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雷公藤柱层析各段组分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各段组分中有效成分与药效的关系。方法 HPLC测定各段组分中6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在SD大鼠背、尾根及左后足跖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BCⅡ)乳液,建立CIA大鼠模型。选取8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各段组分组,每组各8只。免疫20 d后,连续灌胃给药3周,记录大鼠关节炎指数(arthrits index,AI),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各段组分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中段和末段组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段组分的高、低剂量组和末段组分的高剂量组给药3周后均能明显降低AI值(P<0.01),能明显抑制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P<0.01),也能明显诱导肝细胞凋亡(P<0.01),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P<0.01)。结论 雷公藤柱层析各段组分治疗CIA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有关,灌胃后会诱导大鼠肝细胞发生凋亡,上调caspase-3活性,有效成分与药效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CIA)中韧带组织的浸润机制及不同时期的TNF-α、IL-2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大鼠为对象,用牛Ⅱ型胶原(CⅡ)分别采用普通CIA造模和加强CIA造模。在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踝关节周围韧带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测匀浆后韧带组织中的IL-2和TNF-α。结果 CIA组和加强CIA组的同期IL-2及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尤以加强CIA组的表达最高。CIA组和加强CIA组中期的IL-2及TNF-α浓度也显著分别高于同组的早期及晚期IL-2及TNF-α水平。结论研究证实了CIA模型大鼠关节组织的韧带与关节囊的浸润是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浸润的过程;韧带及关节囊等局部组织中的TNF-α和IL-2表达增高,加强CIA组在20天左右的组织匀浆中的TNF-α和IL-2的水平最高,CIA模型大鼠的炎性过程有自限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强的松组;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包括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结果给药16d后,强的松组A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至治疗结束,且优于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减低(P<0.05)。结论强的松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抑制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从而缓解CIA。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动物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足跖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形成佐剂性关节炎(AA),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美舒利)、绿原酸低剂量组(25 mg·kg-1)、中剂量组(50 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1)。观察绿原酸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超敏反应与左右足跖宽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绿原酸中剂量组(50 mg·kg-1)、高剂量组(100 mg·kg-1)能够降低含量,升高SOD和GSH-Px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原酸具有抗佐剂性关节炎(AA)的作用,并通过降低TNF-α、IL-2、CIC和MDA含量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金乌健骨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金乌健骨胶囊0.225、0.450、1.350g/kg组及甲氨蝶呤(0.001g/kg)组,每组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后ig相应药物,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收集大鼠粪便,连续ig 4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16S rRNA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金乌健骨胶囊1.350g/kg组和甲氨蝶呤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6组样本间Chao、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差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螺旋杆菌属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均增高(P<0.05),毛螺菌属_NK4A136_group (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乌健骨胶囊0.225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0.01);金乌健骨胶囊0.450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增高(P<0.05),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 金乌健骨胶囊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在中药作用下对其关节炎指数、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 (PGE2)、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A、B、C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连续干预4周后,各组大鼠眼眶静脉取血,观察关节炎指数、IL-1β、TNF-α、PGE2、RANKL及OPG.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A、B、C组血清IL-1β、TNF-α、PGE2、RANKL、OPG及RANKL/OP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A、B、C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作用及对RANKL、OPG及RANKL/OPG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阳性组(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B、C组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自拟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IA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下调IL-1β、TNF-α、PGE2水平,抑制RANKL、OPG,从而可以有效防治CIA.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0):4247-4249
