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爱滋病)在全世界范围已引起极大的重视,在日本,自从有人提出血友病患者发生AIDS 病以来,对认为是AIDS 病病原病毒的LAV(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鸟取大学的土江秀明研究组,对健康供血者、血友病患者、AIDS 病高危人群的男性同性恋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群,利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了他们抗LAV 抗体的情况,即  相似文献   

2.
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多发生于以日本九州、南四国、南边沿海岸附近为中心的偏僻地区,是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的新疾病,目前已被公认。ATL在多发地区40岁以上的成人中常见,预后非常坏,目前的抗癌制剂无效,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在发病2年内死亡。最近,日沼等发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为ATL的病因,命名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根据日沼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几乎全部ATL患者的血清中,存在ATLV抗体。即使在健康人血清中,也存在ATLV抗体。长崎大学医学部动物学教研室曾调查了长崎县五岛的2个村,20岁以上健康成人ATLA抗  相似文献   

3.
1981年美国报告爱滋病(AIDS)以来,患者不断增多.迅速蔓延,死亡率极高,成为现代“鼠疫”而令人惊恐。作者从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几方面综述如下。病因:最初就认为AIDS 可能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人们开始寻找这种病原体。1983年Montagnier 从男性同性恋患者肿大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4年Gallo 从AIDS患者体内分离出同样的病毒,命名为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3型(HTLV—Ⅲ)。同年美国Levy 分离出AIDS相关病毒。现认为这三种病毒是同一种病毒,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ency  相似文献   

4.
在治疗先天陛免疫功能不全症,重症感染,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川崎病,常见变异免疫缺陷症等疾病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时,是否会有感染AIDS 的危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Webster 等人1986年报道2例(一为20岁女性,一为33岁男性)多发性γ-球蛋白缺乏症。每2周静脉注射Sandog lobulin200mg/kg。从这2例病例中分离出类似AIDS 病毒的逆转录病毒。而Tedder 等人1985年报道,16例使用HTLV—Ⅲ/LAV抗体阳性血浆制成的治疗乙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HBIG),在注射后追踪调查了6个月,结果AIDS 病毒抗体全部阴性。Bremard—Qury 等人1986年报道:注射免疫球蛋白的680例中,均未出现AIDS 或者与  相似文献   

5.
近来人们时常听到AIDS 或ATL,AIDS 是由性接触导致广泛传播的一种疾病。但它不仅局限于性接触,这种感染亦可发生于输血时以及夫妻和母子之间。而且一经感染,就会约有20~30%的发病率。发病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幸免发病,传染给配偶和子孙的可能性也很大。原因是被称作HIV 的逆转录病毒,在日本已有此病毒携带者出现。但是,HIV 的近缘病毒还有HTLV—I。HILV—I 是日本多发的ATL 的病因。对ATL,许多人还很陌生,它是白血病的一种,主要是T 淋巴细胞受侵,因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所以称为成人T 细胞性白血病。ATL 的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1983年法国Montagnier最早分离出AIDS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之后Popovic Ganllo及Levy等人也分离出问样的病毒,分别命名为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艾滋病相关性逆转录病毒,以后统一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Montagnier又报道西非的AIDS患者体  相似文献   

7.
有 HBs 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的病毒携带者可从慢性肝炎逐渐进展为肝硬变、肝癌。携带 HBs 抗原的机制是乳幼儿期的 HBV 感染。采用乙型肝炎疫苗(HB 疫苗)以获得 HBs 抗体,是预防病毒携带的重要措施。基于这种观点,作者参加了HB 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获得在乳幼儿使用 HB 疫苗的机会,并进行长达25个月的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ATLV(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是致癌的一种病毒,由于输血很可能引起近10%患者重新感染。这个资料由九州大学医学部的大河内一雄教授于二月四日在东京召开的“癌特别研究公开座谈会”上发表的。这次研究的对象多是感染率高的九州地方的患者,一般认为虽然感染,但发病者在数千人当中仅有一人。日本红十字会血液研究中心很重视上述情况,已开始准备对献血者严格查对。大河内教授从1981年12月开始在一年期间对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输血的全部患者当中的输血前没有ATLV感染并接受输血50天以后的222名病例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最近,日沼赖夫教授等人发明了一种在短时间内即可诊断爱滋病感染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普通医院即可进行。以往的爱滋病诊断,主要是依靠荧光抗体法及酶抗体法(EIA)等来调查血液中是否有爱滋病病毒抗体。这些方法虽然敏感度高,但却需要专门的设备及检查技术,检查繁琐,并且5小时后才能得知结果。日沼教授等人发明的检查法,是利用抗原及抗体反应所形成的块状凝集反应。方法是,在直径3mμ硬蛋白质的一种明胶粒子上,粘附爱滋病病毒粒子,固定在塑料器皿中。加入血清后,如有爱滋病病毒抗体时,就会发生凝集反应,即可诊断爱滋病感染。对47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2):I0001-I0006
AIDS治疗进展专辑迎来一日一次用药时代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1: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始点的设定……………………………(1:3)HIV-1感染与机会性感染……………(1:5)伴发于HIV-1感染的机会性恶性肿瘤……………………………………(1:8)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现状与对策…(1:11)AIDS/HIV-1感染与病毒性肝炎……(1:13)抗HIV感染新药的开发动向………(1:15)HIV感染治疗现状…………………(1:19)AIDS/HIV-1研究的新进展…………(1:20)癌的化学预防专辑(一)癌的化学预防………………………(1…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Takatsuki 等报告了HTLV—Ⅰ病毒抗体以后,日本发现在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患者血清中几乎都存在这种抗体。被确诊为ATL 的患者也有所增加。估计日本有200人以上死于此病。目前认为ATL 的病因是HTLV—Ⅰ病毒感染。在日本此病毒的携带者超过50万人。1.ATL 的临床特点:①成人发病,②患者的末梢血液中T 细胞往往有核转移和核分叶倾向,③皮肤病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率高,④多数患者有轻度贫血及轻度骨髓浸润,⑤患者常有高血Ca~( )症,⑥日本患者主要集中在九州、冲绳、四国等地,⑦治疗效果很差,急性型患者平均4个月死亡。呼吸道感染、真菌  相似文献   

