采血,两组比较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95.12%;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31例,失败10例,成功率75.61%,2=6.24,p<0.01。结论手术中患儿动脉采血,选择颞动脉穿刺,不但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快速,而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扩理。方法将6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承花 《药物与人》2014,(6):142-14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侧高龄行桡动眯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即: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包括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在内的手术相关指征。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行PTCA及支架术的简称治疗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简称诊断组,时照组患者中同样分为治疗组与诊断组,仅就治疗组而言,观察组的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断组而言,观察组的曝光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的曝光时间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急诊中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8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75例,成功率为97.22%(其中5例经左桡动脉);桡动脉插管成功174例,成功率为96.66%,6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后经股动脉手术成功。26例病人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3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痉挛1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2例,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0.
陶锴  梁锦标 《医疗装备》2022,(24):104-106
目的 探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5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造影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与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LVEDD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穿刺时间、造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就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效果比较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科收治的7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0例,女30例,体质量4.5~18.5 kg,月龄1~24个月.由专职护师采血,专职化验师操作机器.颞浅动脉组用45℃~50℃热水袋敷采血部位颞浅动脉3~5 min,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刺入3mm让血自然或轻加压流出0.2 ml,将血液迅速收集于专用的肝素化毛细管内送检.对照组:采取传统桡动脉采血方法.结果 颞浅动脉组采血成功率39例(85.71%)明显高于桡动脉组采血成功20例(66.7%),而颞浅动脉组的误穿静脉1例(2.5%)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1例(2.5%)均低于桡动脉组的误穿静脉8例(26.67%)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6例(20%).颞浅动脉组疼痛反应也明显低于桡动脉组.结论 颞浅动脉采集优于桡动脉采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13.
应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经桡动脉穿刺点渗血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气囊压迫的方法,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将3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将含气囊压迫垫内面贴在桡动脉上,先将穿刺鞘拔出鞘管长度的2/3,保留1/3在桡动脉内,气囊绿色标记点对准穿刺点,将黏附带扣紧,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回撤鞘管,最后拔除鞘管,观察穿刺口无渗血后停止注射空气;观察组介入术后以1块3cm×4cm×0.5cm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然后将气囊绿色标记点对准穿刺点,将黏附带扣紧,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回撤鞘管,最后拔除鞘管,观察穿刺口无渗血后停止注射空气。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穿刺点上覆盖1块纱布再加气囊压迫止血效果确实、止血简便。  相似文献   

14.
邹昕 《现代养生》2022,(6):880-882
目的 分析桡动脉周围浸润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经皮桡动脉穿刺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用药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与桡动脉穿刺的不同效果,为更好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患者穿刺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组患者行鼻烟壶区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穿刺相关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穿刺前后的腕关节功能及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穿刺耗时较对照组短,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与穿刺前比,对照组患者穿刺后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功能状态、疼痛、握力评分以及总评分总分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患者穿刺期间基础生命体征水平及穿刺前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鼻烟...  相似文献   

16.
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195例冠心病患者,Allen试验正常,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98例)和右桡动脉组(97例).冠状动脉造影选用5 F TIG造影导管.对两种途径在穿刺时间、X线光照时间、造影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左、右桡动脉组穿刺时间[(2.25±15 1.58)min比(2.19±1.62)min]、X线光照时间[(3.12±1.53)min比(3.21±1.49)min]、造影时间[(12.87±2.52)min比(12.98±2.85)min]、穿刺成功率(95.92%比95.88%)、造影成功率(94.90%比94.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桡动脉途径能很好地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可选择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影响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方法:择取在本院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0例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整理患者的基本资料与临床相关资料,计算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81.25%;身高较矮、心房颤动、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以及桡动脉与远端桡动脉直径是影响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通过明确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便于术前选择合适的人群,以提升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颈椎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5例,护理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同时应用出血观察与止血的精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手术侧的疼痛评分及示指周围肿胀(值[1.91±0.32)分、(0.12±0.04)cm]显著少于对照组[(4.56±1.04)分、(0.41±0.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精准护理效果肯定,可有效减少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局部损伤,可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郝玉芬  王丽霞 《现代保健》2011,(10):110-1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回顾4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42例患者均经右侧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率95.2%,2例穿刺失败.术后2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1例伤口渗血,均无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方法2008年2月~2008年5月颅脑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180例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10.0%,皮肤瘀青发生率13.3%;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3.3%,血肿发生率5.0%;皮肤瘀青发生率6.7%;足背动脉动脉组穿刺成功率86.7%,血肿发生率3.3%,皮肤瘀青发生率3.3%。结论从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致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