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目的 调查南宁市部分居民对SARS的认知、行为方式及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表,了解有关认知、行为方式改变及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状况。结果 人们对SARS的认知度较高,受非典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有一定的改变,不同时期人们心理状况存在差异。结论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根据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心理保健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是一类传播速度快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降低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急性传染性疾病 ,近期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暴发流行。为掌握 SARS在公众中所引起的导致人们知识、态度、信念、行为 (KABP)的改变 ,利于政府及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以尽可能地控制 SARS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考虑到公交人员的流动性大 ,接触致病病原机率高且机体免疫力较低 ,感染可能性较大 〔1〕,我们于 2 0 0 3年 5月有针对性地对武汉市公交人员进行了关于 SARS的 KA…  相似文献   

3.
目前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在我国的流行 ,给社会和人群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到现在为止还未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 SARS的方法 ,人们的预防知识、卫生行为、健康信念对于 SARS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普通的作业工人对于 SARS的一般知识、行为状况及相关态度 ,并为政府和医疗防治机构制订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以尽早控制 SARS在我国的流行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 2 0 0 3年 5月 3~ 6日进行了本次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武汉市 3个城区武昌、汉口、汉阳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情况、态度、信念及相关行为。方法 以在校的25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并收回,计算各条目的答对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的KABP。结果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SARS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全面,对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表明政府以及学校等部门关于SARS的健康教育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5.
SARS疫情日报制前后居民卫生行为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掌握SARS流行期间居民卫生行为变化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不同城区7种职业人群进行SARS的有关知识、信念和卫生习惯改变的调查。结果 SARS疫情改为每日公布制后,武汉市民采取多项预防措施,并在以洗手为主的卫生习惯上有了明显的改善,每次饭前洗手(64.6%)、外出回家后洗手(63.6%)和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52,4%)的频度明显增加。其中以进城务工人员、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洗手次数增加最为明显。结论 疫情流行期间,通过大力宣传预防知识与措施,可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结果 还提示今后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SARS突发事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对北京、太原、哈尔滨的流动人口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流动人口在对健康教育信息的知晓时间、渠道方面可及性差:仅有13.4%在SARS危机初现时知晓,时间段整体晚于城市、农村人群(P<0.01);知晓途径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大众媒体电视、报纸,在及时程度、信息量和信任度方面对电视的评价最高,电视宣传是流动人口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73.8%)。通过在SARS期间普遍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流动人口对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知晓程度较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9.8%和73.4%,而对SARS病原体等知晓率低。SARS期间90.2%的流动人口采取了防护措施,但SARS后,总的行为改变率降至63.3%。流动人口对SARS期间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满意度评价与年龄、对事件的关注程度相关,总体满意率69.2%。结论针对流动人口特点,细化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手段,依托基层网络,加强常规期健康教育,建立促进流动人口健康行为持续改变的长效机制,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市民"SARS"认知、行为、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人类对这一新出现的病毒了解甚少,目前主要是以行政干预预防为主。武汉地处广东和北京的中间地带,而广东和北京是SARS的高发城市,对武汉市市民进行SAR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SARS的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信念等方面的状况,具有很重要意义。我们于2003年5月初对武汉市市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公众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和流行结束后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健康行为引导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强度不同,选择广州、太原和杭州作为研究地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地区抽取城市居民200人,农村居民200人,职业人群400人,合计2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自制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获取2424份有效问卷,SARS期间和SARS后公众健康行为的得分相关系数达0.782;CPSS问卷显示健康危险性压力的发生率为39.3%;多元线形回归显示,控制了其他因素后,群体张力测量值、部分人口学特征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对SARS期间公众健康行为得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公众在SARS期问相关健康行为发生正向改变,SARS后一部分健康行为得以保持,某些健康行为发生减退。行为改变和保持受疾病流行情况、文化传统和行为的可变性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加强对公众心理和行为的引导,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认知程度,适当缓解公众的群体张力。  相似文献   

9.
