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BACE)在β位点裂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gor protein,APP)并产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Aβ),Aβ的聚集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引起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减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中心和共同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大脑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β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产生过氧化损伤,激发炎症反应等。随着对A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下述两种途径进行加工: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介导的淀粉样通道产生Aβ(β-淀粉样蛋白4kDa)肽或由β-淀粉样蛋白区域的α-分泌酶介导产生非淀粉样产物。在3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中,研究22kDa片段的血小板水平,上述片段包括Aβ(β-淀粉状蛋白4kDa)肽、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l0)和120—130kDa到110kDa肽的APP异构体比。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D患者的Aβ4水平升高、BACE1活性增加、ADAM10活性和APP比降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脑内APP的加工相同,血小板APP也是通过淀粉样和非淀粉样通道进行加工的,并且AD患者血小板APP的加工过程与对照者相比有所改变,这也许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诊断AD、病程和监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斑(SP)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之一,主要是由Aβ在脑中逐渐沉积所致。Aβ来源于I型跨膜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目前已知有三种分泌酶参与APP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 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 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孕烯醇酮唾液酸苷对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聚集,产生聚集依赖的(aggregation-dependent)神经元毒性作用是产生AD的关键步骤[1]。Aβ的一个片段Aβ25-35可产生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增加神经元对NMDA的敏感性,造成神经元内Ca2+常态水平的不稳定,使胞内[Ca2+]升高,从而产生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和神经变性,因此实验研究中常以Aβ25-35作为损伤物质,造成对神经元等的损伤。唾液酸是细胞表面的一个九碳糖,与糖蛋白和糖脂结合,参与维持细胞完整性、神经营养和细胞轴束生长作用,但它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典型病理改变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nal fibrillary tangles,NFT)及神经元丢失,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病因迄今未明。AD的一项重要病理特征是脑内存在大量老年斑(SP),其主要成分是Aβ。Aβ源自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APP首先经β分泌酶途径裂解为sAPPβ及C99肽段,后者在γ分泌酶的作用下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治疗常用中药熟地黄、黄芪等几种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左归丸对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及聚集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对AD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进行损伤,制备AD细胞模型。采用刚果红染色、MTT法检测熟地黄、黄芪、石菖蒲等中药对Aβ聚集的影响;Real—timePCR方法观察这几种中药的药物血清对细胞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β-分泌酶、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结果: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山茱萸、黄芪、当归和左归丸可以抑制Aβ25-35聚合,形成长的淀粉样原纤维;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当归、左归丸对Aβ所致细胞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低浓度的石菖蒲及远志能够保护细胞,但高浓度的石菖蒲和远志对细胞无保护作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熟地黄、黄芪、左归丸对APP、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归能抑制β-分泌酶mRNA的表达。结论: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当归等中药及左归丸对Aβ损伤的神经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APP、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Aβ的产生及聚集、降低Aβ的沉积,以达到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损伤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Ala)的形成是否与β-分泌酶的增加相关。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30min制备SD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结合共聚焦扫描的方法来检测Aβ和β-分泌酶在脑内的表达及细胞分布。结果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同侧纹状体内Aβ和β-分泌酶免疫阳性细胞较对侧显著增加(P〈0.05),且Aβ和β-分泌酶主要分布在缺血侧星形胶质细胞中。此外,缺血侧纹状体内存在大量Aβ与β-分泌酶共定位细胞。结论脑缺血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中Aβ的形成伴随着β-分泌酶的表达增加,提示中风引起星形胶质细胞中Aβ的表达与β-分泌酶的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AD发生的主要原因。β分泌酶1(BACE1)是水解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生成Aβ的限速酶,成为干预AD进程的理想靶点。自从BACE1被克隆和鉴定后,人们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结构类型的BACE1抑制剂。本文以基于结构发现的BACE1抑制剂的核心骨架为主线,对BACE1抑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相关酶类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右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在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的水平。结果A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tau(Ser404)、GSK-3β表达增加,PP-2A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益康治疗组大鼠的p-tau(Ser404)、GSK-3β表达显著减少,PP-2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益康可通过增加PP-2A的表达和抑制GSK-3β的表达减轻AD模型大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2.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炎性反应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玲梅  黄泳 《医学综述》2009,15(19):2889-289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引起的炎性反应是AD的病理机制核心。小胶质细胞是AD炎性反应中最主要的炎性细胞,介导并贯穿AD病理发展全程。其可被β-淀粉样蛋白激活,产生大量致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元毒性介质,从而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另一方面,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吞噬β-淀粉样蛋白,从而减轻了β-淀粉样蛋白对脑组织的损害。本文就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AD脑内炎性反应中的双重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斑块),淀粉斑块主要成分是β-淀粉肽(Aβ)Aβ的形成与β-分泌酶有直接关系,而α-分泌酶则可防止Aβ的形成。因此,抑制β-分泌酶和诱导α-分泌酶可能是减少脑中Aβ形成的标靶。作者测试了256种植物和真菌提取物,从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 Teng菌丝体培养液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4.
