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临界事故,事故经过和剂量估算已经在相关章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主要介绍事故患A的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临界事故,事故经过和剂量估算已经在相关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事故病人B和C的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临界事故,事故经过和剂量估算已经在相关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事故病人B和C的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海村核转化工厂临界事故及应急医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继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临界事故,事故中共有213人受到不同剂量照射,其中2人受照剂量分别为16-23Gy,6-10Gy,1人为2Gy,2人为10mSv,208人为0-5mSv。2000年12月在日本千叶召开了“东海村临界事故及其应急医学处理”国际讨论会,笔应邀参加了会议。本介绍了事故经过,剂量评估和中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海村核转化工厂临界事故及应急医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继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临界事故,事故中共有213人受到不同剂量照射,其中2人受照剂量分别为16~23 Gy、6~10 Gy,1人为2 Gy,2人为10 mSv,208人为0~5 mSv。2000年12月在日本千叶召开了"东海村临界事故及其应急医学处理"国际讨论会,笔者应邀参加了会议。本文介绍了事故经过、剂量评估和中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7年俄国Sarov临界事故医疗处理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临界事故概况1997年 6月 17日 9:30俄罗斯Sarov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在临界装置进行试验 ,后者主要是个铜制反射器 ,中心棒为浓缩铀。他违反了放射安全操作条例自己单独做这项试验。 10 :5 0临界装置上部反射器里的一个组件突然从这名技师带橡皮手套的手中滑落到已被装配好、并含有浓缩铀棒的临界装置下面的部分 ,超过了临界点 ,出现一道闪亮蓝光 ,并出现一股热浪。这时他意识到发生临界事故 ,离开了实验大厅。 10 :5 2通知了他的上司和同事。告诉他们他的受照可能是致命的。最初几分钟内 ,患者神智清楚 ,充满活力。初始辐射学检…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1986年以来我院收治的7起放射事故共16例的临床诊治研究经过,其中轻、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5例,重度亚急性放射病3例,过量照射人员8例。重点对5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与治疗措施如辐射防治药物、改善微循环措施、胎肝细胞输注、抗感染、抗出血措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亚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过程及大剂量男性素及654-2、胎肝细胞输注等的应用作了重点阐述。对8例过量照射人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作了简要描述,并对我院从第一起国内重要核事帮以来收治或外出参加救治的事故性急性放射病人的临床治疗研究作了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忻州60Co源放射事故主要8例受照者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目的通过对诊断不明病人“芳”的诊断和治疗,探索在放射源不明情况下,如何进行放射病的诊断;探索采用简易隔离和GM-CSF治疗效果;同时回顾性介绍同组其他病人发病经过。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传染病和中毒,在高度怀疑放射病时,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确诊急性放射病;复习文献,提出放射源不明、放射病诊断线索。结果经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受照剂量为2.30(2.07~2.50)Gy,确诊为骨髓型急性(中度)放射病,同时推断家中死亡3例也为放射病。结论如遇到难以解析的皮肤烧伤病变(红斑,水疱),排除热或化学烧伤后,应考虑放射烧伤,对有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外周血细胞减少者,更支持诊断;如家中成员中相继发生上述同类症状者更应高度怀疑,并作相关检查确诊;简易隔离可为一般医院所采用;细胞因子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核辐射事故中造成局部急性放射损伤和迟发性损伤的临床过程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10.
山西忻州事故中孕妇受照后第16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在山西忻州60Co 源放射事故中受到意外照射而罹患外照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孕妇"芳"(孕19周)进行照后第16年的随访观察,以期了解辐射对育龄妇女的远后影响。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芳"病愈后常感到乏力,易患感冒;照后9年(32岁)头发全部变白,但无脱发;16年来月经量明显减少;31岁(受照后8年)在怀孕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体检仅发现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腋毛稀疏,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仅显示T3、T4增高,TSH减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增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用剩余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为0.76 Gy。 其他指标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超声检查见双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多发囊性结节。骨密度检查结果发现2~4腰椎骨质疏松。结论 受照后8年,妊娠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与其既往受照有关;非癌症疾病表现明显;未发现罹患癌症证据。  相似文献   

11.
这一方法是将急性放射病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归为4类,并引入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以此推断患者整体的损伤程度;通过多次反复评估,判断患者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损伤程度,了解其病程的发展特点和全身状况。评估结果可指导救治计划的制订、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也可用于对患者病程和治疗过程的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定级为7级核事故,核事故发生的后患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l0d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较肠外营养少,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支持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一例受60Coγ线放射源,强度为5.3万居里误照约40秒钟而引起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本病例早期反复呕吐、生物剂量推算为4.72~6.48Gy,现场模拟全身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均匀剂量为5.22Gy。入院50天内较平稳地度过了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整个病程未发热、无明显感染和出血,从宏观上看不出有极期的表现。这样顺利的经过在国内外17例同类患者病史上是罕见的.主要治疗包括(1)抗感染措施、良好护理和营养;(2)抗辐射药I号(雌三醇)、I号(中草药)的应用;(3)改善微循环措施;(4)胎肝细胞移植;(5)输HLA相合或半相合的新鲜全血或有形成份;(6)抗出血措施和促进造血功能;(7)第50~59天因头部受照剂量过大出现轻度脑水肿和头面肿胀进行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2,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A nuclear criticality accident occurred in Japan on September 30, 1999, which resulted in severe exposure of three victims to mixed flux of neutrons and gamma-rays. Estimated average doses for the three victims were 5.4 Gy of neutrons and 8.5 Gy of gamma-rays for Patient A, 2.9 Gy of neutrons and 4.5 Gy of gamma-rays for Patient B, and 0.81 Gy of neutrons and 1.3 Gy of gamma-rays for Patient C. They then suffer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resulting in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In Patients A and B, bone marrow failure was so severe that they received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graft initially took successfully in both patients, although in Patient B it was later taken over by his own haematopoietic cells. They also suffered from severe skin lesions, later exhibite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eventually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82 and 210 days after the accident,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of these patients beyond the period of agranulocytosis means that bone marrow failure per se caused by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may now be overcome. Patient C also developed bone marrow failure and was treated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s well as supportive care. He recovered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is now under periodical follow-up. Remarkably, during the prodromal phase, all the patients exhibited hypoxaemia, two of whom also showed interstitial oedema of the lungs. In Patient C these manifestations improved within a week.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initial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victim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