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目前认为,IBD的病因是环境(肠内菌群)、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容易混淆的回盲部疾病—结核、淋巴瘤及克罗恩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回盲部病变为主的12例肠道结核、8例肠淋巴瘤及24例肠道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回顾分析,找出其特点并比较不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三种疾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特点及内镜所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三者均以男性发病率为高,年龄分布以肠结核与克罗恩病较为年轻。结论:这三种临床表现相近的肠道疾病在鉴别诊断上是有一定困难的,但通过分析还是能找出一些异同点的。影响学检查各具特点,但除了克罗恩病以外,误诊率较高,内镜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这三种疾病大多位于黏膜下,必须深凿才能取得满意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定量检测对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或随访的59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进行结肠镜检查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采用克罗恩病简单内镜下评分将疾病分为非活动性病变和活动性病变。定量分析对比增强超声检查中的对比剂摄入情况.用以评估结直肠环(回肠末段至直肠)中病变肠段的血流状况,结果以感兴趣区(ROI)灰度值上升百分比表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DOI灰度值上升百分比对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结果内镜评估结果显示.59例克罗恩病患者活动性病变45例.非活动性病变14例,其ROI灰度值上升百分比分别(90±32)%和(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最佳截点45%,ROI灰度值上升百分比预测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6%、78.6%和91.5%,Youden指数为0.74.曲线下面积为0.846。结论对比增强超声的定量检测能够有效地将肠镜下不同活动度的克罗恩病区别开来,可作为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炎性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共同构成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症状为特征,可伴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目前推测我国CD的患病率为1.4/10万,并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但至今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且与CD表现相似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较多,因此只有联合CD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诊断等来确诊疾病,评估活动性及预后。近几年,各种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提出,大大提高了CD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将对CD的诊断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疾病(IBD)主要指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的肠道持续性炎症疾病。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紊乱是IBD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来,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IBD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传统药物治疗仍以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类为主。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重大进展推动了IBD治疗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使IBD的治疗有了更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与CD都可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出血性腹泻、腹痛、发热、贫血等,治疗上虽以内科药物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须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疾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年龄多为10—40岁。近年来关于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二者病例总数已超过2万,其中以UC为多,是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IBD的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有文献报道,UC的初诊误诊率约为50%,而CD的误诊率更高达70%,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CD)是一个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使肠组织进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坏而致肠管狭窄、瘘管形成等。目前CD诊断没有统一金标准,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X线、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等各项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价。研究人员曾试图在炎症性肠病(IBD)寻找一种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干预。当首次发现CD患者血清中ASCA表达较对照组高时,认为ASCA可作为CD的血清标志物。自此,很多学者将ASCA作为区分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血清标志物。然而ASCA如何产生,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关系如何,能否反映CD的严重程度,是否为可靠稳定的标志物?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围绕着以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大肠疾病的纤维结肠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大肠疾病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上海,200433)孟荣贵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称为炎症性肠病(IBD)。自70年代初纤维结肠镜(纤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对IBD的诊断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1]。我院1984~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