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听力儿童的失匹配负波(MMN)的特点,同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耳儿童MMN的差异。方法 对44例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正常的儿童分别进行双耳的MMN检查,其中男25例,女19例。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 000 Hz和2 000 Hz 的短纯音测试受试者MMN,观察不同性别、不同耳儿童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并比较差异。结果 44例受试者的双耳均可正常引出MMN 波形,男性儿童左耳MMN平均潜伏期为(170.24±32.83)ms,平均波幅为(3.40±2.04)μV;男性儿童右耳MMN平均潜伏期为(172.51±24.19)ms,平均波幅为(4.20±2.29)μV;女性儿童左耳MMN平均潜伏期为(162.13±31.40)ms,平均波幅为(4.01±2.82)μV;女性儿童右耳MMN平均潜伏期为(170.30±33.11)ms,平均波幅为(3.76±2.80)μV。所有受试者左右耳间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耳间MMN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耳间MMN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右耳间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间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正常听力的儿童双耳在频率差异的短纯音刺激下均能稳定的引出MMN波形,在儿童中性别、不同耳对MMN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排除性别是MMN检查中影响其规范数据的一个因素,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3)
目的观察刺激声频率差异变化对正常人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影响,探讨MMN产生机制,及其对声音辨别能力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青年健康男性行MMN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查,确定ABR阈值,MMN检查在受试者在阅读状态检测,采用odd-ball刺激方式,给予短纯音刺激,偏差刺激概率为20%,标准刺激概率为80%,刺激频率为1.1次/s,刺激声强度为ABR阈上50d B;偏差刺激声频率分别为750Hz;1000Hz;2000Hz;3000Hz,对应的标准刺激声频率分别为500Hz;500Hz;1000Hz;1000Hz,每个受试者均行4次MMN检查,每次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频率差异幅值分别为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观察各组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结果所有受试者ABR阈值均≤25 d B n HL。每例受试者均可引出MMN波形,当频率差异幅度分别为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时,各组MMN潜伏期分别为167.61±14.93ms,148.48±12.03ms,139.17±10.93ms,121.37±19.51ms,经方差分析,总体各组潜伏期有显著差异(F=18.81,p=0.000);波幅分别为5.62±2.68 u V,7.35±2.97 u V,6.13±1.83 u V,6.36±2.26u V,经方差分析,总体各组波幅无显著差异(F=0.956,p=0.423)。结论MMN在正常青年人可以稳定引出,而且随着刺激声频率差异的增大,其潜伏期呈现稳定而且有规律的减小,重复性良好,作为对声音辨别能力检测的有效手段,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性聋(presbycusis)患者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智听公司SmartEP诱发电位系统,采用被动的Oddball模式对3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26名老年听力正常者(老年听力正常组)和30名正常青年人(对照组)进行频率差异MMN和持续时间差异MMN检测。结果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潜伏期(202.53±33.75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182.48±36.44ms)及对照组(174.23±41.19ms)相比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4.89±1.52μV)与老年听力正常组(5.02±1.63μV)及对照组(5.54±1.58μ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243.65±19.40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216.47±30.89ms)及对照组(184.68±43.16m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4.39±1.03μV)与对照组(5.32±1.97μ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听力正常组(4.73±1.78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频率差异MMN波幅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听力正常组频率差异MMN的潜伏期较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短(P<0.05),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频率差异MMN与持续时间差异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聋组频率差异及持续时间差异MMN的潜伏期较老年听力正常组及对照组延长,其波幅较对照组小,提示老年性聋患者听皮层可能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老年性聋组持续时间差异MMN与频率差异MMN相比潜伏期长,提示持续时间差异MMN较频率差异MMN更敏感,能够更早的反映其皮层及皮层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及正常青年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特点。方法对29例(58耳)正常听力儿童(7~16岁)及29例(58耳)正常听力青年(18~34岁)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进行MMN检查,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短纯音,观察两组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58例(116耳)受试者均可正常引出MMN波形,正常儿童组MMN平均潜伏期和平均波幅分别为171.23±26.90 ms和3.46±2.30μV,正常青年组分别为177.57±26.61 ms和3.96±2.46μV;两组间MMN潜伏期及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72,P=0.11>0.05)。结论7~16岁正常听力儿童及18~34岁正常听力青年组均能引出稳定的MMN波形,且两组间MMN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差异;MMN结果与儿童受试者听觉通路的成熟情况有关,与年龄差异无关。 相似文献
5.
