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二磷酸果糖对犬顿抑心肌的保护作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广州510282)陈爱华,钱学贤,吴宏超,冯常森,张勇,陈士良本文首次采用颈总动脉─左旋支旁路模型研究持续缺血15min后再灌注对心功能的影响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顿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我们对伴有和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30例缓解期COPD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_2(TXB_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还对7例伴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不同病期的肺动脉平均压(PaP)、血浆TXB_2及6-keto-PGF_(1α).水平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缓解期COPD患者中,伴肺动脉高压者血浆TXB_2明显增高,6-keto-PGF_(1α)显著下降,TXB_2/6-keto-PGF_(1α)明显增大,与不伴肺动脉高压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而不伴肺动脉高压者的这些指标与正常人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急性期比较,COPD患者缓解期PaP明显下降,TXB_2亦显著降低,6-keto-PGF_(1α)明显升高,TXB_2/6-keto-PGF_(1α)缩小(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伴肺动脉高压者PaP与TXB_2呈明显正相关,与6-keto-PGF_(1α)呈负相关(n=28,r=+0.46、-0.39,P均<0.05)  相似文献   

3.
醛缩酶-DNPH比色法测定D-果糖-1,6-二磷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酶法测定果糖二磷酸盐含量提出改进,仅使用一种具有专属性的醛缩酶。醛缩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FDP)降解,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直接与2,4-二硝基苯肼缩合成紫红色的苯腙。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本法测定FDP有专属性高、省去三种酶试剂、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1,6—二磷酸果糖对烧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二磷酸果糖对烧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重庆400038)阎淑枝萧家思李敏万子兵严重烧伤后心泵功能显著下降,虽经研究,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本文选用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  相似文献   

5.
CTAB透性啤酒酵母生物合成高浓度二磷酸果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废弃啤酒酵母用0.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引起酵母细胞透性改变,代替文献沿用的甲苯,不经酶分离,以葡萄糖为碳,同浓度,1,6-二磷酸果糖的新方法。本法简便地解决了生产中甲苯的环境污染问题,发酵液中1,6-二磷酸果糖芘国内外文献报道提高一倍以上,便于工业生产。经4升规模试验研究表明,4小时后,1,6-二磷酸果糖浓度主达75g/L。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27例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IGF)水平,发现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一周CSF中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DGF水平较术前下降。术后3业时,CSF中IL-6、PDGF水平均明显地术前水平,但并没有达到对照水平。对16例次全切除术病人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组病人CSF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涛  李永柏 《现代免疫学》1996,16(5):290-292
采用一次大剂量(2g/k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阿斯匹林(ASP)治疗15例儿童川崎病(KD),并与13例KD患儿单用ASP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VIG治疗组KD急性期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未发现冠状动脉扩张(CAD),对照组急性期3例发生CAD,随访24周仍有1例持续存在。IVIG治疗后血清IgG水平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阻止血小板升高,肌酸磷酸激酶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IVIG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产生IL-1、IL-6、TNF-α减少,以及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27例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水平,发现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一周CSF中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DGF水平较术前下降。术后30天时,CSF中IL-6、PD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并没有达到对照组水平。对16例次全切除术病人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组病人CSF中的IL-6、PDGF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病人和对照组,而且要比临床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早3~6个月。因此,动态检测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对判断手术疗效、估计预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PCR—RFLP方法调查上海汉族人群中HLA—DP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0名上海地区健康汉族人所作的HLA-DP分型,结果在本群体中共检出2种DPA1和12种DPB1等位基因。DPA101和DPA102频率分别为31%和69%。在DPB1等位基因中,以DPB10501(38.67%),0201(17.33%),0402(11.67%)和0401(10.67%)最为常见。对不同人种中HLA-DP分布特点加以比较,并对PCR-RFLP技术在HLA-DP分型应用中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烧伤病人TNF,IL—6的变化与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烧伤后TNF、IL-6的变化与氧自由基的关系。采用酶标法检测血清TNF和IL-6,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血清MDA,动态观察了烧伤病人伤后10d内血清TNF、IL-6和MDA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对血清TNF和IL-6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病人血清TNF、IL-6和MDAF均显著增高(P〈0.01);TNF与MDA的变化呈正相关(r=0.45,P〈0.05);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清TNF(P〈0.05)和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各部位离体血管环对多巴胺-1(dopamine-1,DA-1)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FODA)的舒张反应性变化。结果:在PAH形成过程中,实验组大鼠各动脉对FODA反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以肺动脉最为明显。第1周末肺动脉Emax(%)为605±41,低于对照组的946±94;ED50(μmol/L)为890±71,高于对照组的402±51,P均<001;第4周末Emax降至326±42,ED50升至115±20,接近于对照组去内皮水平。肠系膜、肾动脉第1周末尚无改变,两周后随全身血气的恶化,对FODA反应性亦开始下降,但程度明显低于肺动脉。结论:肺血管内皮DA-1受体介导的舒张效应降低可能是引起PAH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以及PDGF的β受体(PDGFR-β)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DGF-BB及PDGFR-β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变及慢性肝炎S3~4期患者肝组织PDGF-BB及PDGFR-β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S0~2期患者,同时与结蛋白、Ⅲ型前胶原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DGF-BB及PDGFR-β不仅对星状细胞的活化、分裂、增殖及其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可能通过上调TIMP-1减少ECM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白细胞介素 6依赖性细胞株MH60· BSF增殖反应MTT法,测定了 53例 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结果未治疗组、治疗未缓解 组 IL-6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 0. 01),后两者间无差异(P> 0. 05),IL-6与血清游离三 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骨钙素(BGP)呈正相关,与桡、尺骨密度均值(BMD)呈负相关。提示IL-6在OP发病与骨 代谢中起作用。IL-6可作为GD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和预后以及预防骨质疏松症(OP)发生的重要 指标。  相似文献   

