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父亲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以及HBV定量与婴儿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母亲HBsAg阴性、父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40例(A组)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40例(B组)及父母双亲HBsAg均阴性者40例(C组)作对照,采用血清荧光免疫试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及HBV-DNA水平以及父/母血清HBV-DNA拷贝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为32.5%,B组阳性率为35.0%,C组无1例感染,而A、B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父代、母代HBV-DNA含量越高,其子代感染率越高。结论:HBV可能通过父婴途径垂直传播,其感染率与母婴传播相当,且与父代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孕妇抗-HBs(+),配偶血清HBV-DNA(+)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根据孕期是否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分2组:Ⅰ组自孕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至分娩,Ⅱ组孕期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另筛选出孕妇无各种肝炎病毒感染且抗-HBs(-),配偶血清HBV-DNA(+)的病例60例为对照组(Ⅲ组).3组新生儿出生时均抽脐带血检测HBV-DNA及抗-HBs.结果:Ⅰ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5.00%,Ⅱ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1.67%,对照组新生儿抗-HBs(+)为0,观察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工组新生儿脐血HBV-DNA(+)23.33%,Ⅱ组脐血HBV-DNA(+)25.00%,Ⅲ组43.33%,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配偶血清HBV-DNA(+)的孕妇在孕前接种乙肝疫苗成功获得抗-HBs(+),可有效阻断父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阮颖清  孟庆举  卢秋云 《吉林医学》2014,(34):7578-757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方法:选取130例HBs Ag和HBe Ag均为阴性的孕妇做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其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为研究组,其余30例其配偶HBs Ag和HBe Ag均为阴性的为对照组。用ELISA和FQ-PCR分别检测两组夫妇的静脉血,新生儿脐血的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 Ag阳性率均为0。研究组新生儿脐血HBV-DNA阳性率为27%,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V-DNA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本研究的数据来看,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率较高,但本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最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迄今 ,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 ,乙、丙、丁、戊、庚等 5种肝炎病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最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起母婴垂直传播[1~ 2 ] 。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 ( 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 (TTV )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 5] 。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1 HBV垂直传播机率婴幼儿中 80 %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 80 %~ 90 %的可能会将其病毒传给后代 ,其中 85%以上会成为H…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7例乙型表面 抗原阳必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HBV-DNA检测,孕妇产后1-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 脐血PCR-HBV-DNA阳性1例占1.2%(1/86)。母血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度(OR)分别为0.697(0.586-0.786)、50.792(13.082-197.204)、0.103(0.032-0.338)、2.261(0.587-8.712)。母血HBeAg阳性(含HBcAb阳性)组的脐血HBsAg阳性百分数(31.0%)、HBeAg阳性百分数(72.4%)显高于HBsAg阳性组(分别3.92%,3.92%)。性别与是否宫内感染无显相关,母血HBeAg与脐血HBsAg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7.
杨娜  胡建文  王娉 《海南医学》2011,22(6):98-9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阴性,探讨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父亲能否引起乙肝病毒的父-婴垂直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父亲及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结果 母亲乙肝标志物5项均阴性,父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中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O×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结论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并分析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同源性,对受染新生儿实施免疫预防方案,1年后检测HBV表面抗体并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6例婴儿出生时在脐带血中检测出HBV感染标志。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在98~100%之间,并检出488、491、494、530、546、58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随访10名婴儿,9名在实施免疫预防后1年HBV表面抗体阳转,其中126位氨基酸变异株感染的2名婴儿HBV表面抗体滴度低且同时可检出表面抗原。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免疫预防后受染子代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0%,感染HBV126位氨基酸变异株的子代保护性抗体低下。  相似文献   

10.
沙莉 《肝博士》2006,(3):29-30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人数众多,绝大多数(50%~80%)来源于家族的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可分为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两种。母婴传播以及如何阻断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结果,但是父婴传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患者有这样的担心:父亲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流行情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父亲的新生儿群体中,HB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HBV标志物(HBVM)阴性的新生儿进行HBVM测定,另一组无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44名新生儿HBV DNA阳性(阳性率19.1%),对照组阴性。结论:HBV感染的男性其子代中有较高的HBV感染率,HBV可通过父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垂直传播感染婴儿,但是其确切传播规律和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已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对65例HBV阳性的孕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配对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探讨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405例孕妇,其丈夫均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将218例抗-HBs阳性孕妇分为A组和B组,187例抗-HBs阴性孕妇作为C组,A、C组孕妇产前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率A组12.1%,B组12.8%,C组2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以5.0×10~2 copies/ml和1.0×10~6 copies/ml为HBV-DNA载量的分界点(其中5.0×10~2 copies/ml又为HBV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点),按照HBV-DNA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选取的240名产妇分为3组,各组人数分别为120、53和67,各组的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5/120)、11.32%(6/53)、35.82%(24/67)。HBV阴性和HBV阳性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感染孕妇的HBV-DNA载量越大,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孕妇孕期建议定期监测HBV-DNA,如血液HBV-DNA≥1.0×10~6 copies/ml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母婴传播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已被广大学者所公认,但是关于HBV父婴传播进展较慢,尤其是机制研究。探讨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机制、传播几率及其易感因素,对于指导临床追踪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BV父婴传播存在的证据、其传播的可能机制以及父亲HBV DNA的载量与HBV父婴传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常用的2种免疫治疗方法进行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免疫失败率以及婴儿12月龄抗HBs检出率的比较。结果①宫内阻断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83.5%(112/134),高于基因联合阻断组保护率9.62%(5/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函基因联合阻断组的宫内感染率51.9%(27/52)、慢性感染率26.9%(14/52)、免疫失败率15.4%(8/52)均高于宫内阻断组宫内感染率13.4%(18/134)、慢性感染率7.4%(10/134)、免疫失败率3.7%(5/1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12月龄时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宫内阻断组HBsAb阳性率96.3%(129/134),高于基因联合阻断纽HBsAb阳性率88.5%(46/5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8周开始每月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进行宫内阻断,结合出生后婴儿继续HBIG和乙肝疫苗免疫是目前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安全威胁,其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效干预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于降低HBV感染率、减轻HBV相关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不断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种方案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389例,按照孕妇意愿分为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三联治疗组279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干预,即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对照组110例未进行干预治疗。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71例作为HBIG组,采取HBIG接种法对孕妇进行干预。比较3组孕妇产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110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6例(14.55%),其中HBeAg阳性孕妇68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2例(17.65%);HBeAg阴性孕妇42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9.52%)。三联治疗组孕妇279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0%),其中HBeAg阳性孕妇140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86%);HBeAg阴性孕妇139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16%)。HBIG组271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8%),其中HBeAg阳性孕妇137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92%);HBeAg阴性孕妇134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24%)。三联治疗组与HBIG组出生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1.00);三联治疗组和HBI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5,P<0.01;χ2=17.809,P<0.01)。结论三联疗法和HBIG接种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均有较好效果,且效果相当,故主张应用简单方便的HBIG接种法。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HBV-DNA检测,孕妇产后1~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脐血PCR-HBV-DNA阳性1例占1.2%(1/86)。母血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度(OR)分别为0.697(0.586~0.786)、50.792(13.082~197.204)、0.103(0.032~0.338)、2.261(0.587~8.712)。母血HBeAg阳性(含HBcAb阳性)组的脐血HBsAg阳性百分数(31.0%)、HBeAg阳性百分数(72.4%)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分别为3.92%,3.92%)。性别与是否宫内感染无显著相关,母血HBeAg与脐血HBsAg特别是HBeAg显著相关。【结论】孕妇血中HBeAg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