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 (1 0~ 2 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 1 0~ 2 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 0 5~ 2 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 1 0 0 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 ,以 1 2 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 95~ 1 1 5dB(A)的噪声强度下 ,当 0 5~ 6kHz的阈值未出现异常时 ,1 0~ 1 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1 0~ 1 6kHzP <0 0 0 1 ,1 8kHzP <0 0 1 ) ,对最大输出没有反应耳数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 4~2 0kHzP <0 0 1 )。接触噪声的各年龄组 1 0~ 1 8kHz阈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不同工龄组比较 ,6~1 0年工龄组的 1 0~ 1 8kHz阈值明显升高 ;不同噪声强度组的 1 0~ 2 0kHz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强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 ,1 0~ 2 0kHz听阈的变化早于 0 5~ 6kHz,年龄和工龄影响1 0~ 2 0kHz听阈 ,其对最大输出引不出反应和听阈阈值的变化可作为早期检测噪声性听力损失及噪声易感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噪声环境作业工人的听力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噪声性听力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的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的120例作业工人中,接触噪声时间2年22例,3~5年43例,6~10年55例。噪声作业2~10年工人中,6 kHz处出现听阈提高分别有15耳、49耳和81耳;4 kHz处出现听阈提高分别有19耳、71耳和89耳;3 kHz处出现听阈提高分别有3耳、31耳和75耳。6、4和3 kHz 3个频率处,接触噪声时 间长,听阈提高发生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和3 kHz3个频率处,发生噪声性聋例数比较,P 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kHz与6 kHz,4 kHz与3 kHz,6 kHz与3 kHz两两比较,P 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噪声环境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听力损害,听力损害程度越严重;各频率中4 kHz处最易出现噪声性聋,其次为6 kHz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坑道混合型噪声及随身听设备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坑道作业人员的听力防护,调查坑道作业噪声及随身听对部队官兵听觉系统的危害。方法对总参某部从事坑道作业人员73人和长时间使用MP3的人员53人进行问卷调查,除外耳鼻咽喉科其他疾病,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听力检查前脱离噪声20小时以上,在隔音室内进行纯音和声导抗检查。用Stata软件对听力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力检查发现坑道作业组出现语频听力下降3人(4.11%,3/73),平均听阈50dBHL;出现高频听力损伤30人(41.10%,30/73),频率主要为3.0kHz、4.0kHz、6.0kHz、8.0kHz高频区,平均听阈46dBHL。使用MP3的人员中无语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伤人数为17人(32.08%,17/53),平均听阈45dBHL。坑道作业组语频听力损失比例与长期使用MP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听力损失两组发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坑道噪声可能引起坑道作业人员的听力下降,需进一步加强噪声防护。长期使用MP3也可引起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工业噪声对火电厂噪声作业职工听力的影响,为噪声作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华北地区的8个火电厂,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暴露于Leaq≥85dB噪声作业场的3312名职工进行听力损失调查。结果:3312名职工听力检测发现有865人有听力损失,占26.1%,伴语言频率区听力损失的357人,占10.8%,其中感音性聋286人;高频听力损伤的783人占23.6%。结论:电厂噪声引起听力损失,一般首先累及高频,随着曩露于嗓音时间增加可逐步累及语言频率,对听力的影响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语频听力损失以轻度多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从事京剧打击乐的55人(110耳)进行了听力调查及动态观察。利用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10耳中高频听力损伤89耳,占81%;语频听力损伤32耳,占29.1%;其中伴有高频耳鸣78耳,占70.9%。动态观察30人(60耳),均为永久性听阈阈移。高频听力损伤最早出现的频率是4kHz,并见典型“V”谷,符合噪声性聋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自我测试听力的听力宝APP测听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43例(86耳)志愿者,年龄18~70岁,平均40.9±14.5岁,男22例,女21例,其中听力正常35耳,听力损失51耳。