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临床证候分为实痹和虚痹,实痹包括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包括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痹证62例,行痹,痛痹,着痹以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脉为主治疗,方用蠲痹汤加减;热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治疗,方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以祛邪扶正,攻补兼施为主治疗,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显效1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  相似文献   

2.
根据临床证候分为实痹和虚痹.实痹包括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包括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痹证62例,行痹、痛痹、着痹以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脉为主治疗,方用蠲痹汤加减;热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治疗,方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以祛邪扶正、攻补兼施为主治疗,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显效1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变性 ,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引起的综合征。在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展情况 ,综述如下。1 中药治疗杨百明[1 ] 将此病分为 :①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药物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制乳香、制没药、香附、延胡索、全蝎、地龙等。②寒湿痹阻型。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乌头汤加减 :制川乌、制草乌、麻黄、桂枝、威灵仙、片姜黄、五加皮、细辛、羌活、茯苓、苍术、白芥子、甘草等。…  相似文献   

4.
热痹是痹证的一个类型,以患处红肿热痛为特点,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四型辨治。祛风清热通络宣痹为主要治法,配用调养气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药物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其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条件,病机的根本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痹阻关节而发。治以祛邪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化痰、益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多以湿热、热毒为患,湿热内扰,毒气熏蒸,扰乱神明,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外发痈疡,故有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病变涉及肝、脾、心、肾诸脏,重点在脾胃。脾胃是生湿之源,湿热贯穿本病始终。本病治疗初期清热利湿、解毒祛邪为主,中晚期则以补虚佐以祛邪解毒之法。湿热内蕴,治宜清热除湿,方用甘草泻心汤;湿热蕴蒸,日久化热,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金匮泻心汤;阴虚内热,病及于肾,治宜滋肝肾、清虚热,方用十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白内障术后有较多晶体皮质或残核存留者应及早配合中药治疗,初期(术后一星期左右):宜养血祛风,方用除风益损汤加减;中期: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二期均可酌加软坚散结退翳明目之品。后期:宜补益肝肾,益精明目,方用明目地黄凡之类。  相似文献   

8.
膝痹病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二者合而为病,病情日久亦见气血亏虚。膝痹病的病程演变与“五体理论”相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本,外因则以风邪为首。风者,百病之长,易夹杂诸邪气侵犯机体,为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中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原则,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邪为主,辨证施以解表疏风、温阳散风、通络搜风、燥湿祛风、清热宁风、养血祛风、化痰蠲风及填精逐风等治风之法。同时,依据临床病情的差异,随证论治,施以中药、针刺、艾灸等多种方法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9.
肩痹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病证。钟广玲教授认为,肩痹病因内责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外受邪气侵害、跌打损伤、积年劳损;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为标,致使筋脉劳伤、气滞血瘀;治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可采用中药内服分型证治、中医外治、导引气功等疗法。中药内服的分型证治可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气滞血瘀、营血不和、劳伤筋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7型,分别予以自拟加减牛蒡子汤、四妙散合五藤汤或宣痹汤、身痛逐瘀汤、自拟舒络汤、活血通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养血柔肝汤。中医外治可采用中药外敷、中药外洗治疗;并自创简式导引功法,以助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金实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的经验。回纹型风湿症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久病体虚有关。脾胃气血亏虚,肝肾精髓虚损,络脉失养,风夹诸邪乘虚侵袭络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分期论治。提出急性期应祛风通络,注重清热利湿,佐以虫类药搜风通络;缓解期宜补气健脾,养血和络;补肾养肝,填精充络。  相似文献   

