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瘦素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按实验方法将瘦素(浓度为10ng/ml)作用条件下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实验组、将单纯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对照组;于不同时间(12、24、36、48、72h)检测2组TGF-β1水平。结果 (1)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成功培养出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并通过形态观察和特殊染色得到证实。(2)实验组TGF-β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佳时间为作用24~48h;继续瘦素刺激细胞增殖不明显,并有抑制作用的趋势。结论 (1)低浓度瘦素可显著提高软骨细胞的活性;(2)低浓度瘦素能有效维持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表型,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和退变,并通过上调TGF-β1的mRNA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分泌;(3)瘦素可加强TGF-β1的mRNA表达,以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有修复软骨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梁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28-2429
目的:探讨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1.132、78.503,均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36.165,P<0.01);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中IL-1和IL-6水平显著增加,而TGF-β1水平则显著降低;血清IL-1、IL-6水平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0.633,r=-0.615;均P<0.05),IL-1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1)。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反映了病情轻重及关节损伤程度,对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加入0.1、1.0、10.0ng/ml TGF—β1,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结果:TGF—β1作用软骨细胞24小时,MMP—3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作用48小时后,TGF—β1使MMP—3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源性TGF—β1具有抑制软骨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经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黄芪共同干预后兔气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对气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在哮喘气管重塑中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①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1ng/ml的IL-1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②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③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同时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和地塞米松。②与③均于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经IL-1β1ng/ml处理后TGF-β1的表达在24h点[上皮细胞吸光度值(0.613±0.022),上清液含量(701±32)pg/ml]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P分别<0.05和0.01)。②与对照组[(0.138±0.009),(216±28)pg/ml]比较,IL-1β 0.1ng组[(0.156±0.003),(267±12)pg/ml]、1ng组[(0.614±0.020),(710±32)pg/ml]、10ng组[(0.917±0.050),(940±34)pg/ml]TGF-β1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经直线相关分析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与所加IL-1β的浓度呈正相关(r=0.906,P<0.01)。③与IL-1β组[(0.904±0.047),(935±32)pg/ml]比较,黄芪50mg组[(0.397±0.020),(398±52)pg/ml]、黄芪200mg组[(0.144±0.005),(258±45)pg/ml]、黄芪500mg组[(0.401±0.005),(414±22)pg/ml]和地塞米松组[(0.155±0.003),(247±44)pg/ml]TGF-β1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结论IL-1β可促进气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蛋白表达,黄芪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早期应用黄芪可能延缓气管重塑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干预兔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后关节软骨、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合成的变化,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0只参考文献方法,制备兔OA模型,术后4周,经X线和病理改变证实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双醋瑞因1 mg·kg-1·d-1)、受试药物高剂量组(D1组)(白藜芦醇120 mg·kg-1·d-1)、中剂量组(D2组)(白藜芦醇60 mg·kg-1·d-1)、低剂量组(D3组)(白藜芦醇30 mg·kg-1·d-1),每组6只。并按设定剂量每日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处死动物,切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中IL-1β水平。结果:受试药物组(D1组、D2组、D3组)软骨细胞中IL-1β阳性细胞分别为(21.8±3.8)%,(26.1±13.3)%,(30.4±4.9)%,明显低于模型组(B组)(49.1±5.5)%和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36.0±4.0)%,(P<0.01)。结论:高、中剂量的白藜芦醇能抑制模型组动物软骨细胞合成IL-1β,其能力优于阳性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siRNA质粒载体,为放射性肺损伤以及其他TGF-β1高表达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根据人TGF-β1mRNA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相应的寡核苷酸序列,经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克隆到线性pRNAT载体中,用酶切方法对重组体进行鉴定,最后将构建的TGF-β1特异性siRNA质粒载体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细胞,通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检测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被准确克隆到线性pRNAT载体质粒中,与对照组相比,TGF-β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受到明显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GF-β1基因siRNA质粒载体,对于放射性肺损伤以及其他TGF-β1高表达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经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黄芪共同干预后兔气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对气管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在哮喘气管重塑中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①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1ng/ml的IL-1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②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③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lβ,同时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和地塞米松。②与③均于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经IL-1β 1ng/ml处理后TGF-1β的表达在24h点[上皮细胞吸光度值(0.613±0.022),上清液含量(701±32)pg/m1]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P分别〈0.05和0.01)。②与对照组[(0.138±0.009),(216±28)pg/m1]比较,IL-1β0.1 ng组[(0.156±0.003),(267±12)pg/m1]、1 ng组[(0.614±0.020),(710±32)pg/m1]、10ng组[(0.917±0.050),(940±34)pg/m1]TGF-B1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经直线相关分析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与所加IL-1β的浓度呈正相关(r=O.906,P〈O.01)。③与IL-1β组[(0.904±0.047),(935±32)pg/ml]比较,黄芪50mg组[(0.397±0.020),(398±52)pg/m1]、黄芪200mg组[(0.144±0.005),(258±45)pg/m1]、黄芪500mg组[(0.401±0.005),(414±22)pg/m1]和地塞米松组[(0.155±0.003),(247±44)pg/m1]TGF-β。