赵密仙 《现代保健》2011,(19):185-186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知的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汁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保健信念是对保健行为相关事物或现象的确信。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调动健康促进行为,而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变和健康促进行为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保健信念的确立,因此,在健康教育理论上和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它通常是对行为改变进行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和实施健康教育的着眼点。由于保健信念具有上述重要性,研究制订保健信念问卷、提供测量保健信念通用的客观方法,就成为深化健康教育理论分析和对比评价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一项必要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健康教育着眼于人们的行为改变,强调“知、信、行”的统一。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由此可见,在通常情况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知识是基础,信念(态度)是动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类行为的形成受生物、心理、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因果天系,但并非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阜阳市传染病医院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分析干预效果,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阜阳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500例肺结核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分别在基线和干预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干预前后患者肺结核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及干预前后不同特征人群知信行得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后,在知识知晓率、信念和行为持有率三个方面上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知识方面,患者对“肺结核有无免费治疗检查”的知晓率从27.60%上升至71.00%;信念方面,患者对“不会向周围隐瞒肺结核患病事实”的持有率从33.40%上升到82.40%;行为方面,患者对“主动向家人和朋友传播防治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持有率从43.00%上升到86.00%。干预后,患者在知信行各维度所涉及的24个调查项目的知晓率或持有率、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不同年龄组、不同教育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以及患者类别患者的知信行得分存在差异(P<0.05);干预后,仅不同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知信行调查得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 干预后患者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知晓水平明显提高,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其知信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来分析各自应采用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认为健康教育要转变的是人们原有的健康信念与行为,而有待改变的东西又常常根植于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的沃土中。有效的健康教育项目应主动接纳文化的复杂多元性,认识到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寻求其适宜目标的必要性,因此,健康教育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在原有文化的背景中培育出与新的健康信念和行为相适应的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在SARS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诚然 ,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 ,“知”并不直接会产生“行”,但在危机迫近 ,自身健康面对严重威胁时 ,许多人可以在获得防病知识的同时 ,迅速建立起健康信念 ,产生健康的行为 ,自发地防范疾病的侵袭。 SARS是一种新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病情重、进展快 ,它一经在杭州出现 ,立刻造成了广大市民的恐慌 ,求“知”进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评估健康教育干预对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健康信念、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乐清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干预。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改变状况,并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运动知识、摄钙知识和总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锻炼自我效能、食钙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总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坚持运动锻炼、坚持户外晒太阳、坚持每日食用奶类及奶制品和坚持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等行为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其健康信念,对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的改变状况。方法选择相匹配的两所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中一所为干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干预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中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上海市某地中小学生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并比较不同类别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分析其影响因素。营养知识、信念、行为满分均为20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生营养知识和信念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行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学历低、从事农业生产、联合家庭和家庭结构不完整(单亲或残缺)等因素会降低学生营养知识干预的效果。营养信念可以通过干预被改变,但这种改变仅局限在某些类别的学生范围内,譬如低年级段学生、女生以及核心家庭的学生等。家长的职业是影响学生营养行为改变的潜在因素。结论健康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并不一定会带来行为的改变,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困难和繁杂的过程。家长的学历、职业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学生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海安县肿瘤高发乡南莫镇近年来开展社区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措施后居民在防治肿瘤的知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海安南莫镇社区居民1141人,进行肿瘤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调查并与1998年的基础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海安县肿瘤防制重点南莫乡开展的一系列肿瘤健康教育措施,使居民的防制肿瘤相关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肿瘤相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肿瘤防制的知识水平,并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公众对SARS的理性认知与风险认知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为了解公众对突发疫情的理性认识、行为改变以及风险认知(KABP),我们于2003年5月,对武汉市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市民进行了有关SARS的KABP调查[1,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妇女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针对更年期妇女这一人群,比较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改善其更年期保健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定人群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另3组为干预组,干预l组采用发放知识小册子、以自学为主:干预2组以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咨询等互动形式为主;干预3组为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实施.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l组干预后知识得分与总得分高于干预前(t分别为5.046、4.634,均P<0.01),干预2组、干预3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与总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2组:t分别为15.653、9.598、3.301、15.336,均P<0.01;干预3组:t分别为15.247、11.783、3.437、16.900,均P<0.01).干预组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对照组(F=56.759,P<0.01),干预2组与干预3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干预1组(干预2组:F=112.871,P<0.01;干预3组:F=10.091,P<0.01).结论 以健康讲座及现场咨询、现场答疑为主体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是更年期保健工作中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