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表现为突聋的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团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4,2(2):98-100
表现为突聋的听神经瘤殷团芳综述卢永德审校听神经瘤(AN)最常见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但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HL)也是AN的一种表现形式,近来AN引起SHL的病例报告越来越多。由于ABR、CT和MRI的应用,特别是借助于礼增强MRI(Gadoli...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例经CT及手术证实为听神经瘤而ABR及SR正常或基本正常病例的分析,指出:ABR及SR对检出听神经瘤虽有高度敏感性,但皆可出现假阴性。当患者出现单侧持续性耳鸣、听力进行性减退、前庭功能减退、持久的不平衡感或平衡失调时,不能因ABR及SR正常而不进行内耳道X线断层摄影或CT检查,否则可致漏诊。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53岁,因左耳突发性听力下降3 d入院.3 d前在工作中突然自觉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有闷胀感及持续性耳鸣,近2 d耳闷减轻,但听力及耳鸣无明显改变.发病以来无耳痛、耳漏、面瘫、眩晕、头痛、无畏寒发热.咽反应灵敏,悬雍垂无偏移.纯音电测听示左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声阻抗不能引出左耳同侧声反射.ABR检查:左耳反应阈80分贝,右耳50分贝,考虑蜗后病变;CT检查:左耳内听道较右侧稍扩大,余无异常.诊断为左突发性耳聋,经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无明显好转.1周后行内听道MRI检查,回报左侧小脑角区类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5.
以突发性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突发性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 对1983-1997年收治听神经瘤92例中20例(21耳)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听力减退的病例占21.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500Hz、1000Hz、2000Hz听力平均听阈)>71dBHL者12耳,占57.1%;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 esponse,ABR)检测均有异常;声反射检测9例(10耳)均消失。影像学检查CT阳性率为88.89%,阴行者行CT气脑造影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均能确诊。结论 对突发性听力减退可疑听神经瘤的患者应常规检查ABR,出现异常者应进行颞骨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病即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其特点是:电测听示低频损伤(0.25、0.5、0.75kHz)较重,1kHz较轻,2kHz大部分正常,4kHz、8kHz亦较轻。声阻抗示鼓室压及声顺值正常,镫骨肌反射均诱不出。ABR示(140dBpeSPL短声刺激)各波均诱不出。40HzAERP短声刺激,可诱出反应波。耳声发射示耳蜗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突发性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对1983~1997年收治听神经瘤92例中20例(21耳)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听力减退的病例(占21.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500Hz、1000Hz、2000Hz听力平均听阈)>71dBHL者12耳,占57.1%;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检测均有异常;声反射检测9例(10耳)均消失。影像学检查CT阳性率为88.89%,阴性者行CT气脑造影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均能确诊。结论对突发性听力减退可疑听神经瘤的患者应常规检查ABR,出现异常者应进行颞骨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菊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6):394-397
关于“听神经病”的命名经历几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我国学者顾瑞将其称之为“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依据是:①纯音听力正常或轻度减退而言语听力显著减退;②镫骨肌反射不能引出或反射衰减阳性;③多数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可引出SP,AP振幅降低或消失;④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引不出或不能重复,特别是不能引出Ⅰ~Ⅴ波,提示病变在听觉传导的中枢通路。提出“Ⅰ型传入神经元病”概念,其依据的是患者有双侧进行性听力损失,严重的言语听力障碍,纯音测听以低频为主的上升型听力图,言语测听和ABR改变比纯音听阈改变严重,耳声发射多正常且幅度增大,不被对侧抑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5年前感双耳持续性耳鸣,如蝉鸣音,伴听力下降,以右耳为重,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有语言交流障碍,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近10天突感左耳耳鸣加重,仍为蝉鸣样,听力下降无明显加重,无头痛、眩晕、呕吐。心电图示心肌受累,肺、腹部正常。专科检查:鼻、咽、喉正常。纯音听阈测试:双耳感音神经性聋,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右耳85dBHL,左耳70dBH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部分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镫骨肌声反射(acoustic stapedius reflex,AR)消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1例(21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的ALHL患者患耳的声顺值、共振频率、耳蜗电图、DPOAE及ABR的改变,与其健耳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正常的ALHL患者相应观察值进行对照,并比较患耳上述观察值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LHL镫骨肌声反射消失耳的病变在内耳,其共振频率略高于健耳及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患耳耳蜗电图-SP/AP值高于健耳及对照组,差异显著.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治疗后,听力恢复正常16耳,其中仅4耳AR可引出,12耳仍不能引出;其余5耳听力仅部分恢复,AR仍不能引出.结论 膜迷路积水导致镫骨底板活动受限是AR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膜迷路积水同时引起传声系统质量及劲度的改变,其对共振频率的影响取决于积水对镫骨底板活动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2010年4月18日晚其母发现其右耳无听力,遂于第二日来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双耳鼓膜稍内陷。声导抗检查示左侧C型鼓室导抗图,0.5~4.0kHz声反射正常;右侧As型,鼓室压偏负,0.5~4.0kHz声反射消失。纯音测听不能配合,40HzAERP示:500Hz,左侧30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