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RAILR mRNA在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ASPC-1、Can-pan-2中的表达。结果:死亡受体DR4、DR5在所有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诱骗受体DcR1、DcR2在所有正常胰腺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表达。死亡受体DR4、DR5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呈中低水平表达(P<0.01)。胰腺癌细胞系中死亡受体DR4、DR5呈高水平表达,而诱骗受体DcR1、DcR2仅呈中低水平表达。结论:TRAIL受体在胰腺癌普遍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死亡受体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在TRAIL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协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协同作用机制,并观察联合用药时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MG-63细胞经TRAIL、IFN-γ及TRAIL联合IFN-γ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四唑盐比色试验观察不同实验组MG-63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IFN-γ作用后TRAIL膜受体表达情况。结果TRAIL联合IFN-γ应用时,随着IFN-γ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悬浮、空泡化等现象逐渐明显,且在作用24小时最为显著,电镜显示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联合用药组细胞抑制率较单独TRAIL组增加,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应用IFN-γ前后,TRAIL死亡受体(DR)4的相对表达量增加,IFN-γ作用24小时表达量最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与单独TRAIL组相比没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IFN-γ可协同TRAIL诱导MG-63细胞凋亡,DR4表达量增加可能是协同作用的缘故。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对成纤维细胞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γ协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协同作用机制,并观察联合用药时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MG-63细胞经TRAIL、IFN-γ及TRAIL联合IFN-γ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四唑盐比色试验观察不同实验组MG-63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IFN-γ作用后TRAIL膜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TRAIL联合IFN-γ应用时,随着IFN-γ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悬浮、空泡化等现象逐渐明显,且在作用24小时最为显著,电镜显示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联合用药组细胞抑制率较单独TRAIL组增加,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应用IFN-γ前后,TRAIL死亡受体(DR)4的相对表达量增加,IFN-γ作用24小时表达量最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与单独TRAIL组相比没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IFN-γ可协同TRAIL诱导MG-63细胞凋亡,DR4表达量增加可能是协同作用的缘故,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对成纤维细胞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TRAIL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TRAIL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和诱骗受体DcR1、DcR2)mRNA在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死亡受体DR4和DR5在所有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所有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仅有18例表达DcR1,有20例表达DcR2;诱骗受体DcR1和DcR2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DR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分化程度越低,DR5的表达量越低,Ⅲ、Ⅳ期肿瘤DR5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DR4、DcR1及DcR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①胰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TRAIL受体的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TRAIL基因受体在胰腺癌凋亡的调控机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②胰腺癌组织中DR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相关;死亡受体DR4及诱骗受体DcR1和DcR2不能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以及联合应用亚毒性剂量的化疗药物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半定量 RT-PCR 检测 TRAILR mRNA 在胰腺癌细胞株 Canpan-2中的表达。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不同浓度的 TRAIL 及联合亚毒性剂量的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吉西他滨(gemcitabin)处理胰腺癌细胞,通过 MTT 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死亡受体 DR4、DR5及诱骗受体 DcR1、DcR2在胰腺癌细胞株 Canpan-2中均有表达。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到典型的凋亡梯形带。TRAIL100 ng/ml 作用胰腺癌细胞24h 后,细胞杀伤率为(29.5±1.2)%,且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联合应用亚毒性剂量的氟尿嘧啶、吉西化滨能够大大提高TRAIL 的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 TRAIL+氟尿嘧啶(43.7±1.4)%,TRAIL+吉西化滨(49.8±1.2)%,联合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RAIL 受体在胰腺癌细胞普遍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TRAIL 与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有协同杀伤胰腺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DR4、DR5、DcR1、DcR2在人肝细胞肝癌的原发灶及其门脉癌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原发灶及其门脉癌栓和20例未发生转移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RAIL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死亡受体DR4、DB5在无转移的肝癌组织分别为(3.59±0.87)、(1.98±0.54),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原发灶组织(分别设定为1)及其门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62±0.28)、(0.31±0.12),呈递减趋势(P<0.05).诱捕受体DcR1、DcR2在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29±0.04)、(0.54±0.08),显著低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分别设定为1)(P<0.05).而在伴发PVTT的HCC中,门脉癌栓组织与其肝癌原发灶组织中DcR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r=0.461,P<0.05)及门静脉浸润情况(r=0.587,P<0.05)呈显著正相关.D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TRAIL死亡受体DR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TRAIL 途径诱导凋亡在肝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癌耐药株HepG2/ADM与其亲代HepG2的TRAIL受体的表达。及TRAIL对肝癌耐药株HepG2/ADM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浓度递增法用阿霉素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获得肝癌耐药株HepG2/ADM。