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结论IL-1β可促进气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蛋白表达,黄芪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早期应用黄芪可能延缓气管重塑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1例脑梗死患者起病第 1、3、7天血清TGF 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在起病第 1、3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以第 1天为低谷值。TGF β1低谷值与脑梗死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TGF β1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早期测定血清TGF β1水平对判断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TGF-β_1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DNA片段化和荧光染色方法对TGF-β_1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定性观察,结晶紫染色方法定量检测TGFβ_1的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ak1、p53和Bax的蛋白水平,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测定TGF-β_1诱导的基因表达,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检测脂类信号分子神经酰胺的水平。结果:IGF-β_1诱导AML12小鼠肝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变化,包括DNA片段化,细胞核的固缩、碎裂。放线菌酮下调了Tak1的水平以及TGF-β_1诱导的PAI-1表达。TGF-β_1能够诱导p53表达,但不诱导Bax表达。TGF-β_1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未见神经酰胶水平的升高。结论:TGF-β_1诱导的细胞凋亡需要TGF-β_1诱导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时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短暂前脑动脉缺血(FV—TFI)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脑在缺血后1d至两周TGF—β1于不同部位的动态表达情况及缺血程度与TGF—β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FGF—β1的表达呈现一动态变化过程,且不同部位的表达存在差异,表达水平与缺血损伤程度呈负相关性(r=-0.962)。结论 TGF—β1与脑缺血损伤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儿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 《江苏医药》2001,27(8):587-588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ELISA检测血浆中TGF β1的浓度 ,PBMC在加或不加植物血凝素 (PHA)和加入梯度浓度的TGF β1后培养 ,观察培养上清液中IL 4和IgE及NO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浆中TGF β1浓度分别为 ( 2 3 5± 14 5 )ng/L ,( 3 2 5± 17 4 )ng/L ,( 60 7±2 7 7)ng/L ,( 78 3± 2 9 6)ng/L ,各组间P <0 0 5 ,随着TGF β1浓度的增加 ,PBMC合成IL 4下降。结论 TGF β1可抑制IL 4和IgE的合成 ,而IL 4可促进IgE抗体的合成。NO在各试验组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软骨NLRP3/Caspase-1通路的调控作用及软骨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24只新西兰兔雄兔,年龄均为6个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各8只。造模方法采用改良Videman法进行固定,造模时间为6周,空白组不予固定。针刀组选取经筋病灶点行针刀松解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行同样抓捕行为。采用HE染色观察软骨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软骨Caspase-1、NLRP3、ASC、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软骨细胞均匀地分布在软骨基质中,表面相对光滑,层次结构较为清晰,潮线清晰完整。模型组软骨细胞数量较少,且分布状态较不均匀,表层出现缺损,潮线紊乱。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软骨表面较光滑,且软骨细胞分布较均匀,排列较规整,潮线较完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组织Caspase-1、NLRP3、IL-1β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软骨组织Caspase-1、NLRP3、IL-1β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胡蔚  毛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21):2570-2575
目的 探究刺五加苷B(acanthopanax B,ACA-B)对IL-1β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PBS)、模型组(IL-1β)、ACA-B低剂量组(IL-1β+1×10-8 mol·L-1 ACA-B)、ACA-B中剂量组(IL-1β+1×10-7 mol·L-1 ACA-B)、ACA-B高剂量组(IL-1β+1×10-6 mol·L-1 ACA-B);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CA-B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软骨细胞核凋亡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ACA-B浓度为1×10-6 mol·L-1或1×10-7 mol·L-1时,能够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模型组相比,ACA-B各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ACA-B能够明显改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核碎裂,萎缩现象,抑制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ACA-B加药组细胞中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刺五加苷B能够有效抑制IL-1β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白介素-1β(IL-1β)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相关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验TGF-β1与IL-1β在颈椎病患者及对照组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颈椎病患者的TGF-β1及IL-1β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GF-β1与IL-1β参与了椎间盘退变及病情发展,在整个椎间盘退变及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柯  叶寒露 《天津医药》2024,(4):372-378
目的 探究隐丹参酮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并以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组、隐丹参酮组、HIF-1α敲低组、隐丹参酮+HIF-1α敲低组,每组9只;另取9只新西兰兔为对照组。分组干预后以Lequesne MG的膝关节级别评估法对兔膝关节临床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关节肿胀)进行评分;HE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变情况并进行改良Mankin’s评分;TUNEL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兔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0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自噬(LC3、Beclin-1)、凋亡(Bax、Cleaved Caspase-3)和HIF-1α/BN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出现明显退变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瑞昔布对离体培养膝骨关节炎(KOA)关节软骨细胞活力、Ⅱ型胶原合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分离人KOA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模型组使用含5μg·L-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干预、实验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使用10μmol·L-1艾瑞昔布进行干预。培养1,3和7 d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培养7 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量,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E受体蛋白4(EP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培养7 d后,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MTT实验光密度值分别为0.41±0.05,0.33±0.05和0.47±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70±1.23)%,(40.26±3.12)%和(17.12±2.06)%,Ⅱ型胶原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0.34±8.70,121.00±10.21和152.16±9.35,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5±0.04...  相似文献   

19.
20.
<正>关节软骨损伤引起关节软骨退变,最终形成创伤性骨关节炎[1]的发病机制目前为止还不是十分清楚,如何有效修复关节损伤是医学界尚待解决的难题[2]。一些研究发现关节软骨损伤后其局部产生了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3],这些因子对关节软骨的代谢、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可能有相当大的作用[4],但是作用机制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的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和信息分子,参与生物体多个系统的生理或病理过程[5]。有研究[6]报道,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