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记忆丧失和高级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外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所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显著丢失。AD发病率占65岁以上人群的8%-10%,且正以每5年1倍的速度递增。AD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脑内胆碱能系统受到损害,并提出了“胆碱能假说”: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及大脑皮质和其他区域胆碱能递质的缺失是AD患者认知失常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A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中存在异常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Aβ)。AD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早老蛋白1(PS1)是家族性AD最主要的风险基因,PS1突变占已知致家族性AD突变的80%以上。PS1是构成γ-分泌酶的催化亚基,后者负责加工Aβ前体蛋白(APP)生成Aβ。虽然新型PS1突变日渐被报道,但其诱发家族性AD的分子机制仍无定论。由于90%的PS1突变降低γ-分泌酶活性,学术界提出了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假说,认为PS1突变通过显性负效应导致PS1功能下降或缺失是诱发家族性AD的关键。近年,大量实验研究支持了该假说。首先,PS1功能缺失性突变通过干扰γ-分泌酶在APP上的切割位点促进长链Aβ生成,进而增加Aβ42/Aβ40比率;其次,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可破坏神经细胞内质网中的钙离子稳态以及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自噬活性导致APP加工产物的异常聚集;再者,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可通过干扰神经元的内吞和转胞吞作用诱发神经元萎缩以及通过激活神经免疫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强神经炎症;最后,PS1功能缺失性突变降低糖酵解和乳酸输出,破坏机体对神经元的能量供应。本文总结了PS1功能缺失性突变诱发家族性AD的分子机制,并对今后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元-突触丢失与老年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与痴呆程度无显著相关。在AD、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脑内均有明显突触丢失。神经元-突触丢失或突触丢失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已发现Aβ和tau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寡聚体、突触外NMDA受体、含于突触后致密区的shank蛋白可导致突触丢失。因此,AD治疗的新方案包括:①用免疫治疗来清除Aβ寡聚体;②调节mTOR(一种使细胞存活的激酶)和UPS(泛素蛋白酶系统)活性,以维持突触蛋白的正常稳态平衡;③选择性激动突触NMDA受体或选择性拮抗突触外NMDA受体;④增加海马神经发生和增加突触新生。我们最近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g1及其代谢产物Ppt能提高突触效能和结构可塑性,以及增加海马神经发生。提示该化合物有望成为防治神经元-突触丢失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许晶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0):62-63
一、AD的β淀粉样多肽假说 无论早发型还是迟发型AD,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β淀粉样多肽(Beta-amyloid,邯)在脑的特定区域的异常聚集。这种异常聚集在细胞外形成老年斑,是A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APP加工代谢的主要途径有二:①是非淀粉样肽原途径或所谓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即由α分泌酶(α-secretase)水解AβLys16-Leu17产生一个100kD的可溶性APPN端和一个9kD的膜结合的APP C端;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斑块),淀粉斑块主要成分是β-淀粉肽(Ap)。Aβ的形成与β-分泌酶有直接关系,而α-分泌酶则可防止Aβ的形成。因此,抑制β-分泌酶和诱导α-分泌酶可能是减少脑中Aβ形成的标靶。作者测试了256种植物和真菌提取物,从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 Teng菌丝体培养液中分离、鉴定了一种小分子β-分泌酶(BACEl)抑制剂hispidin,  相似文献   

19.
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占晚发癫痫病例的20%, 许多不明原因晚发癫痫的脑内存在AD病理特点, 表明AD合并癫痫研究的重要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AβOs)近年来因其在AD病理早期阶段的突出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从AβOs对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膜上各类与癫痫发病联系密切的离子通道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发现AβOs抑制某些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和活性, 上调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及表达, 调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及谷氨酸受体通道, 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从而影响神经元及回路兴奋性, 在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同时也引起神经网络的过度兴奋甚至是癫痫易感性增加。最后, 总结了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对AβOs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旨在为AD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Aβ1-40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海马β-分泌酶活性及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除对照组双侧海马CA1区注射1μ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给予等容积聚集态Aβ1-40建立AD模型,并且各组按规定剂量灌胃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匀浆中β-分泌酶的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海马Aβ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1),降低β-分泌酶活性(P〈0.01),减少海马Aβ的表达(P〈0.01),而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β-分泌酶活性、减少Aβ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