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及尿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水平变化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医院肾移植科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N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组)、肾移植患者(KT组)血浆及尿液中的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结果ND组、HD组、PD组和KT组患者的血浆UⅡ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01),以HD组最高,ND组次之,PD组再次之,KT组最低;尿UⅡ排泄在ND组、HD组、PD组均显著减少(P〈0.05),但在KT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证实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UⅡ水平显著增高,尿UⅡ排泄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变化更为显著;肾移植患者血浆UⅡ水平增高减轻,而尿UⅡ水平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UⅡ是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多肽。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的水平,探讨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及与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测定20例CHF患者及2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Ⅱ及全血BNP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血清UⅡ及全血BNP水平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BNP〉590pg/mL的CHF患者的血清UⅡ水平明显高于BNP〈590的pg/mL的CHF患者(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uⅡ显著增高,有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间CRRT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绣江  姬萍 《护理研究》2009,23(4):982-983
[目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54例慢性肾衰竭伴心力衰竭病人行日间CRRT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4例病人经CRRT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尿素氮、血钾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钠、血氯水平保持稳定;54例病人经CRRT治疗后均可平卧,肺部体征好转。[结论]日间CRRT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的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4.
王丽芳  赵兴  王凤霞  王颖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87-108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α)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和健康对照组34例,均测定血脂,包括血清脂蛋白(α)[Lp(α)]、C-反应蛋白(CRP);并将4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21例)和非合并冠心痛组(22例),并分析Lp(α)、CRP和血肌酐(Scr)3项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组Lp(α)和CR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组Lp(α)和CRP较非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p(α)和CRP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血液透析虽是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却不能降低LP(α)及CRP的水平。Lp(α)和CRP的升高可以导致其合并冠心病几率增加,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与Lp(α)和CRP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分析法检测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IL-6、TNF-α水平。[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6、TNF-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有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的脑梗塞患者56例,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和胞脊液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AⅡ和AVP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ANF在血浆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脑脊液中却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此3种调节多肽均参与了高血压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提示,测定脑脊液或血液中AⅡ和AVP的含量变化对判断脑梗塞患者缺血性脑损害程度及恢复情况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宋浩明  罗明  沈艺  梁四维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30-163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稳定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其中伴有心房颤动患者32例和窦性节律患者35例),并选择28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IL-6、CRP和ATⅡ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IL-6、CRP和AT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并且IL-6、CRP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伴有心房颤动患者较窦性心律患者IL-6、CRP和ATⅡ水平明显增高。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炎症和肾紊-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补铁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为慢性肾衰竭铁剂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静脉补铁时营养干预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补铁组、肾衰竭对照组、肾衰竭补铁组。。肾衰竭组通过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衰竭模型,肾衰竭补铁组与正常补铁组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铁剂,两周后观察各组血肌肝(Cr)、尿素氮(BUN)、血清铁、铁蛋白、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E、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肾衰竭各组Cr、BUN与正常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各补铁组血清铁、铁蛋白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GSH、维生素E、NO、MD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补铁组与。肾衰竭对照组血浆N0、MD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体内存在氧化应激,静脉补铁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体内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比较年龄≥75岁老年组、〈75岁老年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年龄≥75岁老年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以下老年组。[结论]老年病人血液净化治疗疗效肯定,严密观察且积极治疗老年病人血液净化过程中的心血管并发症,对延长老年病人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住院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军兰  官友爱  黎薇  柯春城 《护理研究》2008,22(7):1821-1822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CRF)住院病人治疗依从情况及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变化。[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7年6月慢性肾衰竭住院病人104例,采用问卷形式了解病人治疗依从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出院前再次采用问卷形式了解病人治疗依从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慢性肾衰竭住院病人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肾衰竭住院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的老年肾衰竭患者外周血脂质水平。方法将12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疑似冠心病、年龄超过60岁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血管病变不超过50%的患者纳入对照组(67例),存在多支病变的患者纳入实验组(6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TG、TC、LDL、Lp (a)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影响慢性肾衰竭持续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病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研究。[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结肠透析前给予纯净水肠道润洗15min,对照组结肠透析前不行肠道润洗,两组均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液2号行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60min,每日1次,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法结肠透析前肠道润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主要的致病及致死原因,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CVD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1]。研究显示血管钙化与CKD患者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密切相关[2-4]。心血管钙化是CK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一部分,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早期预防和治疗血管钙化对于改善CK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桂花  颜萍  张莉  王理瑛 《全科护理》2011,9(25):2267-226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辅助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的临床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MODS病人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生化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合指数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变化。[结果]35例病人好转15例(42.9%),死亡20例(57.1%);15例病人治疗后病人的血肌酐、尿素氮、心率和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MODS病人行CBP治疗,可改善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加强血液净化技术对改善MODS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建华  赵红 《全科护理》2012,(5):407-408
[目的]探讨"5个E"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5个E"推行小组,慢性肾衰竭病人腹膜透析中应用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评估(evaluation)等"5个E",比较"5个E"实施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实施"5个E"后病人生活质量较实施前提高。[结论]在腹膜透析病人中应用"5个E",可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变化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100例正常人,66例胃癌、107例胃溃疡,10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GS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I/PG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01),PGⅡ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GS水平较对照、慢性胃炎组和溃疡病组组明显增高(P〈0.001)。[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下降,GS增高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可作为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29-1530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U-Ⅱ)最早是在硬骨鱼的脊髓尾部神经分泌系统分离出来的一种生长抑素环肽,1998年Coulouarn等首次在人体中克隆出U-Ⅱ(hU-Ⅱ).hU-Ⅱ及其受体的分布提示它们可能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U-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1尾加压素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 目前已知,不同物种U-Ⅱ的结构有差异;如鱼类U-Ⅱ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蛙类U-Ⅱ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而人类U-Ⅱ是由其前体水解形成的惟一具有生物活性的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不同物种的U-Ⅱ都有一环形结构,即C末端的六肽序列: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C-W-F-K-Y-C)[1].此环状中心高度保守,是U-Ⅱ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反应性充血后和舍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IMT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增加率(Dh)、舍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增加率(Dn)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Dh和Dn(P〈0.05);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级,病变越严重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sCD40L水平有关,提示sCD40L是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与26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铝含量。对所得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水平为17.33±3.15μg/L,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铝水平1.57±0.45μg/L(P〈0.001);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水平与性别、体重、身高、血压、饮食中肉食所占的比例无显著相关,与尿量周透析次数成负相关,与年龄、使用维生素D(VitD)、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磷结合剂、近期接受输血、透析次数成正相关,与透析方式显著相关。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铝负荷较高,肾功能下降、饮食习惯、治疗措施及透析情况影响患者血清铝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选择有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的脑梗塞患者56例,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和脑脊液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和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AⅡ和AVP水平均显著增高,而ANF在血浆中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脑脊液叶却变化不明显。表明此3种调节多肽均参与了高血压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提示,测定脑脊液或血液中AⅡ和AVP的含量变化地判断脑脑梗塞患者缺血性脑损害程度及恢复情况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