11.
邢若星 《中医学报》2016,(4):517-520
王老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从而引发此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其虚多为肝肾阴虚、脾气内虚,其实多为痰瘀内结、热极生风。由于发病的性质不同,且每多兼证,临床应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常见分型的辨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虚血瘀证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选用自拟益气活血复原汤加减;风痰瘀阻证宜熄风化痰、通络开窍,方药选用自拟熄风化痰开窍汤加减;痰热腑实证宜祛热熄风、化痰通腑,方药选用自拟活血涤痰承气汤加减;肝肾阴虚证宜补益肝肾,滋阴熄风,方药选用自拟醒脑解语通络汤加减。此外,中风后遗症不仅有偏侧肢体不利、言语不利等主症,还常伴有肿胀、痹证、不寐等并发症,中风并发症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延缓康复进程,重则发病突然,危及生命。因此,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李振华教授采用温中健脾除湿通络法治疗顽痹的经验。李老认为顽痹的形成其本是脾虚,在脾虚生湿的前提下,又久居潮湿之地感受外湿,外湿引动内湿,内外湿结合阻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疼痛;治疗上要标本兼治,治本之法在于温中健脾除湿,治标之法偏寒者祛风散寒,偏热者祛风清热,而通经活络应贯彻始终;方药用自拟通经宣痹汤(白术、云茯苓、泽泻、生薏苡仁、桂枝、知母、防己、香附、丹参、鸡血藤、制马钱子、穿山甲、木香、全蝎、蜈蚣、乌梢蛇等);这种把温中健脾除湿与清热通经活络药物巧妙配伍,既蠲除了痹病又顾护了脾胃是其治疗痹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散寒解表问题痹证是风寒湿杂至所致疾病,所以祛风散寒除湿为本病的常用治法。因此历代医家都把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作为治疗本病之药,例如:把羌活、独活、防风、桂枝、白芷、细辛称为祛风湿药。但是由于这些药物有的辛散作用强而除湿作用弱,加之风之性动、行、散,湿之性粘滞而难化,所以在治疗本病时最容易发生风去湿仔的现象。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说:“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  相似文献   

14.
痹证     
朱良春老中医对风寒湿性关节痛研究有素,他注重治病求本,擅长运用虫类药蠲痹定痛。 (一)风寒湿痹型: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以腕、肘、肩、膝、踝关节多见,局部关节疼痛得温则舒,气交之变疼痛增剧,或见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热。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温经蠲痹汤(自拟):当归10g、熟地黄15g、仙灵脾15g、川桂枝(后下)10g、乌梢蛇10g、鹿啣草30g、制川乌10g、甘草5g。风盛者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方法:将85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谷维素0.2g,3次/d,口服曲安奈德0.1ml+利多卡因0.9ml皮损内注射,1周1次,连续注射6~8次。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方用神应养真丹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方用逍遥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同时配合曲安奈德0.1ml+利多卡因0.9ml皮损内注射,1周1次,连续注射6~8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尪痹病名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尪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也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其他一些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的疾病,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临床观察也主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一痹病总病因病机,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机。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强壮筋骨,祛瘀通络。肝肾同源,补肾亦能养肝荣筋,且能祛寒、化湿、散风,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  相似文献   

18.
椒疮施治     
沈肇元 《开卷有益》2014,(12):28-28
<正>椒疮,又名椒疡、疽目,相当于今日俗称之"沙眼"。系指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坚硬的颗粒,状如花椒而得名,本病患者自觉眼部沙涩疼痛,遇风流泪。其多因感染风热邪毒,结于胞睑,或素体脾胃积热,内蕴与毒邪相合,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或卫生不良致眼部不洁而发。本病引起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治疗不当,严重危害视力。治宜祛风、清热、除湿、散  相似文献   

19.
痛风病属中医“痹病”范畴,“痹病”在中医书中早有载述,只是过去中医所说的不管是“痹病”还是“痛风”都与现代医学的痛风病不同。目前,不少中医师对痛风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认为痛风就是指痛风关节炎,治疗也多是按急性关节炎组方用药。其实痛风在不同的阶段,合并症不同,辨证施治也是不同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属热痹,其治则为清热佐以驱风祛湿,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为宜;如关节炎在下肢,且游走交替,疼痛难忍,食眠不能者,属风寒湿痹,治则祛风散寒除湿活络止痛为主,宜用独活寄生汤化裁;假如痛风合并肾结石,中医属“石淋”、“砂淋”、“血淋”,…  相似文献   

20.
"外科三焦辨证"源于清代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张庚扬教授灵活运用"外科三焦辨证"治疗疮疡,认为上部多为风温风热,治宜疏风清热,用牛蒡解肌汤加减治疗;中部多为气郁火郁,治宜行气散火解郁,用柴胡清肝散加减治疗;下部多为湿火湿热,治宜清热渗湿,用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