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凤花 《江西医药》2013,(10):931-93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经验。方法对12例LESS的标本采用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CD10和CD34定位于胞膜;Melan-A(HMB45)、actin (1A4)定位子胞质。阳性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棕黄色颗粒出现在瘤细胞的相应部位。9例表达CDl0,8例表达ER,10例表达PR,均为弥漫的瘤细胞阳性。3例平滑肌分化者actin染色呈局灶阳性。瘤细胞均不表达CK、CD34和Melan-A。结论临床上LESS常因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而造成误诊或漏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帮助确诊,CD10、ER、PR是特异的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B超、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结果: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肌腺病,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年轻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前在临床上与发生在子宫的其他肿瘤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漏诊,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3.
龙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25-12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病理学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镜下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茶陵县人民院15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相关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镜检分析发现,12例低度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标本为片状分布特征,对邻近组织存在舌形浸润,子宫内膜间质存在玻璃样变性以及黏液样变性,病理细胞呈现平滑肌状分化及性索状分化;3例为未分化型子宫内膜肉瘤标本基本不存在子宫内膜间质分化的相关表现,呈现出较强的异常型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在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面,15例CD10为阳性;15例Vim为阳性;6例PR为阳性;5例ER为阳性;4例inhibin为阳性;其余SMA、CK、Des、S100等都为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存在多成分分化表现,在临床病理工作当中,确诊需要对其病理组织形态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予以分析,同时要区别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血管周上皮样肿瘤、平滑肌肿瘤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刘萍  罗艳敏 《江西医药》2014,(8):773-77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GESS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41.3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子宫占位。光镜下见肿瘤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肿瘤内有较多螺旋小动脉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均阳性,部分伴平滑肌分化者SMA局灶阳性,CD34肿瘤细胞阴性。结论 LG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肿瘤,发病率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0.2%,根据细胞核分裂数及核异型性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是一类生长缓慢的肿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很难确诊,术前极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本院近5年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 ,ESS)的临床病理特点 ,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 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 ,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 (7例 )、高度恶性型 (4例 )。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样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大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7例)、高度恶性型(4例)。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亲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刘文杰 《江西医药》2014,(6):543-54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ESTs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手术切除肿瘤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检。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2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7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1例。ESN和ESS均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10例表达CD10(占100.0%),其中ESN和ESS均为弥漫阳性,1例UES为局灶阳性。4例表达SMA(占40.0%),2例表达desmin(占20.0%),均为局灶阳性。结论 ESTs临床上无特异表现,容易误诊,但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可获得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3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1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ESS临床症状元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LGESS5年生存率可达100%,UES5年生存率较低。LGESS瘤细胞异型性小,可见大量螺旋小动脉,6例有平滑肌样分化;UES瘤细胞异型性大,无螺旋小动脉,浸润广泛,出血坏死较多。所有肿瘤细胞对SMA、Vimentin、Desmin、ER、PR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ESS临床缺乏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定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LGESS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LG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LGESS中,肿瘤细胞近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小。具体组织学分类伴性索样分化2例;伴平滑肌样分化1例;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细胞:CD10(9/10)、Vimentin (10/10)、Desmin(4/10)、Actin(2/10)、ER(5/10)、PR(6/10)阳性。结论 LGESS组织学形态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小,可伴发多成分分化,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总结早期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普外科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中9例患者因阑尾周围粘连严重转为三孔法操作(中转率17.65%).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5.5 min,出血量3~5ml,无切口感染,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平均恢复排气时间21.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5 d.术后随访2周~3个月,脐部切口瘢痕不明显、无脐疝出现,美容效果好.