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比较肝癌耐药株HepG2/ADM与其亲代HepG2的TRAIL受体及bcl-2、MDR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TRAIL对肝癌耐药株HepG2/ADM的调亡诱导作用。结果肝癌耐药株HepG2/ADM与其亲代HepG2比较都存在DR4、DR5受体且mRNA和蛋白表达上无差异。DcR1、DcR2在蛋白表达上无差异,但mRNA水平有轻度变化,未达到统计显著性。免疫组化示肝癌耐药株HepG2/ADM与其亲代HepG2都存在DR4、DR5受体和DcR1、DcR2受体,分析未见差异。TRAIL对HepG2/ADM及其亲代均有诱导调亡的作用,同样存在一定的耐受现象。但调亡作用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耐药株HepG2/ADM与其亲代HepG2都存在DR4、DR5受体和DcR1、DcR2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单纯TRAIL治疗对耐药株作用与亲代细胞作用相仿,虽同样存在一定的耐受现象,但受HepG2/ADM耐药性的影响小。TRAIL治疗肝癌耐药株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cR1)在正常直肠和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在31例直肠癌和2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和DcR1的蛋白表达.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TRAIL、DR4和DcR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32.26%、29.03%、0)均低于正常直肠组织(55.00%、70.00%、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P=0.000),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无关(P>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TRAIL、DR4和DcR1的表达低于正常直肠组织,TRAIL及其受体相互作用所诱导的凋亡效应在直肠癌中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RT—PCR检测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死亡受体DR4、DR5、假受体DcRl、DcR2的mRNA表达。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DR4、DR5、DcR1均为85%(17/20);DcR2为75%(15/20)。前列腺癌组织中死亡受体DR41、DR5为80%(16/20);DcR1阳性表达率为15%(3/20);假受体DcR2于前列腺癌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DcR1、DcR2受体缺乏表达,DcR1、DcR2在前列腺癌的凋亡调控途径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 (TRAIL)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DR4、DR5及DcR1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DcR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 (P <0 .0 1) ,DR4、DR5的表达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组织中DR4、DR5及DcR1的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TRAIL基因受体DcR1在前列腺癌凋亡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TRAIL及其死亡受体4(DR4)、诱骗受体2(DcR2)和核因子KB(NF-KB)在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肾脏中的表达及分析其与肾功能的关系。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M组),一侧肾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第4、8、12、16周末,随机处死各组8只大鼠,收集血液、尿液和肾组织,检测血生化指标、尿蛋白量(24h)和肥大指数等。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皮质TRAIL及其受体DR4、DcR2和NF-K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DM组大鼠尿蛋白量(24h)和肥大指数(肾质量,体质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血白蛋白在第8周末开始显著低于NC组(P〈0.01);Scr、BUN于第16周末显著高于NC组(P〈0.01)。DM组大鼠TRAIL及其受体DR4mRNA在第4、8及12周末时表达均显著低于NC组(P〈0.01);第16周末时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1)。DM组大鼠DcR2mRNA在第4、8及12周末时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P〈0.01);NF-KB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AIL及其受体DR4、DcR2主要在肾小管表达,而在肾小球和脉管系统未见表达;NF-K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TRAIL及其受体和NF-KB在各组表达趋势与PCR结果一致。结论TRAIL系统作为调节细胞凋亡的一组重要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塞莱昔布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Hep3B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塞莱昔布联合应用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在塞莱昔布作用前后凋亡信号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caspase-9,DR4,DR5,DcR1,c-FLIP,RIP,Cytc,Smac和Bid的表达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中HepG2及Hep3B细胞生存率分别为29.37%±2.68%和22.75%±2.77%,显著低于塞莱昔布单独用药组的73.04%±4.03%和66.90%±3.47%(t=9.975,P<0.01).塞莱昔布预先处理能够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Cytc、Smac、Bid的表达,但对DR4、DR5、DcR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RAIL联合塞莱昔布通过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活化死亡受体通路及上调Bid的表达,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TRAIL联合顺铂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顺铂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TRAIL应用肝癌临床治疗的一种新的用药模式。方法 以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顺铂联合应用TRAI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顺铂作用前后HepG2细胞在TRAIL诱导凋亡过程中Caspase-8、Caspase-3、DR4、DR、DcR,c—FLIP及RIP的表达变化。结果 顺铂能够增强TRAIL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顺铂预先处理能够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DR的表达。结论 TRAIL联合顺铂可以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其机制是通过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解除Caspase-8受抑,恢复凋亡信号的传导来实现的。死亡受体D&的表达上调也可能参与了这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重要的促凋亡细胞因子。TRAIL通过与死亡受体(DR)结合发挥促凋亡效应,同时该效应受诱骗受体(DcR)的调节,进而发挥抗凋亡、促增殖等作用。TRAIL同各类受体结合所致的病理损伤效应参与糖尿病肾病(DN)、狼疮肾炎(LN)、移植性肾病等肾脏疾病进展,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简要介绍TRAIL、TRAIL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对照组、糖尿病4周组、8周组和12周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TRAIL基因及其死亡受体DR4、DR5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TRAIL、DR4、DR5的表达亦显著增强。结论 在高糖环境的诱导下.TRAIL基因及其死亡受体出现的高表达,可能部分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作用,以及TRAIL耐药的可能机制和逆转耐药方案。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CC与正常肝组织中TRAIL的表达差异。采用不同浓度的sTRAIL(可溶性)处理HCC细胞株及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sTRAIL转染HCC细胞株,观察sTRAIL的抑癌疗效。