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善痰湿体质状况对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揭示纠正偏颇体质在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上的显性作用。方法:将12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保持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除保持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外进行纠正痰湿体质的生活方式指导及耳穴贴压和艾灸疗法综合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随防半年后,干预组痰湿症状量化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BMI、腰臀围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体质干预能有效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的痰湿症状情况,降低体重、腰臀围等肥胖指数,改善血糖血脂情况,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危险事件的发生,利于基层高血压病的防治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某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合并糖尿病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均以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主,观察组痰湿体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湿体质患者的LDL-C水平、TC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气虚体质患者的TC水平、阴虚体质患者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体质患者(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阴虚和痰湿,且痰湿体质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患者TC、LDL-C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对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运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症状的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进行早期干预,观察高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干预的可行性.方法:体质干预组与西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干预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干预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干预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显,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调摄对社区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预防保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体质分型进行调摄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体质调摄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4):15-1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颗粒剂口服,两组均治疗2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舒张功能(F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D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机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功能等得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用天麻钩藤饮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护理后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实验组好转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从中抽取临床病例无明显差异的7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护理,在这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健康行为和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中的用药依从性、自我护理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护理后病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建立良好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配合护理健康教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61例COPD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28例,采用喘可治并配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有33例,采用常规性的药物治疗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实验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疗效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t值检验后,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配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海群  葛巧 《新中医》2016,48(12):12-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或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二仙降压汤口服配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测血压,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积分的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优于对照组的85.4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均较治疗前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收缩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ba PW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调,SF-36积分均较治疗前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改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弹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240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并与西医治疗对照,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DPN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同期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按照本科制定的DPN中医护理临床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掌握DPN相关知识和技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相同.结论:DPN中医护理临床教育路径的实施规范了护士的教育行为,提高了DPN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使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更具体化,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体质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50)进行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n=50)则应用中医食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与体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脂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血脂指标TG、TC、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体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体质评分(20.7±1.1)分,高于对照组的(16.6±1.9)分(P0.05)。结论: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体质改变有正性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健康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内护理措施,实验组施行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QOL-C30量表和SF-36量表的方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地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徐静静  罗珊  都冬梅 《四川中医》2010,(12):112-1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到2010年5月在3家协作医院住院的16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入选的患者在入组时和1个月后用Barthel指数(BI)及汉化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分,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1个月后康复组在AD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中的7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中躯体疼痛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味温胆汤联合氨氯地平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温胆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中医痰湿体质评分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痰湿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温胆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痰湿体质,降低其血压及血清VEGF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不同需求实施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根据目标分阶段完成。2组均在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及"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共随访3个月。结果 2组糖尿病整体控制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技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医行为及生存技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痰湿体质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纳入的104例痰湿体质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各评分均无显著差别(t=0.434,-0.561,P 0.05),护理后发现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t=-4.943,12.421,P 0.05);且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23,P 0.05)。结论:中医护理在痰湿体质中风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51例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7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173例)。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比较两组各性别、各年龄、各体形体质分布。入院次日检测患者TG、TC、LDL-C、Hb、白蛋白(ALB),比较两组阴虚、痰湿、气虚体质患者TG、TC、LDL-C、Hb、ALB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26.0%)、痰湿(19.1%)、气虚(19.1%),病例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32.1%)、痰湿(30.8%)、气虚(17.9%),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同性别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0岁组比较,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病例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重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与本组平和体质比较,两组痰湿体质TC、LDL-C水平升高(P<0.05),病例组气虚体质TC水平升高,对照组气虚体质H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气虚体质体质比较,对照组痰湿体质TC、Hb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阴虚体质AL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体质FPG均升高(P<0.05),气虚体质TC升高(P=0.007)。结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痰湿、气虚质,且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痰湿质具有较高的TC、LDL-C水平,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质TC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