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2002~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及其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 2 0 0 0年以来与WHO紧密携手建立起了由 2 3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为了加强我国的流感监测 ,我国卫生部又把流感列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已纳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SARS过后即将来临的 2 0 0 3年冬季里 ,如何预防控制SARS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流感作为冬季重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 ,与SARS的区别和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形势下 ,对流感的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 ,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 ,及早做好准备 ,迎接新的挑战 ,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流行性感冒1998~2002流行年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人群特异免疫状况不稳定,所以对流感进行监测十分重要。我们对哈尔滨市1998年10月至2003年3月流感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营口市2003~2004流行性感冒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第一种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作为辽宁省流感监测网络单位,营口市于2003年起在流感流行季节进行疫情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潜伏期短,传播途径易实现而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的特点,加上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因此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控制流感,我国在十几个省市设立了流感疫情监测点,保护易感人群,降低流感发病率。我区也在哨点医院设立监测点。为了及时掌握卢湾区流感流行和发生趋势,及时发现流感变异株,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黄陂区内生产销售的食品卫生质量状况,进一步搞好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对2002~2003年辖区内五类食品(冷饮、调味品、糕点、乳制品及酒类)抽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3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小炜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34-34,37
为进一步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更好地加强对全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了解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状况,我们对西湖区公共场所2002~2003年的发证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市学生因病缺课状况,我们对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生进行了因病缺课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2002~2003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市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麻疹发病出现回升之势,我们采用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3年麻疹的流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①疫情资料来自天津市麻疹监测系统和大疫情专报系统,麻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标准执行。②采集2002~2003年发生在天津市的疑似麻疹患者血、咽拭子和尿液标本。标本采集24 h内4℃条件下送达省级实验室。标本采集时间均在发病后7天内,为提高IgM抗体检出率,血标本采集时间在发病后4~7天内。③标本检测用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区2002~2003年妇女疾病普查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89,自引:6,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1~2003年全国流感监测网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爆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3年,中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为12月或次年1月,南方地区则为4、5、7、8月和11、12月。北方、南方地区ILI就诊百分比基线值分别为13.68%、13.08%。ILI的年龄构成与流感流行季节类型有关。流感爆发疫情以5月份最多(32%),一般在6月前后流感疫情毒株类型发生改变。结论 中国南、北方流感流行特征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可能存在春季流行高峰,尚需进一步监测和分析。南方地区4~6月期间流感爆发的毒株类型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1—2006年度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及主导毒株的交替规律。方法:在流感流行季节,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1年11月-2006年3月共分离到流感病毒281株,血清学鉴定结果A(H1N1)亚型58株,占20.64%,A(H3N2)亚型162株,占57.65%,B型61株,占21.71%。在2001—2002、2003—2004年流行期,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02—2003、2004—2005年流行期,为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2005—2006年流行期,A(H1N1)、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我省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一般在12月到次年的1月之间。结论:通过不同年份流感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点、毒株亚型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1999-2005年度流感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辽宁省1999-2005年度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方法 在流行季节采集咽拭子用鸡胚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结果 1999年11月至2005年3月末,辽宁省及省内其他6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共采集咽拭子标本2713份,分离流感病毒188株,平均分离率为7.0%;其中辽宁省CDC和大连市CDC共采集标本1466份,分离病毒167份,平均分离率为11.4%;在2002年以前均分离到A3、A1和B型,且B型为Yamagata谱系;2002年后再未见A1型出现,A3与B型优势并重,且抗原分析显示B型已与Victoria谱系更类似。辽宁省作为北方省在中国.WHO第一个五年流感监测项目中只进行秋冬季监测,发现流行期出现在当年11月份至次年2月份。结论 辽宁省不同年份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于了解辽宁省流感流行特点、亚型漂移、对流感乃至禽流感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玉林市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及主导病毒的交替规律。方法: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2009年4月-2012年3月共检测流感阳性病例396例。2009年-2010年流行期以A(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2011年流行期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A(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2011年-2012年流行期B型流感病毒占优势。我市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一般在10月到次年的3月之间。结论:通过不同年份流感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了解玉林市流感流行特点、亚型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的活动规律,为控制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2009~2010年度)惠州市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惠州市监测哨点医院2009~2010年度合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2 143例,占就诊病人总数(269 972例)的8.20%。检测985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69例,阳性率为37.46%。阳性者中,甲型H1N1阳性的占46.07%,季节性H3N2型阳性的占30.89%,季节性H1N1型阳性的占3.79%,乙型阳性的占11.65%。本年度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合计发病52例,其中3起是甲型H1N1流感。[结论]2009~2010年度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优势毒株,但也存在季节性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5.
