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鹃  高玲 《中国医刊》2003,38(5):15-16
室上性心律紊乱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紊乱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见有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异位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它可发生在术后即时 ,也可在术后中晚期出现。可为一过性 ,也可顽固存在。近年来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发展 ,患儿年龄越来越小 ,病情越来越复杂 ,术后心律紊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严重的心律紊乱可直接影响手术后患儿的恢复及手术效果 ,下面分别介绍。1 室上性早搏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早搏可由房自律性增高、电解质紊乱引起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电解质紊乱时纠正电…  相似文献   

2.
慢心律与心律平联合治疗室性早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慢心律与心律平联合治疗室性早搏42例,有效率857%,副作用轻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8%,无1例出现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用慢心律与心律平联合治疗室性早搏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温伟珍  林日亮  李炎 《吉林医学》2011,32(15):2947-2948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6.7%,而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5%,复合性心律失常占8.3%。心肌酶谱测定,其中18例正常,24例升高。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保心肌治疗。单纯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动过速伴心力衰竭者给予地高辛治疗,2例围产期有重度窒息、低钙血症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者补充10%葡萄糖酸钙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随感染控制后好转。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一斯发作,予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出生后10小时死亡。频发房性早搏和频发室性早搏者一般情况好,未用抗心律失常药,保心肌对症治疗1~2周。结论新生儿心律不齐应作病因诊断同时行心电图检查确诊,大多数期前收缩随着出生后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可在1周~3个月内消失,治疗主要围绕基础疾病展开,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资料,将结性或交界性心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定为良性心律失常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Ⅱ度Ⅱ型以上窦房传导阻滞、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定为非良性心律失常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资料,分析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结局。结果 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良性心律失常12例(26.7%),多无症状,经病因治疗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痊愈或好转,非良性心律失常33例(73.3%),均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心律失常为主,共30例(66.7%),死亡4例,未愈2例,常见病因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窒息。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中非良性心律失常相对较多,多数有临床表现,常需抗心律失常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心律失常类型有关,室上性心律失常相对预后好,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547例,对其中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0.46%~4.28%[1],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0.4%,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窒息缺氧、高钾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酸中毒及药物过量等,临床表现大多无特异性,类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实施不同的治疗,预后较好,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的治疗,祛除诱因,保护心肌,必要时联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90年1月-199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3138例进行回顾性探讨,发现胎儿窘迫程度和发生窘迫至娩出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其程序密切相关。胎儿发生窘迫的程度赵重,发生窘迫至娩出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就越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8.
61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病因归类及预后。方法 对61例心律失常的足月新生儿采用日产福田12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肢体导联,V1、V3、V5导联,长Ⅱ导联心电图;美国美林公司单通道72h全息回顾摇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结果 61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以宫内窘迫、产后窒息占首位,部分患儿无诱因可查,其余由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暂时性,愈后良好,部分愈后不良者决定于病因,提示产科及儿科大夫尽早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胎儿官内窘迫是胎儿处于危急状态的一种临床现象。围产儿死亡约30%~50%与胎儿宫内窘迫或胎儿宫内窘迫合并其他因素有关。而剖宫产手术因麻醉药物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严重抑制,使胎儿娩出后发生新生儿窒息或加重新生儿窒息。甚至影响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直接威胁胎儿生命。为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生儿死亡或减少因缺氧造成的永久性神经后遗症,尤其是减少剖宫产手术造成的新生儿窒息,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产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院自2004~2006年底采取预防和干预胎儿宫内窘迫在剖宫产手术600例的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果。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陈凌梅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4,25(12):1343-1343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缺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为主要病因。类型以早搏为多,占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1例心电图各导联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且形态各异。R—R间期不等;另3例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但有T波改变(临床体检及心电监护仪发现心动过缓)。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多样且多种病因可同时存在,对存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病儿认真进行心脏听诊,心电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