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嗯唑烷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胺基糖苷类抗生素)2种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KCs).结果 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98株MRSA的MIC50为1 μg·mL-1,MIC90为2 μg·mL-1,MBC50为8 μg·mL-1,MBC90为32 μg·mL-1,敏感率为100%;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的98株MRSA的MIC50为1 μg·mL-1,MIC90为1 μg·mL-1,MBC50为8 μg·mL-1,MBC90为32 μg·mL-1,敏感率为100%.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杀菌时间缩短不甚明显,呈现非浓度依赖性的特点.结论 利奈唑胺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当,均显示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曲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米诺环素(四环素类半合成抗菌药)和利福平(抗结核药)对临床分离到的10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联合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00株MRSA最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2种抗菌药物联用后,对100株MRSA的MIC50显著降低,FICI分布:FICI≤0.5占92%;0.54为0.结论 米诺环素与利福平联用对100株MRSA体外抗菌效应表现为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磊  祁伟  孔秀凤  宋诗铎 《天津医药》2011,39(8):714-716
目的:检测不同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优势菌株是否相同。方法:用常规方法对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武汉同济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及mecA基因检测筛选出MRS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型,以了解不同地区两家医院的优势菌株是否相同。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7株,MRSA83株,其中天津56株,武汉27株。天津56株MRSA临床株PFGE分型为15型27个亚型,以A1型为主;武汉27株MRSA临床株PFGE分型为6型12个亚型,以A2、A4型为主。结论:2家医院MRSA优势菌株并不相同,尚未发现MRSA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院临床科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为呼吸科临床治疗提供抗菌药选用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药物敏感报告单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3.57%,MRSA对18种抗菌药物中种耐药率>63.24%,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红霉素100.0%耐药,MRSA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100.0%敏感,检测到1株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本研究中我院呼吸科MRSA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对其仍较敏感,万古霉素出现耐药菌株,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苷/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初步探索其逆转机制。方法:以平皿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与苯唑西林对MRSA的协同抗菌效力;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协同苯唑西林对MRSA生长密度的抑制作用;以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胶乳凝集试剂盒检测黄芩苷/黄芩素对PBP2a生成的抑制效力。结果:黄芩苷/黄芩素联合苯唑西林对临床分离的MRSA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16μg·mL-1的黄芩素即可显著逆转MRSA对苯唑西林的高度耐药;黄芩苷/黄芩素对MRSA产生PBP2a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可通过抑制MRSA产生PBP2a来逆转其对苯唑西林的高度耐药,这一现象从理论上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菌株来源于全国17家医院分离的MRSA共计160株,用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2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其中133株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60株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133株MRSA菌株的PFGE图谱显示,共有A~E 5种类型,以A型为主,为88株(A1型27株,A2型25株,A3型22株,A4型12株,A5型2株);B型为25株(B1型19株,B2型3株,B3、B4和B5型各1株);C型为8株(C1型7株,C2型1株);另有12株为散发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呈多重耐药性,我国不同医院流行的MRSA菌株基因型主要为A1、A2、A3和B1型;且不同地区的医院流行的菌株基因型不同,同一医院流行的菌株基因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5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医院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细菌耐药形势均很严峻,应尽早发现MRSA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23):3302-3305
目的:了解抗菌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机制,以期为抗菌肽临床治疗MRSA肺炎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各种抗菌肽对MRSA的抗菌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抗菌肽相对于抗菌药物拥有较多优势——(1)抗菌肽是生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容易获得;抗菌肽氨基酸数较少、肽链较短,减小了合成抗菌肽的难度,为大量人工合成抗菌肽提供了可能性。(2)抗菌肽表面富含正电荷,YD1、Melittin和Bac8c均通过其表面的正电荷与MRSA表面的负电荷结合并黏附于细菌表面,进一步破坏细胞膜从而杀灭细菌;LL-37能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并破坏已经形成的MRSA生物膜;h BD3-CBD通过在MRSA周围聚集进而发挥杀菌作用;J-AA、J-RR和J-AR利用其结构特殊性,通过内/外膜透化机制,破坏MRSA细胞膜,从而杀伤细菌。上述机制皆不涉及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避免了MRSA对抗菌肽产生耐药性。(3)大部分抗菌肽在极低的MIC下即已对MRSA展示出了强大的杀菌作用。抗菌肽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抗菌肽的肽链较短,增加了提取难度,人工合成抗菌肽则提高了药物成本。(2)抗菌肽的短肽链和简单结构,使其稳定性较差。(3)抗菌肽是一种异种蛋白,可能诱发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岚  王其南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22(5):353-355,363
用苯唑西林对1994-1996年临床分离的320株金葡球菌和4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分析检测。检出58株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及2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水平受某些生长条件的显著影响,在30℃,ph7.2,培养基中加入4%NaCl及孵育时间为48h比在37℃,pH5.2,培养基中不加NaCl及孵育时间为24h的耐药水平为高,其中尤以pH影响为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 CHKD),查找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关于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药物的文献及研究进展,对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进行汇总整理,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找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比较纳米银凝胶、无色纳米银凝胶、市售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抗菌作用的强弱。结果:与中药妇科外用制剂作对照,纳米银凝胶组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625%、0.312%-1.25%;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MIC和MBC分别为1.25%-2.50%、2.50%-5.00%。