2000-2003年广东省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感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8个流感监测点采集疑似流感病人的咽拭子,一般人群及职业人群采集血清,用9~11 d鸡胚和(或)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常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鉴定病毒;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micro-HI)检测流感抗体.[结果]2000、2001年流感疫情较平静,2002、2003年由A(H3N2)引起的局部暴发增多,未发生大流行.4年共分离流感病毒1 425株,A(H3N2)占61. 2%、B型占27.0%、A(H1N1)占11.8%;从鸡标本分离A(H9N2)型禽流感病毒17株.一般人群血清A(H3N2)抗体阳性率较高,B(Yamagata)型较低;职业人群部分A(H9N2)禽流感抗体阳性.[结论]除2003年未分离到A(H1N1)外,2000-2002年都能同时分离到A(H1N1),A(H3N2)亚型和B型.做好流感监测对控制流行与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淄博市流感的流行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9年淄博市常规流感样病例报告、病原学监测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淄博市报告ILI%为4.19%,3个年度依次为2.98%、4.70%、4.71%;总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7.57%,3个年度分别为3.73%、31.48%、14.11%。发病高峰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发病人群以0~14岁年龄组为主(83.23%),但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61.54%)。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毒优势毒株亚型交替变化。暴发疫情报告单位以中小学校为主(83.78%),病原类型以乙型Yamagata系居多(54.05%)。结论 2016-2019年淄博市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水平,其中2017-2018年流感活动高于既往平均水平。大力推广流感疫苗接种,重点关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加强宣传教育,应作为今后流感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方法利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流感样病例数据以及哨点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西城区流感样病例报告情况及流感病原学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4年,西城区共监测流感样病例745 588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95%。流感样病例报告呈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变化。病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8 574件,病毒分离阳性标本875件。各年度病毒亚型构成不同。结论西城区应重视流感流行季节的预防工作,各年度流行强度及优势毒株不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四川省流感流行情况,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流感样病例(ILI)及病原学监测数据、流感/ILI 暴发疫情资料并分析。结果 四川省ILI%有明显冬春和夏季高峰,但冬春高峰较全国其他地区提前5周。2011-2015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68281份,核酸检测阳性率11.63%,以2012年最高(15.36%),各年度标本核酸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阳性标本集中在1-2月、7-8月以及11-12月,各月份标本核酸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2011-2015年我省H3N2亚型、B型、甲型H1N1流感交替流行,且毒株亚型时间分布与全国监测结果一致;ILI%与标本核酸阳性率高峰时间吻合,二者呈正相关(r=0.277,P <0.001);报告流感/ILI暴发疫情34起,97.06%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 我省ILI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有明显冬春和夏季高峰;儿童和老人是防控重点对象需强化流感疫苗接种;学校是暴发疫情重点关注场所;需加强流感病毒基因检测,并结合ILI综合分析,以更客观反映流感病毒活跃程度、准确预测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玉芳  梁均和  陈茂余  关毅荣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55-2656,2659
目的对2010—2011年江门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江门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 147份,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11.46%,其中B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分别占36.99%、31.30%和18.70%。2010年全市报告了5起流感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98人,其中B型流感4起(80.00%),甲型H1N1流感1起(20.00%)。结论 2010—2011年江门市流感活动强度低,存在B型、甲型H1N1和甲型H3N2 3种流感交替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南宁市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4-2017年南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的咽试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8246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25份,总阳性率为1364%。H3N2亚型阳性率高峰在2014年、2015年和2017年的夏季,新甲型H1N1阳性率的高峰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的春季,乙型流感病毒全年均有分布,2014-2017年流行趋势逐渐增强,并在2017年冬季形成流行高峰。不同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373856,P<0001),以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450%)。结论 南宁市在2014-2017年中流感以春、夏季流行为主,冬季也会出现流行高峰,优势毒株交替流行。应加强冬季流感的防控工作,密切关注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原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