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内科常见疾病,亦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肝脾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肝脾同病是CSG的主要病机。文章主要介绍了刘宗玉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CSG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1].慢性浅表性胃炎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笔者采用调理肝脾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继发闭经,疗效满意,将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从痰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如 《新中医》1995,27(6):62-63
慢性胃炎从痰论治体会陈福如慢性胃炎是西医的病名,按组织病理学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大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中医的胃脘痛等范畴。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治疗不少病例从痰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病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林国华教授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林国华教授在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及证治原则时,注重病机有虚实之分,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分为肝胃不和、湿热中阻、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络瘀阻五个证型,其治疗应注意分型论治,同时注重缓解期治疗和调养。具体治疗时,在胃脘不适发作期运用针刺治疗,缓解期作穴位埋线治疗调养。  相似文献   

5.
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肾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肾论治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221400)张培影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滋肾润胃,温肾益胃,从肾论治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从脏腑角度来看,对本病从脾、胃、肝论治者颇多,而从肾论治者甚少。笔者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其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笔者采用丹参治疗慢性胃炎患者 39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均为我院门诊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符合文献 [2 ]诊断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均无心、肝、脑、脾及肾脏疾病。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 3.7岁。病变分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单纯型 ) 12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糜烂型 ) 9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出血 (出血型 ) 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8%。结论柴胡疏肝散化裁方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止痛的功效,对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依据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和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实践体会提出,采用"四步断层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独特思路,依次为调胃消胀治疗浅表性胃炎、顺胆镇逆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散痞抗萎治疗萎缩性胃炎、定痛防变治疗肠腺化生及不典型性增生,分层论治,步步为营,由轻到重,按位施药,以求恒效.指出,浅表性胃炎,和胃行气宜调肝;胆返性胃炎,疏肝理胃须顺胆;萎缩性胃炎,调和脾胃益气阴;增生性胃炎,祛瘀温中散虚寒.由于"四步断层法"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尚属首倡阶段,还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是酒毒损伤脾胃肝胆,并从中医病机演变角度阐明其病机特点有递进关系:初则脾胃损伤,继而肝失疏泄,肝脾不调,气血不和,最终演变为肝脾肾不调。接下来提出在辨病、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本病的病机发展阶段可分伤酒(酒痞)、酒癖、酒臌三期。最后提出本病应结合体质,在辨病、辨证思想指导下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文献的分析,认为目前对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气机失调、肝郁脾虚、中正失衡、肝阴不足等;治疗则有辨证施治、针药并用、经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等.但仍存在样本过小,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激素/免疫抑制剂依赖、抵抗的患者。在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本文提出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丰富中医肾病专科理论。基于现代医学对肾病的深入认识和中医学辨证论治思维,黄老指出应重视祛邪,合理使用祛风湿中药,扶正则取补肾固精、健脾摄精、养肝益肾之法以助脏腑气化。  相似文献   

14.
温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卫气营血理论、伏邪理论、三焦辨证是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单纯的瘀血痰浊或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的理论,从一个动态的、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探讨银屑病性关节发病机制及其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主要表现有皮损和关节症状,根据其皮损的性质可以从卫气营血辨证以了解病位指导治疗.其病机...  相似文献   

15.
黄进  陆雪萍 《陕西中医》2021,(2):225-22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中医认为脾运失职,转输失司,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故治脾应贯穿于NAFLD证治的始终。因此,NAFLD的临床辨治应从健脾疏肝、实脾利湿、温脾和肝、滋阴柔肝、固脾化瘀等角度探析,以期为NAFLD的中医证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甲状腺疾病中,甲亢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对于甲亢药物治疗常用的是硫脲类药物,其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受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疹等症状。范源主任认为对于轻、中度甲亢,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应用中药从肝脾论治,以疏肝健脾为主,联合硒制剂治疗甲亢,可缩短疗程,促进甲功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18.
浅述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本文通过整理蔡老为中医妇科初学者的讲课内容,对其运用“精血”理论阐述妇科疾病的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突出精血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地位,认为精血的盈亏与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妇女疾病从调补肝脾肾及调理气血冲任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近年来因精子DNA 损伤所致的不育逐渐成为男性不育症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李祥云教授融汇中西,将中医辨证论治概念进行延伸拓展,针对目前精子DNA损伤重要指标精子DFI指数,采用中医整体论治,认为病位在肾,离不开脾胃运化功能协助,其中瘀血湿毒常常交互存在,需要分证治之,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