以含银量计,无色纳米银凝胶与纳米银凝胶的MIC为0.625μg/ml-1.25μg/ml,MBC值为0.25μg/ml-2.5μg/ml。结论: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是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八倍;纳米银凝胶和改良后的无色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介绍的方法,使用微量溶液稀释法,分别测得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使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以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为指标,观察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31.25mg/mL(稀释度1∶32);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25U/mL;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是0.125。结论鱼腥草素钠联用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结果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久灵膏的抗菌作用.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的含药营养琼脂培养基和含药营养肉汤培养基,观察久灵膏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用兔烫伤皮肤感染抑菌实验来观察久灵膏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 1)久灵膏的MIC和MBC分别为2.0%~3.0%及3.0%~6.0%.2)对实验动物显示有较好的抗菌、抗感染作用.结论 久灵膏体内和体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头孢硫咪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对近期从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对倍稀释法测定头孢硫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头孢硫脒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SSA、MSSE和卡他布汉氏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硫脒对G^+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对肠球菌亦显示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吴丽萌  赖东梅  陈光龙 《中国药房》2009,(29):2277-2279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抗菌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2种抗生素单用和联用分别对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及20株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药敏指数。结果:2药联用对临床分离的190株常见耐药致病菌的MIC均明显降低、抗菌作用增强,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为主。结论:本研究对指导医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枇芩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滤纸片或牛津杯的琼脂扩散法观察枇芩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同时定量测定枇芩颗粒剂对这2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枇芩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05 g·mL-1,对痤疮丙酸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10 g·mL-1。结论 枇芩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芩素体外抑菌与体内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璟  石继和 《中国药房》2014,(23):2136-2138
目的:研究黄芩素体外抑菌与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研究黄芩素(10 mg/ml)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对上述5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二甲苯诱发小鼠急性炎症,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与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含量。结果:10 mg/ml黄芩素对5种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种菌株MIC分别为0.312 5、0.312 5、0.625 0、0.312 5、0.625 0 mg/ml。0.20、0.10 mg/kg黄芩素可明显抑制模型小鼠耳廓肿胀,0.20、0.10 mg/kg黄芩素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NF-α含量,0.20 mg/kg黄芩素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IL-1含量。结论:黄芩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与体内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皈阳  崔洁 《中国药房》1996,7(2):75-76
本实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泰能和环丙沙星对5种129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统计了敏感率和交叉耐药率。结果表明泰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有较高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5种受试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42.3~84.6%;两药对绿脓假单胞菌都不敏感;5种致病菌中有4种17株对两药有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outh Brazilian Baccharis. species were studi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using disk diffusion and broth dilution ass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BuOH fraction (100 µg) from Baccharis usterii. Heering exhibited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The n.-BuOH fraction of Baccharis spicata. (Lam.) Bailon (1000 µg) was effective against 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The crude extract of Baccharis trimera. (Less) A. P. de Candolle (in doses of 1000 µ/disc)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S. aureus..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obtained from n.-BuOH fraction of B. spicata. were 50 mg/ml against S. aureus., E. coli., E. faecalis., and E. faecium.. From the crude extract of B. trimera., a MBC of 25 mg/ml was obtained against S. aureus.. The n.-BuOH fraction of B. usterii. showed a MBC of 25 mg/ml against S. aureus. and 50 mg/ml against E. faecalis. and E. faecium., while the crude extract of this plant showed a MBC of 12.5 mg/ml against S. aureus..  相似文献   

20.
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生  黎行山  叶茂清  吴华伟 《中国药房》2006,17(24):1854-1855
目的:研究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氧氟沙星栓和替硝唑栓进行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31、0.98、0.031μg/ml。无论是对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菌株,复方奥硝唑栓MIC、MBC值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栓及替硝唑栓,其组方中2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对妇科炎症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