目的:建立金乌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制剂中的三七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白芍、青风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3∶8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三七显微鉴别特征明显;白芍、青风藤TLC分离度好、斑点清晰;芍药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4~1.412μg/ml(r=0.999 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5.73%~99.48%,RSD为1.5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乌健骨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痹痛合剂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炎症的调节。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痹痛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痹痛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0.2 mL弗氏完全佐剂皮内注射右后足趾,形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相同部位注射。致炎后,每组大鼠根据设定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1 d,双氯芬酸钠组每天剂量为0.5 mg·(100 g)-1双氯芬酸钠,痹痛合剂高剂量组每天剂量为0.6 mL·(100 g)-1痹痛合剂,低剂量组每天剂量为0.3 mL·(100 g)-1痹痛合剂。分别给予空白组、模型组等体积的蒸馏水。检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炎症因子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改变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改变。结果 各给药组在以上各检测指标上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变(P<0.01),痹痛合剂高剂量组的治疗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和双氯芬酸钠组(P<0.05)。结论 痹痛合剂具有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有效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骨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抚顺市中医院骨科二病房就诊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健骨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健骨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优异,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Ⅱ型胶原加弗氏完全佐剂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记录大鼠体重,测量大鼠足趾容积,测量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促炎因子 IL-6、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200 mg·kg -1·d -1)可明显降低 CIA 大鼠足趾肿胀率(P <0.05)、胸腺和脾脏指数水平(P <0.05),茶多酚治疗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 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茶多酚对 CIA 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宝岩  祝焕林  翟桂兰 《中国药房》2012,(17):1582-1584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抗炎作用。方法:取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磺酸高、低剂量(4、2 g.d-1)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喂饲高脂饲料,同时牛磺酸2个剂量组分别喂饲相应药物,12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兔主动脉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切片中炎症标记物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8水平,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的主动脉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及MIF、IL-8和TNF-α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高、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及MIF、IL-8和TNF-α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牛磺酸可能具有抗炎性因子MIF、IL-8、TNF-α的作用,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色梅总黄酮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布洛芬50 mg·kg-1)、五色梅总黄酮大剂量组(100 mg·kg-1)、五色梅总黄酮小剂量组(25 mg·kg-1);各组每日1次,给药21 d,观察大鼠足肿胀率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测定大鼠炎性组织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五色梅总黄酮能降低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足肿胀率并降低关节炎指数,在造模后第17天,五色梅总黄酮大剂量组,足趾肿胀率由模型对照组(61.85±15.26)%降低到(47.04±14.20)%,关节炎指数由模型对照组(4.76±1.27)下降到(3.69±0.53)(P<0.05);并能显著降低炎性组织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五色梅总黄酮大剂量组,IL-1β水平由模型对照组(888.62±73.28)μg·m L-1下降到(805.75±98.51)μg·m L-1,TNF-α水平由模型对照组(928.80±81.37)μg·m L-1下降到(820.23±126.40)μg·m L-1(P<0.05);能显著降低炎性组织液中MDA水平,提高SOD的活性,五色梅总黄酮大剂量组,MDA水平由模型对照组(26.28±4.94)nmol·m L-1下降到(21.56±5.01)nmol·m L-1,SOD活性由模型组(159.68±51.18)U·m L-1提高到(212.08±54.65)U·m L-1(P<0.05)。结论五色梅总黄酮有效改善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性组织液中IL-1β、TNF-α水平及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伸筋草生物碱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模型组、依托考昔片(阳性药,1 mg/kg)组及伸筋草生物碱低、中、高剂量(30、60、12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0只大鼠sc 0.1 mL CFA造模,致炎15 d后,连续ig给药30 d。测定大鼠足趾肿胀率、HE染色后观察造模测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致炎45 d,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依托考昔片及伸筋草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足趾肿胀率均显著下降(P<0.05、0.01);中、高剂量伸筋草生物碱明显改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依托考昔片及伸筋草生物碱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依托考昔片及伸筋草生物碱各剂量组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伸筋草生物碱显著抑制CFA诱导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改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并记录168例KOA患者在服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方及外敷膝痛外敷方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4周血清IL-1、TNF-α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KOA患者VAS、IL-1及TNF-α在治疗后3 d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在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周及4周时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可缓解KOA患者疼痛,且能降低血清IL-1及TNF-α水平,适合KOA患者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还可能与生物制剂治疗RA的疗效差异有关。本文就TL1A和IL-17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环死因子(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IL-1和TNFα单克隆抗体、可溶性受体、受体拮抗剂或基因治疗对RA病人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藏党参提取物(以下简称ZDS)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随机选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剩余40只大鼠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ZDS低、中、高剂量组(0.44、0.88、1.76 g/kg,以生药量计)和地塞米松组(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