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急性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11例资料,总结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机械瓣置换术8例,生物瓣置换术3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异常包括人工瓣膜梗阻(7例)及瓣膜关闭不全(4例)。术中经手术证实,人工瓣膜梗阻原因包括:残留血栓、残留腱索、保留二尖瓣后叶、主动脉瓣下隔膜、机械瓣离体瓣叶开放受限;人工瓣膜关闭不全原因包括:生物瓣瓣叶脱垂、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及瓣膜内源性因素。11例患者再次接受手术,其中6例更换新的人工瓣膜,其余5例去除梗阻原因,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人工瓣膜功能异常,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及时确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协助判别内源性因素并指导外科补救。  相似文献   

2.
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致命性的并发症,尤其是已经出院的迟发性患者多因来不及抢救而在短时间内死亡.本文报告2例我院救治的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病例,旨在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完成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614例,有5例患者因机械瓣功能障碍再次住院,发生率0.81%,其中3例患者接受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48岁(中位数42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患者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经静脉持续泵人替罗非班12.5 mg/d及口服沙格雷酯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评估.结果 5例患者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均为未正规服用华法林抗凝导致瓣膜血栓形成.1例保守治疗患者死亡,1例保守治疗患者好转出院,3例接受手术患者痊愈出院.死亡患者死因为心功能衰竭,4例存活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是机械瓣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多为瓣膜血栓形成,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4.
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人造瓣膜功能障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按瓣膜种类可分为机械瓣功能障碍和生物瓣功能障碍,按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功能障碍,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障碍,临床上机械瓣膜功能障碍起病急,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需要尽旱诊断和处理,现对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的效果。方法本组59例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58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因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出现瓣膜功能缺失者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5例急症手术时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换瓣术后瓣周漏6例,4例行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限期直接采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术。生物瓣衰败43例中,23枚猪瓣及25枚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2例,失访5例。5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严重瓣膜功能缺失者行再次换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姜大升  王东  祝烨 《山东医药》2005,45(33):71-71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可出现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再次换瓣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治疗方法.1988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共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生物瓣中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仍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10.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侯文明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8,38(12):20-21
心脏瓣膜闭式分离、直视成形或瓣膜置换术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瓣膜病变复发、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称为术后复发性瓣膜病[1]。1988年4月至1998年5月,我院对52例术后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二次手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次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2 d~16 a;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分别为二尖瓣位18枚、主动脉瓣位7枚、三尖瓣位5枚;均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4例;死亡4例,均为急诊手术者.结论 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应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并强调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已知使用机械心脏瓣膜主要临床问题是 血栓栓塞,生物瓣膜的主要问题是因瓣膜退变而不耐用。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机械瓣膜及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长期存活率及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 方法 在1977年到1982年间,做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n=394)或单纯二尖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瓣膜替代物各有缺点:机械瓣需终身抗凝,易致出血、血栓栓塞及感染;生物瓣易退行性变,10~15年需再次手术;而非生长性是以上瓣膜共有的缺陷。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疗效,旨在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后的中长期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0年-2012年我院确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0例,观察本组患者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发病例数。结果患者的手术之后心功能随访显示,患者心功能与血液动力学出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大部分患者的劳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的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我院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手术预后整体效果较好,手术的死亡率是可以接受的,和国内的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别,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心功能和生活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我院为350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发生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6例,均经再次手术或尸解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3~53岁(平均37岁)。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瓣膜功能障碍距首次手术时间为10分钟至13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室颤,其中心脏骤停2例,急性左心衰及机械瓣金属音消失3例,另1例表现为低血压、桡动脉平均压波动范围较大。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为人工瓣叶破裂造成卡瓣2例,瓣柱断裂造成卡瓣1例,血栓形成堵塞瓣口、残留细腱索卡瓣及左心室后壁钙化斑块影响瓣叶开放各1例。再次手术时重新置换机械瓣或生物瓣各2例,调整瓣叶开口方向1例,另1例为双瓣置换术后,怀疑低血钾心脏骤停,心脏复苏后并行机诫转流3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机械心脏瓣膜(MHV)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时,需要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往往需要桥接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抗凝。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HV患者再次接受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桥接亚治疗剂量的LMWH是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观察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1日收治的需再次择期手术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瓣膜置换组,n = 47),瓣膜置换组纳入标准是围手术期桥接抗凝的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并经心外科医生制定桥接抗凝方案患者(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14例,机械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33例),以同期行相同手术的患者(未做过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 = 47),主要观察指标是住院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桥接后30 d内血栓栓塞事件或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瓣膜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一个24 h出血量较对照显著增多(P < 0.05),瓣膜置换组1例死亡(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并出现1例(2%)出血事件,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但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死率、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进行择期外科手术期间采用亚治疗剂量LMWH进行桥接抗凝术中出血量增多,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增加,此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魏东 《山东医药》2008,48(14):3-3
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生物瓣膜的出现及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生物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疾病1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1-3],我国每年有近10万名患者接受治疗。我国以风湿性瓣膜疾病为主,人工机械瓣膜的使用率高达70%。由于机械瓣膜表面材料与血液相互作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换瓣术后必需终生抗凝治疗。华法林作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临床一线口服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以及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合理用药已成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影响华法林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抗凝指导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102例患者进行出院抗凝指导,使其掌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的方法及抗凝的意义,同时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因服药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延长机械瓣膜的使用寿命。结果通过出院时的抗凝指导,102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掌握了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减少了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及时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出院的抗凝指导,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瓣膜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