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sTRAIL的体内抑癌作用。进一步,检测HC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采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治疗。最后,观测sTRAIL和IL-12联合抗癌效果。结果 肝癌组织DR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DR表达量。60例肝癌组织中54例不表达诱捕受体DcRl,25例不表达DcR2,而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DcR。两种.HCC细胞株中DcR1表达缺失。经sTRAIL(100ng/ml)处理24h,HCC细胞凋亡发生率约10%,而Jurkat细胞凋亡率达70%以上。体外pIRES-EGFP-sTRAIL转染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不敏感。体内直接瘤体注射pIRES-EGFP-sTRAIL可对裸鼠肝癌无明显抑制作用。HCC高表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可部分逆转TRAIL耐药。IL-12使survivin表达明显下调,显著加强TRAIL对HC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HCC对TRAIL诱导的凋亡有耐药现象。survivin参与HCC对TRAIL的耐药机制,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可部分逆转TRAIL耐药。IL-12可通过抑制siurvivin表达增强TRAIL对HCC杀癌作用。联合基因治疗(如TRAIL和IL-12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HCC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能够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细胞。部分PC-3细胞能够对TRAIL产生抵抗作用,本研究对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和阐述。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培养基)和实验组(不同浓度滴度的TRAIL处理),作用时间24~72小时。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筛选出抵抗TRAIL治疗的PC-3细胞,Q-PCR检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B转换酶抑制蛋白(FLICE inhibitory protein,FLIP)、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DR4)、DR5、Fas相关死亡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和caspase-8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TRAIL对PC-3细胞具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平均存活率随着TRAIL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与TRAIL浓度有关,在200ng/ml的TRAIL时,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强。Q-PCR检测结果显示TRAIL作用24小时的PC-3细胞较对照组的FLIP、DR4、DR5、FADD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降低;随着TRAIL作用时间延长至72小时,DR4、DR5、FADD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下降,而FLIP表达上升。结论体外实验TRAIL对于PC-3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和TRAIL浓度作用时间有关,在TRAIL作用一定时间内,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强。TRAIL对PC-3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关系,在200ng/ml时对PC-3细胞抑制生长率最强。PC3-TR的DR4、DR5、FADD和caspase-8及FLIP在TRAIL短时间治疗内表达下降,而在长时间治疗时DR4、DR5、FADD和caspase-8表达下降,FLIP表达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其受体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利用TRAIL对HCC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了100例肝癌组织,100例癌旁组织,40例正常肝组织中TRAIL及TRAIL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浓度TRAIL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观察经药物处理前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发生率。结果TRAIL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86例肝癌组织不表达诱捕受体DcR1(86%),55例肝癌组织不表达诱捕受体DcR2(55%),40例正常肝组织两种诱捕受体均有表达。肝癌组织中死亡受体为高表达,诱捕受体为低表达,正常肝组织则相反,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肝癌组织中死亡受体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病人的性别、年龄、AFP水平、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经TRAIL(100ng/ml)处理24h,肝癌细胞凋亡发生率约10%,而Jurkat细胞凋亡率达70%以上,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发生率约50%。结论HCC时,TRAILR普遍表达,但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其中DcR1大多缺失,这为利用TRAIL治疗HCC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单一的TRAIL治疗只能有限的诱导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发生凋亡,HCC对TRAIL诱导的凋亡存在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喜树碱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凋亡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AIL单独或联合应用喜树碱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在处理前后凋亡信号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caspase-9,DR4,DR5,DcRl,c—FLIP,RIP,cytc,Smac和Bid表达的变化。结果喜树碱能增强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两者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喜树碱预先处理能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cytc,Smac,Bid的表达,但对DR4,DR5,DcR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TRAIL联合喜树碱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是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活化凋亡发生的死亡受体通路,上调Bid的表达激活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的表达不参与这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与丁酸纳(NaB)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后,分别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NaB(1.0、2.5、5.0 mmol/L)和TRAIL(10、100、500、1000μg/L),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DR4和DR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不同浓度的TRAIL处理后,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4.5±1.3)%和3.2±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B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NaB浓度从1.0mmol/L升高到5.0mmol/L时,抑制率从(37.6±2.6)%升高到(58.4±3.0)%,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B浓度为2.5 mmol/L时的凋亡率为(26.7 5.2)%.联合应用NaB和TRAIL能够明显的提高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与同等浓度的NaB或TRAIL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细胞经过NaB作用后,其DR5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 HepG-2细胞对单独应用TRAIL诱导的凋亡不敏感,NaB可通过上调HepG-2细胞内DR5 mRNA的表达而增强HepG-2对TRAIL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