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颌面骨肿瘤,其中造釉细胞瘤14例,骨血管瘤8例,骨肉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3例,纤维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粘液瘤1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 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 33例颌骨肿瘤,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良性病变在CT上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物.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确颌骨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二维CT、MPR、VRT及CPR在显示颌骨肿瘤上各有特点,联合应用对临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MSCT-IVU)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疑有输尿管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31例中原发输尿管癌14例,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17例.MSCT-IVU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MSCT-IVU是诊断输尿管肿瘤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为该院实施CT诊断的肾上腺肿瘤病变患者45例,均为在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回顾性的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研究中的患者中,存在皮质癌、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增生、神经节瘤、肾上腺转移瘤、腺瘤、髓样脂肪瘤以及囊肿、血肿、结核、肾上畸胎瘤患者分别具有6例、4例、7例、1例、5例、11例、3例、4例、2例、1例、1例;对于良性肾上腺肿瘤病变病例而言,通常情况下肿瘤直径在3 crn以下,并且拥有清晰的边界;对于恶性肾上腺肿瘤病例而言,肿瘤直径为3 cm以上;肾脏两侧为肾上腺肿瘤常发部位,并且脂肪型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结论:对于肾上腺肿瘤患者,采取CT扫描仪进行鉴别肿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疑有泌尿系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20例中结石11例,先天变异及畸形3例,癌肿4例,结核1例,其他1例。MSCT能清晰地显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病变的部位、原因、范围及性质。结论:MSCTU重建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及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大增加泌尿系疾病的诊断率,故可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外伤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病例膝关节外伤就医而X线平片显示无明显骨折情况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3D及MPR等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其中右胫骨平台骨折3例,左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股骨髁间骨折1例;2例伴有关节积液,7例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6层螺旋CT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游离体的立体形态,MPR图像则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地观察游离体的大小、形态、密度、位置,对病变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提供骨关节病变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膝关节骨折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容积重组图像可以直观显示骨折表面状况,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碎骨片的空间位置;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内部细节,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及细节,平台塌陷范围、程度,以及隐匿骨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经曲面断层片诊断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能完美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牙体本身与颌骨及邻牙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0.
骆忠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50-1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2005年5月~2011年8月120例来我院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年龄18~72岁.将该患者分别用CT普通扫描方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方式诊断,将原有图像进行骨算法薄层重建,之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各显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脊柱骨折的脱位、骨折、以及脊椎管情况以及固定物的立体形态和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清晰、全面、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出脊柱骨折的全貌,是医生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手术方式的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相扫描及多层面重建(MPR)对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113例患者进行肾上腺多期相扫描,所得图像进行MPR,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各期相扫描中的特点。结果醛固酮腺瘤39例,皮质醇腺瘤25例,嗜铬细胞瘤27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肿瘤22例。醛固酮腺瘤组的各期相CT值均小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但相对造影剂清除百分比大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动脉期扫描CT值低于嗜铬细胞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在各增强扫描期相CT值均大于无功能皮质腺瘤组(P<0.05)。结论MSCT多期相扫描及MPR能够提高体积较小肿瘤的检出率,并对功能性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24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癌61例,肝转移癌45例,肝脏胆管细胞瘤7例,肝血管瘤73例,肝囊肿2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的临床和双排螺旋CT资料,分析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生部位,数量及CT平扫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各自大都有自己较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大多能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纵隔病变的CT资料。结果常见病变有胸腺癌6例,胸腺瘤31例,畸胎瘤8例,淋巴瘤6例,胸腺囊肿3例,纵隔内囊肿9例,神经源性病变12例,精原细胞瘤2例,心包病变2例,脉管瘤2例;少见病变有卵黄囊瘤3例,Castleman病及纵隔间皮瘤各2例,淀粉样变性、粘液脂肪肉瘤、神经内分泌癌、髓性脂肪瘤等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纵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 34例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将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 ,进行三维重建 ,分析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后图像 ,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和术前分期 ,并与相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后图像相结合 ,对胃癌的定位准确 ,对定性、定型及术前分期有一定的帮助。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术后痊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5例肩胛骨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图像输入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并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结果65例骨折患者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正确例数为65例,骨折分型与术中所见一致,准确率为100%;X线诊断正确例数为5 1例,准确率为78.46%。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凹陷、移位、累及范围及骨折块数目,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非粉碎性骨折表现为骨折线;复查时可清楚观察到钢板、固定情况及骨折复情况;而X线无法清晰显示骨折移位及病变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7例右肾上腺肿瘤最大径5.2cm~11.5cm,平均7.3cm,原发性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6例,均不同程度突入肝脏右叶。AV重建显示25例肿瘤由右侧AA供血,显影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92.6%(25/27)。结论 MSCTA通过显示AA供血肿瘤,能准确进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上对于胸壁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经过病理诊断确诊的60例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按照病变性质可分为三类,即胸壁结核患者20例;软组织肿瘤患者30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脂肪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血管瘤4例,转移瘤2例;骨组织肿瘤组10例,包括骨转移瘤5例,骨软骨瘤3例,骨髓瘤2例。与手术、病理穿刺检查结果相一致,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螺旋CT扫描以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判断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有无、位置、范围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且与病理检测结果相一致,不失为诊断胸部肿瘤的较为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张小妮  杨亚非  王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40-1641
目的:探讨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穿刺后病检或保守治疗好转的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结果:87例中,泪腺上皮性肿瘤58例,其中良性混合瘤49例,恶性上皮性肿瘤9例;非泪腺上皮性肿瘤29例,其中恶性淋巴瘤3例,泪腺囊肿5例,炎性假瘤21例。上皮性肿瘤表现为泪腺窝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密度块影,良性混合瘤边缘光整,泪腺窝骨质受压;恶性肿瘤边缘不整,眼球受侵,泪腺窝骨质破坏;非上皮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炎性假瘤)表现为长扁形软组织影,向后延伸;泪腺囊肿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CT值可至负值。结论:螺旋CT(SSCT)扫描,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显示泪腺窝占位特征,以及邻近结构的改变,从而做出CT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颌面骨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颌面骨病变,其中颌面骨骨折34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10例,颌面骨先天畸形16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4例颌面骨骨折,其中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骨折和鼻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三维图像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优于二维图像。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在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10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16例上、下颌骨先天发育畸形,三维SSD和VR重建图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病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显示颌面骨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对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曙  包明波  许绍奇 《吉林医学》2012,(34):7515-75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60例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128层螺旋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结果:128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而且可以精确显示关节脱位及骨折片的移位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