16.
缬草提取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了解缬草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耳白种家兔2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1h后松解,观察1.5 h。实验组手术前1h,结扎前10min给予缬草提取物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观察体表标测心电图、心肌SOD:MDA、TXB_2、6-Keto-PGF_1α、TNF-α、IL-β等指标。结果:心电图:结扎后1h,实验组N-ST、ΣST、N.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5);松解复灌后1.5h,实验组N-ST、ΣS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心肌匀浆:实验组XOD、MDA、TNF-α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6-Keto-PGF_(1α)/TXB_2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1β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缬草提取物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脉注射脂肪液的方法,复制犬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24h后,检测上清中白介素1(IL一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发现,无脂多糖(LPS)刺激时实验组IL-1及TNF水平分别为1072.1193.6min/106细胞和408.016.3U,明显高于对照组(457.8100.6min/106细胞和36.613.8U,P<0.001):LPS刺激后,实验组IL-1及TNF水平分别为12274.61899.0min/106细胞和1211.1392.6U,显著高于对照组(4824.3356.9min/106细胞和392.0168.0U,P<0.001)。提示AM通过释放IL-1及TNF可能参与AFDS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低氧肺动脉高压血管构形重建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了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IAPA)PDGF-B链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常氧时,IAPA仅有PDGF-B链蛋白弱表达;低氧1天时,IAPA便有较强的PDGF-B链蛋白表达,定位于IAPA的内皮和中膜,低氧3天至14天仅分布于中膜;低氧1、3、5、7、14天各时间点PDGF-B链蛋白表达分别为常氧组的1.53、1.59、1.56、1.62和1.42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DGF-B链蛋白可能参与了低氧肺动脉高压血管构形重建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PCR-PAGE方法,结合高灵敏的银染色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DQA1基因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遗传易感性。选择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汉族健康者106例和50例RA患者。发现该方法测的6种HLA-DQA1等位基因中,RA组DQA1*0101(27%,RR=2.334,P<0.005,EF=0.154)等位基因明显增高;而DQA1*0102(1%,RR=0.068,P<0.01,PF=0.577)明显下降;DQA1的2种纯合子基因型(0101/0101和0301/0301)在RA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小于0.025和0.005)。上述结果显示:HLA-DQA1*0101对RA有遗传易感作用,DQA1*0102等位基因有遗传抵抗作用;DQA1基因型的检测对预测RA易感者和判断预后及疗效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MTT比色法及ConA活化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了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结果发现DCM患者IL-6及IL-1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1)。提示:IL-6及IL-1功能紊乱参与了DCM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