首先,每位受试者采用听力宝APP测试软件在噪声小于30 dB A的隔声室环境下自己进行0.125、0.25、0.5、1、2、4、8 kHz各频率的纯音听阈测试;然后,由听力师采用GSI-61纯音听力计在噪声小于30 dB A的隔声室中进行相同频率纯音听阈测试,计算两种测试方法各频率阈值的差值。结果所有受试耳由听力宝APP与纯音听力计在0.125、0.250、0.5、1、2、4、8 kHz各频率测得的纯音听阈之差分别为2.50±5.66、2.15±5.10、0.87±4.54、1.09±5.40、4.59±6.37、1.86±5.87、6.69±9.02 dB;其中听力正常耳各频率阈值之差分别为2.57±4.35、3.00±4.15、1.86±4.64、3.69±6.20、5.43±6.42、4.71±6.02、8.57±9.65 dB,听力损失耳各频率阈值之差分别为2.45±4.66、1.57±4.13、0.20±4.78、-0.69±4.45、4.02±6.89、-0.10±3.74、5.39±8.12 dB;分别对所有受试耳、听力正常耳、听力损失耳两种测试方法的阈值之差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听力宝APP与纯音听力计在30 dB A以下的安静测试环境下的听力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听力宝APP用于听力筛查和自我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飞行学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12例某飞行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学员,检测学员4、6及8kHz频段的听阈。以有无听力损失为应变量,以地域、吸烟情况、饮食习惯、耳鸣既往史、强噪声暴露时长、前庭功能、心品评分为自变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听阈值在4、6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辣饮食与不喜辣饮食组听阈值在4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噪声暴露时长组听阈值在4、6及8kHz频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频率下随暴露时长的增加听力损失呈加重趋势。不同前庭功能分级组听阈值在4、6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强噪声暴露是4、6kHz频段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前庭功能优秀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听力损失在飞行学员群体具有较高发生率,吸烟、强噪声暴露及前庭功能水平与听力损失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军事噪声致爆震性聋早期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将听力正常的炮兵某部男性官兵88例(176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88耳),实验组参加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对照组未参加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对照组及实验组训练前后进行纯音测听及DPOAE测试,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训练后80耳中耳传导功能无障碍,其中13耳纯音听阈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DPOAE检查亦异常;67耳纯音听阈正常,其中15耳DPOAE幅值在4kHz处降低。与训练前、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训练后2、4及8kHz纯音听阈升高(P<0.05或P<0.01),以4kHz处升高最为明显;实验组训练后2、3、4、6及8kHzDPOAE幅值降低(P<0.05或P<0.01),其中以4kHz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军事噪声致爆震性聋早期监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对其防护、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跟踪某航校飞行学员人群连续两年的高频听力变化,根据结果判断其变化趋势并进行基因组学筛查,探讨mtDNA4977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9级140名飞行学员进行听力学检测,连续跟踪调研两年,着重观察个体两年间左右耳高频频段4000、6000、8000Hz之间的听阈值及高频听力累加值的变化情况,针对筛查出的听力下降学员进行mtDNA4977片段缺失情况诊断,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同一人群配对样本T检验以验证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2检验进行组间基因缺失频率的比较。结果在调查的飞行学员人群中,两年间右耳4000Hz频段有明显变化(p<0.05),其他各高频频段及高频听力累加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D-NA4977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年级飞行学员人群中存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携带mtDNA4977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耳鸣的发病原因、检查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诉的200例患者进行耳科专科检查、声导抗检测、常频纯音听阈测听和高频扩展听阈测听检查。结果:200例耳鸣患者中,单侧耳鸣123例(61.5%),双侧耳鸣77例(38.5%);46例(23.0%)听力正常。单侧耳鸣中,患侧与对侧听阈比较0.125~8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kHz及其以上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听力正常组与听力异常组比较各频率阈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检出率低于听力正常组。结论:耳鸣可以存在听力正常的人群中,扩展高频测听能否为耳鸣患者提供早期听力损失的依据,尚需对更多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