术后随访4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手术操作难度较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应谨慎把握手术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 腹腔镜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卢炳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23-24,27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多通道腹腔镜穿刺装置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拟行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腹腔镜穿刺装置完成手术,对照组采用奥林巴斯推出单孔腹腔镜手术器械TriPort穿刺器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腹腔镜穿刺装置完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效果等同于昂贵的单孔腹腔镜专用穿刺套管设备,该装置制造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充足且价格低廉、制作方法简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费用,克服了单通道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经费问题,为单通道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的4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报道的39例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①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95%,41/43)、咯痰(74%,32/43)、气短(51%,22/43)、咯血(46%,20/43)等。②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③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阳性发现。④病理学检查:组织标本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于支气管和肺,刚果红染色阳性。⑤治疗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有以马法兰+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化疗,激光、冷冻和手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主要有化疗、激光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李斌 《中国医药指南》2008,6(8):52-52,54
目的探讨铁缺乏在地中海贫血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作者在进修期间对本院近8年来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常规进行铁指标检查;对符合铁缺乏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其性别、年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铁缺乏占同期受检地中海贫血患儿的11.3%;男18例,女12例,年龄0.25~14岁;α型地中海贫血3例;β型地中海贫血27例;<3岁患儿(19例)铁缺乏多于>3岁患儿(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龄组贫血程度分别为(71.58±8.55)g/L及(73.36±9.17)g/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轻型及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明显多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P<0.05)。20例患儿脾脏未扪及。结论地中海贫血患儿可能发生铁缺乏,尤其是婴幼儿及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以及脾脏无肿大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结肠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与内镜下的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研究并分析4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及治疗等相关病历资料.结果 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痛、腹泻和血便,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经治疗,33例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检查可及时确诊缺血性结肠炎,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BeAg阴性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方法比较HBeAg阳性(119例)和阴性(21例)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载量、HBVM异常持续时间、年龄、ALT及AST水平,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较阳性组平均高11.2岁(P<0.01);HBeAg阴性组HBVM异常持续时间较阳性组平均长4.1年(P<0.01)。HBeAg阳性组ALT和AST水平较阴性组略有增高。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平均低1.86log10copies/ml(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时间长、年龄大,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低。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影响到每次发病的程度,HBeAg阳性组患者ALT水平及AST水平较阴性组有增高的趋势,发病的轻重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E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EBV-DNA,对100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年龄1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岁,<3岁65例,3~7岁25例,>7岁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0%(84/1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患儿早期EBV的含量[(75.52±175.11)×103 copies/ml],明显高于恢复期EBV的含量[(0.67±2.27)×103 copies/ml](P<0.01).结论 PCR法检测EBV-DNA时间短,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癌骨转移68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宝  何银  周莹 《淮海医药》2003,21(4):276-277
目的 通过总结 6 8例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改变 ,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价值及表现。方法 收集用常规 X线、CT及 MRI检查发现的 35~ 78岁肺癌骨转移 6 8例 ,将其分为 4 9岁以下组及 5 0岁以上组 ,总结其部位及影像改变发生率。结果  4 9岁以下组 12例 ,占 18%。 5 0岁以上组 5 6例 ,占 82 %。其中多骨转移 4 2例 ,占6 2 %。多发生在脊柱、肋骨、盆骨、胸骨。 79.4 %表现为不规则片状溶骨性骨破坏 ,常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14 .7%表现为轻度膨胀性蜂窝状骨破坏 ,4 .4 %表现为小片状、斑片状成骨性改变。 1.5 %表现为斑片状溶骨及成骨混合性改变。结论 肺癌骨转移主要分布在中轴骨 ,常多发。CT、MRI发现病变率高 ,且 MRI易发现多发隐匿性病灶。平片较难发现小病灶且用于四肢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电镜技术观察12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直径2.4~3cm,无包膜。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具有推进式的边缘,周围伴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通常见坏死。所有病例显示为高级别癌,核分裂象易见。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和HER2均阴性,CK5/612例阳性,CK14阳性9例,EGFR阳性10例。电镜示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胞质内可见张力原纤维丝。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EGFR蛋白常过度表达,对于EGFR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检测S-100蛋白、CD117、PDGFRA等抗体在该肿瘤的表达情况。结果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3~64岁(平均47岁)。肿瘤位于消化道4例:均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瘤细胞呈梭形。排列呈席纹状、片状或小束状,3例见瘤旁淋巴细胞套形成。肿瘤位于腹腔4例:3例有包膜,瘤细胞呈梭形,2例见局灶性上皮样细胞、2例见栅栏状结构及黄瘤样细胞、3例见血管壁玻变。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8/8),PDGFRA阳性率为37.5%(3/8),而CD117、CD34、SMA及De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消化道及腹腔神经鞘瘤少见,形态学上消化道神经鞘瘤有别于腹腔神经鞘瘤,免疫表型上均强表达S-100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