失匹配负波简介及其听力学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一个成分,是一系列重复的、性质相同的“标准刺激”中具有任何可辨别差异的“偏差刺激”诱发的脑电反应,主要反映不依赖于任务的自动加工过程,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自动加工的电生理测量指标。19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部分唇腭裂患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检查,并与健康正常组对照,探讨言语障碍可能的神经功能机制。方法对唇腭裂患者15例,腭裂患者11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行MMN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行ABR检查,确定ABR阈值,MMN检查采用oddball方式,偏差刺激声为2000 Hz,概率为20%,标准刺激为1000 Hz,概率为80%,观察MMN潜伏期及波幅在各组的表现特点。结果 MMN潜伏期在3组中分别为:唇腭裂组(147.10±29.44)ms;腭裂组(184.29±46.78)ms;对照组(154.86±19.48)ms;腭裂组与唇腭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9.730,P=0.001),腭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9.730,P=0.000),唇腭裂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MN波幅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N在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的上述表现可能预示着腭裂患者在听觉中枢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障碍。 相似文献
7.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一个成分,最早由Naatanen等(1978年)发现.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醒期,由于其引出的特殊性,近些年来诸多学者开始关注睡眠和昏迷状态下的MMN.并把它作为一个生理学指标广泛应用于不同意识状态下自动变化检测过程的研究.本文拟就睡眠状态下失匹配负波的产生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失匹配负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研究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短纯音刺激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美国32导Neuroscan EEG/ERP记录系统对24例(48耳)听力正常受试者和7例(14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MMN测试.采用经典0ddball模式,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500 Hz和1 000 Hz的短纯音测试两组受试者MMN,比较两组MMN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 感音神经性聋组MMN潜伏期为145.00±16.11 ms,与对照组130.45±7.31 ms相比,明显延长(P=0.009),两组的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908).而两组的波幅变异系数(CV%)均大于对应潜伏期的变异系数(CV%).结论 感音神绛性聋患者MMN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变化不大.MMN潜伏期相对比较稳定,但波幅个体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病患者失匹配负波特征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最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 balanced maximum,PBmax)的关系。方法用IHS3099(Version3.82)型诱发电位仪对14例(19耳)AN患者和24例(24耳)听力正常者行MMN测试,用GSI-61双通道诊断型听力计和SONY Tc-Fx25盒式双声道立体声录音机及自行录制的单音节音素平衡词表磁带分别测试14例(19耳)AN患者和19例(19耳)听力正常者的PBmax,比较两组MMN潜伏期和振幅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并分析MMN潜伏期和振幅与PBmax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组MMN(强度差异和频率差异)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AN组强度差异MMN振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两组频率差异MMN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128);AN组频率差异和强度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呈部分负相关(r=-0.647,P<0.01;r=-0.708,P<0.01),对照组强度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也呈部分负相关(r=-0.643,P<0.05),但对照组频率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无相关性(r=-0.027,P=0.913)。结论MMN潜伏期相对稳定,振幅变异较大。AN组MMN潜伏期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在群体水平与PBmax呈部分负相关。MMN潜伏期在预估AN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声源定位信号的编码过程在分离的脑干核内,耳间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的编码在上橄榄内侧核,耳间强度差(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的编码在上橄榄外侧核,波谱特征在编码在耳蜗北核[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中枢重塑过程中不同时期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表现,探讨利用MMN评估其听觉中枢重塑的可能性。方法对6例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CI)者(CI组)于开机时、开机后1、3及6个月分别行MMN检查,记录其MMN潜伏期及波幅,并与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MMN潜伏期及波幅相比较。结果 CI组3例(50%)患者在开机时引出MMN,6例(100%)开机后1、3、6个月均引出MMN,对照组6例(100%)正常人均引出MMN。CI组开机时、开机后1、3、6个月MMN的潜伏期分别为230.67±15.50、197±53.72、136.00±31.71、132.17±9.41ms;波幅分别为-2.53±3.09、-1.60±1.15、-1.83±0.96、-1.31±1.38mV;对照组MMN的潜伏期为142.0±23.10ms,波幅为-2.17±1.17mV。CI组开机时、开机后1个月MMN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44);开机后3、6个月MMN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和P=0.357)。CI患者在开机时、开机后1、3个月,MMN潜伏期逐渐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机后3、6个月MMN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开机时至开机后6个月,MMN波幅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后3个月内其MMN潜伏期逐渐缩短,开机后3个月时其MMN波形分化达正常人水平,但波幅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听力正常青年噪声耐受性与非恢复性睡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女30例,男24例)听力正常青年进行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测试,分别获得最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MCL)和最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根据ANL=MCL-BNL计算出ANL值,并进行非恢复性睡眠问卷(non-restorative sleep scale,NRSS)填写,问卷分为4个维度,维度1、2、3、4分别反映主观的睡眠后恢复感、身体症状、白天的功能状态及情绪症状,得分越低说明非恢复性睡眠对个体的负向影响越大;分别获得NRSS 4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分析ANL测试结果与NRSS得分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听力正常青年的ANL平均值为-0.76±3.55 dB HL,MCL平均值为47.61±8.25 dB HL,BNL平均值为48.26±8.41 dB HL,非恢复性睡眠问卷平均总得分为43.04±6.09分,维度1、2、3、4平均得分分别为10.33±2.29、15.78±3.54、9.98±2.17及6.69±1.87分。ANL水平与非恢复性睡眠问卷总得分、维度3、维度4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维度1、维度2得分间无相关性。结论非恢复性睡眠程度与个体的噪声耐受性成正相关,噪声耐受性越高(ANL值越低),非恢复性睡眠问卷得分越高,醒后自觉清醒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2)
言语识别功能往往受到各种神经因素或脑部疾病等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与特定事件在时间上具有锁相性的脑反应,是分析大脑感知和听觉辨别信息的窗口,反应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改变。目前已提取出的成分有慢反应P1-N1-P2、N2b-P3b及N400等。其中MMN是一种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反应大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过程,以无需患者主动参与,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测定的特点越来越广泛被应用于临床。失匹配负波(MMN)已被用作研究涉及听觉识别等领域中的工具。对于许多疾病,与对照组相比,MMN幅度基本都会显示减弱和(或)潜伏期延长。这个发现,虽然MMN不能作为任何特定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但MMN可能有助于理解涉及中枢听觉言语障碍的一些疾病的识别因素,并且可以作为预知这些疾病风险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
目的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正常的唇腭裂患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auditory mismatch negativity,AMMN)检查,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判断唇腭裂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为探讨其言语功能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唇裂伴有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39例,单纯唇裂(Cleft Lip,CL)28例,单纯腭裂(Cleft Palate,CP)17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9例(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均正常)分别行AMMN检查,比较各组间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CP组AMMN潜伏期较正常组、CL组显著延长(P<0.05),CP组潜伏期较CLP组无明显差异(P>0.05);CLP组潜伏期较CL组、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CL组潜伏期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AMMN的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P及CLP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可能为导致其言语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但仍然需要结合其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功能评定、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