12.
奈良县立医大妇产科一条无彦教授等经过二年对母子追踪调查证实,在九州、冲绳等地多发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主要自然感染途径是母乳。ATL 在40岁以后发病,但从患者分布的疏密及多发在家族内看,认为是在婴儿出生前后,因母亲感染而到成年发病。另外的感染途径是所输血液,但正在健全检查体制,因此断定主感染途径是母乳,这就使防止ATL 蔓延有了线索。一条教授等在冲绳县医院,以感染ATL 病毒母亲所生婴儿为对象,从出生开始,每隔几个月进行一次追踪检查以确定有无病毒存在。连续调查至出生后18  相似文献   

13.
输血后感染中最常见的是肝炎、获得性免疫不全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因此,混入血浆成分制剂中的病毒灭活法的研究进展迅速。在血液制品中,全血制剂、血液成分制剂(血小板、新鲜冻结血浆等)的病毒清除灭活法,目前,尚未进行;而血浆成分制剂除多数球蛋白制剂外,几乎都施行了不同的病毒清除灭活法。现代日本所使用的血浆成分制剂的病毒清除灭活法如表所示。加热处理法主要有干燥加热、蒸汽处理及液状加  相似文献   

14.
据《朝日新闻》1984.4.1报道,日本癌症研究会、癌症研究所和日本协和发酵公司联合组成的研制小组成功地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批量生产出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病毒的部分蛋白质。使用这种蛋白质,就会轻而易举地判断血液是否已感染了病毒。除有利于诊断外,还为防止由于输血而引起的感染,打开了一条路子。制作方法同批量生产干扰素的方法相同,取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日本的四国,九州,纪伊半岛等处发现了由血液中的病毒引起感染的白血病一成人T细胞型白血病(ATL),因此有些癌研究者发出警告:应该迅速防止输血等引起的病毒扩散。高知医大的三好勇夫教授的研究小组创造了应用酶和免疫反应的简易血液检验法,到1984年8月已对3,000人施行了血液检查,精确度与荧光抗体间接法基本相同。三好教授说:在输血时除血型之外尚需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的检验,但对于ATL的检验尚未常规进行,这可能是由于检验方法复杂和发现不久之故。新检验法操作简单,可大量检验,因此可望成为防止流行地区病毒扩散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列举了诊断艾滋病所必需的检查项目,并着重指出艾滋病的病因病毒—HIV 的抗体检查方法和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检查HIV 抗原的必要性。使健康人感染而引起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因病毒于1983年首次在法国从持续性淋巴结肿胀的某男性同性恋患者的淋巴细胞中分离出来。接着1984年又在美国从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分离出来。这些病毒现在统称为HIV。HIV 在病毒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Lentivirus 亚科。作为感染人的病毒,它是一种新的病原病毒。HIV 主要感染受抗原刺激等而活化的T_4(辅助/诱发因子)淋巴细胞,也感染巨噬细胞。HIV连续地感染这些免疫细胞,在细胞机能障碍、细胞破坏这些反应长期反复的过程中,从T_4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发展到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7.
疫苗分为利用无毒活微生物的活疫苗及杀灭微生物去除其特定毒性成分后的死疫苗.制备活疫苗采用的微生物是野生微生物的变异种,只有免疫原性而丧失致病性,并且与病原微生物具有交叉抗原而对人无致病性.因为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所以能获得与自然感染相近的免疫力,一般持续时间长,易获得免疫力,多数既可诱导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死病毒疫苗可诱导抗体产生,但不易诱导细胞免疫,考虑到通常防御病毒时细胞免疫(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更为重要,所以活疫苗更为优越.但并不是所有病原微生物都适合做为活疫苗,并且预期接种的病原微生物非常之多,若针对每种微生物逐一开发疫苗将是很繁重的工作,受种者亦有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内山卓  李秋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0):444-446
感染人类逆转录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的人中,其中一部分发病为T细胞白血病(ATL),在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尤其是其表面抗原、功能,HTLV-Ⅰ的构造与机能,随着HTLV-Ⅰ感染的细胞的变化、病态等方面,多数已被明确.但在治疗方面,自发现ATL以来并无特殊的进展,目前仍是预后非常差的白血病之一。其原因之一,是有关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机理以及在体内的增殖部位尚  相似文献   

19.
疫苗分为利用无毒活微生物的活疫苗及杀灭微生物去除其特定毒性成分后的死疫苗。制备活疫苗采用的微生物是野生微生物的变异种 ,只有免疫原性而丧失致病性 ,并且与病原微生物具有交叉抗原而对人无致病性。因为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 ,所以能获得与自然感染相近的免疫力 ,一般持续时间长 ,易获得免疫力 ,多数既可诱导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死病毒疫苗可诱导抗体产生 ,但不易诱导细胞免疫 ,考虑到通常防御病毒时细胞免疫 (以 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 )更为重要 ,所以活疫苗更为优越。但并不是所有病原微生物都适合做为活疫苗 ,并且预期接种的…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美国Koprowski 等人报告多发性硬化症(MS)与反转录病毒有关。因该病毒与目前正在流行的爱滋病(AIDS)病毒密切相关,故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现将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